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D-A-D骨架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有机小分子染料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21:20
  荧光生物成像技术可通过光学探测的手段对细胞、组织以及活体进行功能成像,这为研究人员和外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近年来,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其显著降低了生物组织对光子干扰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由于改善了可见光与近红外一区成像组织穿透力差和信噪比低的问题,因此有望提高早期疾病诊断的精准度。与无机纳米材料相比,近红外二区荧光有机小分子染料由于生物代谢快且毒性较低,因而被认为是理想的临床转化候选材料。供体-受体-供体(D-A-D)型近红外二区小分子染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大的Stokes位移和易功能化修饰等优点,一直是近红外二区活体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通过改造D-A-D型荧光染料的结构去调控其波长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从D-A-D骨架出发,通过分别改变供体的强度和受体的强度对染料波长和荧光性质进行调控后,合成了一系列D-π-A-π-D类近红外二区荧光有机小分子染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引入不同强度的电子供体,我们合成了一系列近红外二区荧光有机小分子染料。以苯并双噻二唑为强的电子受体,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为π电子连接体...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荧光生物成像概述
        1.1.1 荧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1.1.2 相关参数
        1.1.3 荧光有机染料设计的原理
        1.1.4 影响荧光有机染料波长的因素
    1.2 荧光成像的分区
    1.3 近红外二区荧光小分子染料的概述
        1.3.1 近红外二区荧光小分子染料的简介
        1.3.2 近红外二区荧光有机小分子染料的分类
    1.4 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苯并双噻二唑类NIR-Ⅱ荧光染料的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基于苯并双噻二唑类NIR-Ⅱ荧光小分子染料分子的设计
    2.3 实验部分
        2.3.1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2.4 基于苯并双噻二唑类NIR-Ⅱ荧光有机染料的合成及表征
        2.4.1 SY1030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2.4.2 SY1020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2.4.3 SY1040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2.4.4 SYL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5.2 SY1030,SY1020,SY1040和SYL的合成及表征
        2.5.3 SY1030,SY1020,SY1040和SYL的光谱性质
        2.5.4 SY1030,SY1020,SY1040和SYL的荧光性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苯并硒二唑类NIR-Ⅱ荧光染料的设计与合成
    3.1 序言
    3.2 基于苯并硒二唑类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分子的设计
    3.3 实验部分
        3.3.1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3.4 基于苯并硒二唑类NIR-Ⅱ荧光小分子染料的合成及表征
        3.4.1 SY1080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3.4.2 SY1100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3.4.3 SY1090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5.2 SY1080,SY1100和SY1090的合成与表征
        3.5.3 SY1080,SY1100和SY1090的光谱性质
        3.5.4 SY1080,SY1100和SY1090的荧光性质
    3.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化学反应型光诱导电子转移荧光探针:合成、性质及应用[D]. 翟柳青.南京邮电大学 2016
[2]新型pH荧光探针的构筑与造影研究[D]. 李静.南京大学 2013
[3]基于氟硼吡咯的功能性荧光染料的研究[D]. 张碑.大连理工大学 2010
[4]手性荧光检测试剂的合成研究[D]. 马勇.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02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202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