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小分子电化学发光体系和器件的构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5 14:17
  电化学发光,即电化学与化学发光两种方法的结合。它保留了化学发光的优点:操作简单、不需要激发光源、易于观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同时具有电化学的优点:重现性好、容易控制、信号稳定,在分析、检测、成像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电化学发光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创新,在新兴领域的研究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分析需求、提高电化学发光检测性能、扩大电化学发光的应用范围,构建新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与器件逐渐成为分析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我们首次将草氨酰肼作为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共反应物构建了Ru(bpy)32+/草氨酰肼电化学发光体系。实验结果显示,在碱性条件下草氨酰肼使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增强100倍,而4-硝基苯甲醛能够有效地猝灭Ru(bpy)32+/草氨酰肼体系的电化学发光。通过对于体系电化学、电化学发光性质和机理的探究,我们发现,草氨酰肼结构中的一级胺容易被电化学氧化产生自由基,有效增强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同时草氨酰肼结构中的一级胺是一种较强的亲核试剂,可以与4-...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新型小分子电化学发光体系和器件的构建及应用


图1.3以青蒿素作为鲁米诺的共反应物的发光机理%??5??

电化学,苯乙烯,体系


?第1章绪论???分子转动与振动由于受到阻力而消失,减慢了固体里的非辐射弛豫,使得电化学??发光强度恢复[44]。??Xi?(藝I—?…I)??U?TPE?monomer?J??TPE?0.0?0.3?0.6?0.9?1.2?1.5??PnfpiWiftl/V??图1.5四苯乙烯的结构及聚集诱导电化学发光现象W??1.3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鲁米诺是最早被发现的电化学发光体,在这之后人们对于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更多地是围绕一些稠环芳烃,如红荧烯、芘类、呋喃、吲哚、蒽及其衍生物??展开的。随着电子水平、测量仪器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分析需求的日益提??高,电化学发光体系不断扩大。根据发光体的种类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无机发??光体系、有机发光体系及纳米发光体系。??1.3.1无机发光体系??常见的无机电化学发光体主要是金属配合物。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RiKbpy;)32+,由于其具有发光效率高、水溶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商业化应用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Ru(bpy)32+可以通过湮灭机理??以及共反应物机理产生电化学发光(图1.6),在物质分析领域应用更广泛的是共??反应物机理。??厂Ru(bpy)32、?'?Ru(bpy)32t^v?^??_|e?V、Ru(bpy)33+?w—'??Ru(bpy)32+1/??I?,TPrA“?:H■十?TPrA.?人一-??P!?Hl°?^?P2??e外???、TPrA??X-TPrAH+??图丨.6?Ru(bPy)32+f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机理叫??8??

示意图,电化学,鲁米诺


?ui?〇?74?v??Plastic?i?????i?r??t,,K^?八?A?八ncr?/?A???、?400?500?600?700?800?900??tUbe?f?^AQ?(?Wlre>?^?wavelength/nm?? ̄Z?Electrochemical?]?,——s???1.75?V??一"""?workstation?\??(Pt?wire|????)???1.33?V??KwE(GCE)?——-—^0-74.^??U?s??图1.7三种电化学发光体修饰的微磁球用于多通道分析的示意图^??1.3.2有机发光体系??有机发光试剂是最早发现的一类发光试剂。与无机发光体相比,有机发光体??具有结构灵活、合成方法多样、性能丰富等优点。经典的有机发光体包括鲁米诺、??芴、红荧烯、吖啶酯、9,10-二苯基蒽等等155_57]。??其中,鲁米诺是最早发现、研究最深入以及应用最广泛的有机发光体,它在??共反应物的存在下可以产生很强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发光。过氧化氢(H202)是??最常用的鲁米诺的共反应物,鲁米诺/过氧化氢是最经典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之一,??其机理如图1.2所示。鲁米诺在氧化物(如A1203、TiCb)或半导体修饰电极上??能够产生阴极发光,这一现象主要是基于热电子诱导电化学发光机理[25'?58 ̄59]。??吖啶酯类化合物是另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电化学发光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吖啶酯发光体为光泽精。在超氧自由基(〇2’_)的作用下光泽精可以产生阴极电??10??


本文编号:3457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457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