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稀土叶酸配位聚合物超微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15:11
  叶酸(FA)是一种可以被细胞膜叶酸受体(FR)内化,并通过F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质,进而实现药物作用的靶向分子。它适用于大量具有过表达FR的人类癌细胞,所以FA是一种对正常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免疫原性差的肿瘤特异性靶向分子。稀土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在各种应用领域都得到格外青睐的材料,拥有许多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性能,它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发光方面,不仅具有下转换发光性能,还具有高效率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为了提高稀土配位聚合物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FR介导使稀土配位聚合物主动靶向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实现稀土-叶酸配位聚合物(RE-FACP)的主动靶向运输。迄今为止,以FA为靶向配体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研究并不多,由此为实现靶向成像和靶向运输药物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为以FA为配体的一系列稀土配位聚合物合成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1)具有下转换发光性能Eu-FACP超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以FA为有机桥连配体,稀土铕离子为金属离子,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并探究其反应时长,反应温度,配体与离子的配位比例等方式得到形貌均一,分散良好,粒径大小在100-200 nm的铕基叶酸配位聚合物(Eu-F...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稀土叶酸配位聚合物超微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具有代表性几种配位聚合物结构[3]

示意图,镧系元素,多功能,骨架


硕士学位论文21.2稀土配位聚合物由于稀土离子的配位数高,RE-MOFs通常表现出独特的结构和拓扑多样性。稀土镧系金属更因其特殊性质在新型电子、光电子、显示器件、上转换荧光粉、催化剂和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图1.2)[13]。由于CPs在有机无机结构上与MOFs非常相似,稀土配位聚合物(RE-CPs)同样是一类由有机配体与稀土金属离子之间通过配位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的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及灵活的结构类型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14,15]。由于稀土配位聚合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及易于修饰的功能,使其成为制备多功能材料的首选材料,若将稀土配位聚合物与其他功能材料相结合,制备出具有多重功能的杂化材料是一条可以作为扩展镧系配位聚合物应用范围的有效途径。图1.2多功能多孔镧系元素-有机骨架示意图[13]1.3稀土配位聚合物发光材料稀土元素掺杂的发光材料通过多光子机制的顺序吸收,显示独特的光物理性质比如尖锐的发射峰、荧光寿命长、良好的斯托克(Stokes)和反斯托克效应(anti-Stokes),特别是利用其反斯托克现象,可以渗透深层组织,提高其耐光性,抗光漂白、抗光化学降解以及因为减少自体荧光背景而提高的信噪比[16,17]。近年来,在晶体结构、尺寸、形貌和表面功能化控制下合成了纳米级的荧光粉(图1.3,a)[18]。除此之外稀土发光材料其应用范围还涵盖了光学成像、生物探针、传感、

医学,荧光粉,成像,配体


稀土叶酸配位聚合物超微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防伪标记、激光、太阳能电池、光存储、探测、固态照明等多个方面(图1.3,b,c)[19]。图1.3(a)荧光粉(b)防伪标记(c)医学成像[19]1.3.1稀土配位聚合物发光原理简介镧系元素化合物的发射光谱特征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它在可见光区域中存在大量弱而尖锐的谱带。锐度的产生归因于大自旋轨道耦合常数的出现,该常数产生了能量上充分分开的不同J值。此外,f轨道的位置很深,因此不太容易受到配体振动的干扰,从而使谱带看起来很宽[13]。但是,关于镧系元素发射效用的主要问题在于,f-f跃迁禁阻,因此强度很弱,量子产率很低。而“天线效应”(Antennaeffect)提供了的逃逸途径[20-22]。如图1.4所示,该效应是从配体激发态到金属激发态的能量转移过程,随后可观察到了金属中心发射强度的增强。许多因素例如配体吸收效率,配体和金属的相对能态以及金属发射效率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用紫外线激发时,配体分子吸收辐射并被激发到较高的单重态(S0→S1等)。从这里可以发生两个过程[23,24]:它可以辐射衰减到基态(磷光),也可以不辐射进行系统间穿越(ISC)成三重态(T)。在这个三重态下,可以将其能量转移到紧密分布的镧系金属激发态(非辐射能量转移)。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镧系元素离子便会释放出能量并下降到基态(稀土荧光)。在基于镧系元素的框架中,影响发光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为以下两种:(1)由于离子的配位数高,有机配体的选择成为影响其发光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具有芳香环和羧酸末端的配体由于对稀土离子RE3+的高吸收率和高键能,RE-CPs通常表现出独特的结构和拓扑多样性。另一方面将有机配体与稀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及其应用[J]. 高尔雅.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2]BaGd2(MoO4)4∶Tb3+,Eu3+荧光粉的发光特性与能量传递机理[J]. 赵旺,周薇薇,刘淑河,平兆艳,郑庆华.  发光学报. 2019(05)
[3]叶酸吸收代谢途径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分析[J]. 李芳兵,张丹丹,高琴,白帆.  河北医药. 2017(18)
[4]2015年全球重要治疗领域新药研究的最新进展[J]. 陈玲,刘艳红,邹栩,黄文龙.  中国新药杂志. 2016(06)
[5]叶酸偶联高分子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及应用[J]. 李琳,牛卫宁,李海亮,尚晓娅,钦传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2(05)
[6]叶酸修饰的聚乳酸及其共聚物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万伟伟,朱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0(04)
[7]Gd(Ⅲ)类分子探针在MRI分子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J]. 梁治平,曾旭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8)
[8]有机金属螯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J]. 朱卫国,苑同锁,卢志云,谢明贵.  材料导报. 2000(01)



本文编号:3216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216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