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醇淀粉凝胶的形成及多孔淀粉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1-07-20 18:07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水和乙醇为混合介质,利用溶胶-凝胶法及超临界CO2干燥制备多孔淀粉,分别考察了水醇比、糊化时间、固含量、冷藏时间、乙醇置换用量、置换时间等对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多孔淀粉形貌及孔结构,并考察了多孔淀粉的吸油性能。结果发现,水醇比为19∶1,固含量为13%,糊化时间为30min,冷藏时间为5天,醇置换量为5mL/g,置换时间为30min,水醇凝胶的体积收缩程度和质量损失相对较小,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为122m2/g,平均孔径为25.6nm,大豆油的吸附率可达457%(质量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固含量,能改善凝胶的三维网孔密度,增大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及孔容;水醇淀粉凝胶中的淀粉分子能形成一定结晶结构的网络骨架,利于维持水醇凝胶的骨架稳定性。
【文章来源】:化工进展. 2020,39(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固含量对凝胶形成过程和置换过程的影响
在固含量13%、冷藏时间5天、糊化时间30min、醇置换用量15m L/g(相对于水醇凝胶质量,下同)、置换时间70min时,考察水醇比(体积比)对凝胶形成及置换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a)发现,当水醇比低于16∶1,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较大(>6.0%);当水醇比高于19∶1,凝胶体积收缩率较小且基本维持不变(约为2.0%),质量损失率几乎为0。与此相反,从图2(b)发现,在置换过程中,水醇比=(13∶1)~(19∶1),凝胶体积收缩率=40%~47%,质量损失率=40%~51%;水醇比≥22∶1,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上升至62%以上。由此说明,在凝胶形成和置换过程中,水醇比对凝胶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乙醇分子的极性小于水分子,乙醇分子与淀粉分子形成的氢键明显弱于水分子;同时,乙醇分子空间位阻却大于水分子,相同葡萄糖环单元内,淀粉分子与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的数量也会减少。因此,在凝胶形成过程中,乙醇分子会削弱水分子与淀粉分子的结合程度[22],水醇比低时,乙醇含量高,凝胶对水分子的束缚作用减弱,水分子易逸出,凝胶稳定性降低,凝胶收缩程度高。然而,在置换过程中,水醇比低时,水分子向外扩散的浓度差减小,置换推动力降低,水分逸出量减小,凝胶稳定性增大,凝胶收缩程度小。因此,调整合适的水醇比(如13∶1),可以兼顾凝胶形成和置换过程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2.3 固含量对凝胶结构的影响
在水醇比19∶1、糊化时间30min、固含量13%、醇置换用量15m L/g、置换时间70min时,考察冷藏时间对凝胶形成过程及置换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图5(a)显示,冷藏时间由2天延长至5天,溶胶转变凝胶后的体积收缩率在2.1%~2.5%之间,质量损失率不超过0.2%,然而,在6天时,体积收缩率稍微增大至3.7%,质量损失率增大至0.9%。图5(a)所示,冷藏时间延长,凝胶置换过程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总体有所下降。Mahsa等[25]研究曾表明,冷藏时间越长,淀粉分子缠绕越紧密,溶剂占凝胶空间体积会减小。然而,冷藏时间增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结构,在凝胶置换过程中,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变小。图5 冷藏时间对凝胶形成过程和置换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蔗糖模板法制备PDMS多孔材料及其吸油性能研究[J]. 赵佳钧,叶会见,张冰攀,楼才溢,任思佳,郁家豪,祁玥,徐立新.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8)
[2]超高压结合热处理对大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安林,管弋铦,陈黎萍,熊双丽. 精细化工. 2018(09)
[3]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J]. 黄强,林晓瑛,曹亚飞,张斌. 现代食品科技. 2018(05)
[4]表面改性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微生物固定化应用[J]. 周英男,钱斯日古楞,崔晓蕾,冀海龙,王红英. 化工进展. 2017(10)
[5]孔径对多孔马铃薯淀粉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 王建坤,范新宇,郭晶,梁卡,张昊,谢鹏远. 化工进展. 2017(02)
[6]纳米多孔玉米淀粉的研制及吸附性能研究[J]. 白家峰,许春平,韦康,周肇峰,冯守爱.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1)
[7]超声场对木薯淀粉颗粒形貌与谱学性质的影响[J]. 石海信,周文红,陆来仙,梁兴唐,罗婷. 食品科技. 2014(05)
[8]乳液交联法制备多孔淀粉及其吸附性能[J]. 常贵娟,肖武,李祥村,贺高红. 化工进展. 2014(05)
