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金属—有机框架及半导体超薄纳米片体系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6 16:5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孔型配位化合物,凭借其比表面积大、催化位点多、热稳定良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效光催化剂的开发。然而,MOF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其催化性能往往不够理想。更重要的是,我们对MOF光催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MOF光催化体系中的物理机制,我们借助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等技术,深入地研究了若干基于MOF的复合材料体系中的载流子超快动力学行为。我们首先在“MOF-金属单原子”复合体系中,研究了金属助催化剂的粒径大小对催化性能及载流子动力学的影响。之后,我们发现在MOF作为电子给体的“MOF-金属纳米颗粒”复合体系中,金属纳米颗粒与MOF晶体的相对位置将对体系内电子的转移效率的产生重要影响,继而决定光催化体系的性能高低。同时,我们在一个MOF作为电子受体的“半导体-MOF”模型体系中,证实这种微妙的“位置效应”同样存在于半导体纳米颗粒与MOF晶体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中,并将影响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此外,我们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的“MOF-导电聚合物”复合催化材料,并揭示了该复合材料在催化过程中的电荷...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泵浦H采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一般的分子体系中,瞬态吸收改变信号(M)主要包含三种过程的??贡献['分别为激发态吸收(ESA)信号、受激发射(SE)信号和基态漂白(GSB)信??号,如图1.3所示。在这三种信号中,激发态吸收信号表现为正的信号,而受??激发射信号和基态漂白信号均表现为负信号。??ESA?}??}爾??OSB?SE?-?tJ??Sum??Wavelength?°l?ground??图1.3超快瞬态吸收光谱中三种主要成分示意图??对于激发态吸收过程,样品被泵浦到激发态,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可能出??现由激发态向更高的激发态的跃迁,此时这一波段的探测光可以被吸收,即会??出现吸收改变信号(M)为正的情形。??对于基态漂白过程来说,样品从基态被泵浦到激发态造成样品的基态布居??数减少,若此时探测的波长区间对应的是基态吸收,那么由于样品的基态布居??数减少则会引起吸收改变信号(A/I)产生负的信号。??最后我们来看受激发射过程。对一个双能级系统来说,从激发态到基态的??受激发射的爱因斯坦系数(A2I)与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的爱因斯坦系数(Al2)是相??等的。当样品被泵浦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布居数增多,当探测光脉冲探测受激??区域时,会产生受激发射的过程。受激发射只有在光学跃迁允许时才能发生,??其产生的发射光谱形状往往与样品的荧光光谱相似。在受激发射过程中
论的荧光均为光致发光。??1.4.1荧光基本原理??光致发光的原理如图1.4所示??s,?-??_?——^?Mtmai?convmon???C—??Viuafeonai?FtUuaion??s】—T??lrw*rsysltfr?7??AJKKWXi?cf〇88in〇?—^?r—?rttoolwn??Fxior^ctoct??s。———??—」:—??图1.4?Jablonski能级示意图??5??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微纳体系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D]. 陈宗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复杂分子体系及光催化微纳体系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D]. 胡嘉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3]分子体系及半导体微纳结构的超快动力学研究[D]. 葛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与表面等离激元相关的谱学与动力学研究[D]. 陈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20395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泵浦H采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一般的分子体系中,瞬态吸收改变信号(M)主要包含三种过程的??贡献['分别为激发态吸收(ESA)信号、受激发射(SE)信号和基态漂白(GSB)信??号,如图1.3所示。在这三种信号中,激发态吸收信号表现为正的信号,而受??激发射信号和基态漂白信号均表现为负信号。??ESA?}??}爾??OSB?SE?-?tJ??Sum??Wavelength?°l?ground??图1.3超快瞬态吸收光谱中三种主要成分示意图??对于激发态吸收过程,样品被泵浦到激发态,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可能出??现由激发态向更高的激发态的跃迁,此时这一波段的探测光可以被吸收,即会??出现吸收改变信号(M)为正的情形。??对于基态漂白过程来说,样品从基态被泵浦到激发态造成样品的基态布居??数减少,若此时探测的波长区间对应的是基态吸收,那么由于样品的基态布居??数减少则会引起吸收改变信号(A/I)产生负的信号。??最后我们来看受激发射过程。对一个双能级系统来说,从激发态到基态的??受激发射的爱因斯坦系数(A2I)与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的爱因斯坦系数(Al2)是相??等的。当样品被泵浦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布居数增多,当探测光脉冲探测受激??区域时,会产生受激发射的过程。受激发射只有在光学跃迁允许时才能发生,??其产生的发射光谱形状往往与样品的荧光光谱相似。在受激发射过程中
论的荧光均为光致发光。??1.4.1荧光基本原理??光致发光的原理如图1.4所示??s,?-??_?——^?Mtmai?convmon???C—??Viuafeonai?FtUuaion??s】—T??lrw*rsysltfr?7??AJKKWXi?cf〇88in〇?—^?r—?rttoolwn??Fxior^ctoct??s。———??—」:—??图1.4?Jablonski能级示意图??5??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微纳体系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D]. 陈宗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复杂分子体系及光催化微纳体系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D]. 胡嘉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3]分子体系及半导体微纳结构的超快动力学研究[D]. 葛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与表面等离激元相关的谱学与动力学研究[D]. 陈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20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42039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