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研究不同泌乳期中国人乳脂肪酸组成
发布时间:2017-05-12 04:04
本文关键词:GC-MS研究不同泌乳期中国人乳脂肪酸组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乳脂质组学研究是对人乳中所有的脂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改进人乳脂质样品提取、分离方法和发展新的分析鉴定技术,特别是注重人乳脂质样品制备技术与先进仪器设备如质谱仪的联合应用,实现脂质的快速、高通量的分析鉴定。目前有关人乳脂肪酸分析报道比较常见,而关于人乳脂肪酸组成的脂质组学研究报道还尚未发现。由于人乳脂质组成比较复杂,本研究主要是对人乳脂质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对全面了解人乳脂肪酸组成、为进一步的更加全面的研究中国人乳脂质组学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本研究利用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甲醇辅助超声萃取,提取人乳中总脂质,将所得到的人乳脂质利用固相萃取法分离。通过改进和优化的脂肪酸衍生化方法,将分离出的脂质充分的衍生化,利用GC-MS对衍生化后的人乳样品进行脂肪酸的脂质组学研究,全面分析中国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在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下,选择氯仿-甲醇法辅助超声波萃取,通过对超声输出功率和超声时间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在超声输出功率为150W时,超声提取10min,人乳脂质的提取率达到最高。 (2)对脂肪酸的衍生化方法进行改进,并对衍生化条件作了优化选择,得到最佳的衍生化参数反应时间为22min、反应温度为81.5℃、KOH-甲醇的添加量为2.3mL、三氟化硼-甲醇添加量为1mL。该条件下能够使人乳脂肪酸衍生化充分。 (3)对GC-MS方法学研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方法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及精密度做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5~600μg/mL范围内,浓度与通过GC-MS形成的分子离子峰的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表明该方法适合脂肪酸的分析。 (4)利用GC-MS对中国人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脂肪酸组成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通过扫描脂肪酸甲酯的特征离子和对照质谱数据库实现对人乳脂肪酸的全面分析,得到人乳脂肪酸组成和质谱图。发现利用优化后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脂肪酸,表明GC-MS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人乳脂肪酸组成的脂质组学研究。
【关键词】:中国人乳 脂质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 脂质 脂肪酸 衍生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57.6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23
- 1.1 人乳脂质11-12
- 1.1.1 人乳脂质组成11
- 1.1.2 人乳脂质的生理功能11-12
- 1.2 人乳脂肪酸概述12-14
- 1.2.1 人乳脂肪酸组成及分类12
- 1.2.2 人乳脂肪酸的生理特性12-13
- 1.2.3 人乳与牛乳脂肪酸差异13-14
- 1.3 人乳脂质的提取方法14
- 1.3.1 碱水解法14
- 1.3.2 酸水解法14
- 1.3.3 氯仿-甲醇法14
- 1.4 人乳甘油酯分离方法14-15
- 1.4.1 薄层色谱法14-15
- 1.4.2 固相萃取法15
- 1.5 人乳脂肪酸的衍生化15-16
- 1.6 脂质组学研究进展16-21
- 1.6.1 脂质组学概念16
- 1.6.2 脂质组学研究内容16
- 1.6.3 脂质组学研究方法概述16-20
- 1.6.4 脂质组学数据库20-21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
- 1.8 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2 材料与方法23-30
- 2.1 材料23-24
- 2.1.1 实验材料23
- 2.1.2 实验试剂23-24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24
- 2.2 实验方法24-29
- 2.2.1 人乳样品采集24
- 2.2.2 人乳最佳取样量的选择24-25
- 2.2.3 人乳中总脂质的提取25-26
- 2.2.4 人乳脂质的衍生化26-28
- 2.2.5 GC-MS条件28-29
- 2.2.6 人乳样品分析29
- 2.3 统计分析方法29-30
- 3 结果与分析30-53
- 3.1 实验最佳取样量的确定30
- 3.2 人乳脂质提取方法的选择30-32
- 3.2.1 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30-31
- 3.2.2 氯仿-甲醇-超声法31-32
- 3.3 人乳脂质的衍生化条件优化32-38
- 3.3.1 衍生化条件的选择32-34
- 3.3.2 衍生化条件的响应面结果分析34-38
- 3.4 GC-MS参数优化结果38-40
- 3.4.1 色谱条件选择38
- 3.4.2 线性关系38-39
- 3.4.3 回收率39-40
- 3.4.4 精密度40
- 3.5 中国人乳脂肪酸GC-MS分析40-53
- 3.5.1 中国人乳脂肪酸的GC-MS色谱图40-42
- 3.5.2 中国人乳脂肪酸的质谱图42-44
- 3.5.3 中国人乳脂肪酸的特征离子44-46
- 3.5.4 中国人乳脂肪酸组成46-49
- 3.5.5 中国人乳脂肪酸变化差异49-51
- 3.5.6 中国人乳脂肪酸的GC-MS分析数据51-53
- 4 讨论53-56
- 4.1 人乳脂质提取方法的选择53
- 4.2 人乳脂质分离条件的优化53-54
- 4.3 脂肪酸衍生化方法的优化54-55
- 4.4 不同泌乳期人乳脂肪酸分析55-56
- 5 结论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陆,李贵深,陶学郁,张昌军;植物油脂肪酸甲酯的薄层色谱[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2 吴惠勤;黄晓兰;林晓珊;黄芳;朱志鑫;马叶芬;;脂肪酸的色谱保留时间规律与质谱特征研究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7年07期
3 张凤枰;刘耀敏;史俊友;王洪伦;赵先恩;索有瑞;;超临界CO_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斑点叉尾洶肌肉中的脂肪酸[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4 赖晓英;武德银;伍樝;褚小菊;代汉慧;唐英章;;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2期
5 钟南京;李琳;李冰;陆启玉;刘国琴;;甘油酯的液相色谱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1期
6 刘冬豪;;气相色谱法测定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6期
7 刘书成;章超桦;洪鹏志;吉宏武;;液质联用技术在油脂分析中应用[J];粮食与油脂;2006年09期
8 郗文政;人乳的组成及其功能[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年Z1期
9 蔡潭溪;刘平生;杨福全;杨福愉;;脂质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10 丁双;周位;杨江科;闫云君;;质构脂质中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方法[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7期
本文关键词:GC-MS研究不同泌乳期中国人乳脂肪酸组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5870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