[9]高比表面积多孔淀粉制备和改性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汪琼芳,相波,李义久,徐晓凯. 工业水处理. 2013(02)
[10]变性多孔淀粉吸附卷烟烟气气相物的研究[J]. 朱玉,郭丽,杜先锋,孙晓莉. 中国粮油学报. 2012(08)
硕士论文
[1]淀粉基多孔及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钱大艳.天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3323
【文章来源】:化工进展. 2020,39(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固含量对凝胶形成过程和置换过程的影响
在固含量13%、冷藏时间5天、糊化时间30min、醇置换用量15m L/g(相对于水醇凝胶质量,下同)、置换时间70min时,考察水醇比(体积比)对凝胶形成及置换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a)发现,当水醇比低于16∶1,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较大(>6.0%);当水醇比高于19∶1,凝胶体积收缩率较小且基本维持不变(约为2.0%),质量损失率几乎为0。与此相反,从图2(b)发现,在置换过程中,水醇比=(13∶1)~(19∶1),凝胶体积收缩率=40%~47%,质量损失率=40%~51%;水醇比≥22∶1,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上升至62%以上。由此说明,在凝胶形成和置换过程中,水醇比对凝胶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乙醇分子的极性小于水分子,乙醇分子与淀粉分子形成的氢键明显弱于水分子;同时,乙醇分子空间位阻却大于水分子,相同葡萄糖环单元内,淀粉分子与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的数量也会减少。因此,在凝胶形成过程中,乙醇分子会削弱水分子与淀粉分子的结合程度[22],水醇比低时,乙醇含量高,凝胶对水分子的束缚作用减弱,水分子易逸出,凝胶稳定性降低,凝胶收缩程度高。然而,在置换过程中,水醇比低时,水分子向外扩散的浓度差减小,置换推动力降低,水分逸出量减小,凝胶稳定性增大,凝胶收缩程度小。因此,调整合适的水醇比(如13∶1),可以兼顾凝胶形成和置换过程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2.3 固含量对凝胶结构的影响
在水醇比19∶1、糊化时间30min、固含量13%、醇置换用量15m L/g、置换时间70min时,考察冷藏时间对凝胶形成过程及置换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图5(a)显示,冷藏时间由2天延长至5天,溶胶转变凝胶后的体积收缩率在2.1%~2.5%之间,质量损失率不超过0.2%,然而,在6天时,体积收缩率稍微增大至3.7%,质量损失率增大至0.9%。图5(a)所示,冷藏时间延长,凝胶置换过程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总体有所下降。Mahsa等[25]研究曾表明,冷藏时间越长,淀粉分子缠绕越紧密,溶剂占凝胶空间体积会减小。然而,冷藏时间增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结构,在凝胶置换过程中,凝胶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变小。图5 冷藏时间对凝胶形成过程和置换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蔗糖模板法制备PDMS多孔材料及其吸油性能研究[J]. 赵佳钧,叶会见,张冰攀,楼才溢,任思佳,郁家豪,祁玥,徐立新.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8)
[2]超高压结合热处理对大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李安林,管弋铦,陈黎萍,熊双丽. 精细化工. 2018(09)
[3]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J]. 黄强,林晓瑛,曹亚飞,张斌. 现代食品科技. 2018(05)
[4]表面改性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微生物固定化应用[J]. 周英男,钱斯日古楞,崔晓蕾,冀海龙,王红英. 化工进展. 2017(10)
[5]孔径对多孔马铃薯淀粉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 王建坤,范新宇,郭晶,梁卡,张昊,谢鹏远. 化工进展. 2017(02)
[6]纳米多孔玉米淀粉的研制及吸附性能研究[J]. 白家峰,许春平,韦康,周肇峰,冯守爱.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1)
[7]超声场对木薯淀粉颗粒形貌与谱学性质的影响[J]. 石海信,周文红,陆来仙,梁兴唐,罗婷. 食品科技. 2014(05)
[8]乳液交联法制备多孔淀粉及其吸附性能[J]. 常贵娟,肖武,李祥村,贺高红. 化工进展. 2014(05)
[9]高比表面积多孔淀粉制备和改性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汪琼芳,相波,李义久,徐晓凯. 工业水处理. 2013(02)
[10]变性多孔淀粉吸附卷烟烟气气相物的研究[J]. 朱玉,郭丽,杜先锋,孙晓莉. 中国粮油学报. 2012(08)
硕士论文
[1]淀粉基多孔及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钱大艳.天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3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29332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