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高性能纳米Cu/SiO 2 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芳酮加氢性能

发布时间:2022-02-13 22: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性能纳米Cu/SiO2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芳香酮的加氢反应。采用ICP、XRD、H2-TPR、TEM、N2物理吸附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比较了催化剂制备方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同时对芳香酮的加氢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乙酮基本完全转化。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相较于共沉淀法,具有更小的颗粒粒径,活性物种分散性良好。最后对反应的苯乙酮加氢机理进行了探究,Cu0和Cu+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1(0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高性能纳米Cu/SiO 2 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芳酮加氢性能


不同制备方式得到的Cu/SiO2催化剂XRD谱图

红外谱图,催化剂,红外谱图,方式


Cu/SiO2催化剂的红外表征谱图见图2。由图2可见,在3 480和1 640 cm-1处为吸附水的OH键的振动峰,3种催化剂在1 110,800和460 cm-1处均存在不同类型的Si—O—Si的振动峰,表明催化剂中的SiO2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7,16]。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没有氢氧化铜或者碱式碳酸铜的特征峰,说明催化剂在焙烧后全部分解成为了CuO。相比较于共沉淀法在制备的Cu/SiO2催化剂,Cu/SiO2-TE样品中在1 040 cm-1存在一肩峰为Si—O键的伸缩振动峰,同时在670 cm-1处存在OH键的变形振动峰,表明催化剂中含有层状硅酸铜结构。文献[13-14]表明层状硅酸铜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层状硅酸铜结构在焙烧过程中分解形成高分散性的CuO,这一点和XRD的分析一致,还原后的催化剂颗粒大小变化不明显,说明铜物种分散性好。

物理性能,催化剂,方式,溶胶凝胶法


不同方式制备的催化剂焙烧后的物理性能见图3。如图3所示,3种类型的Cu/SiO2催化剂均为Ⅳ型吸附等温线,H3型滞回环。这种滞回环多对应于片状颗粒材料和裂隙孔材料,并且在较高的相对压力下没有出现吸附饱和。其中共沉淀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中的滞回环要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要小,说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孔道结构较为丰富,由图3(b)可知,Cu/SiO2-OH样品中孔含量很少,Cu/SiO2-CO样品中主要为单孔结构,孔集中分布在10 nm左右,Cu/SiO2-TE样品为双孔结构,孔分布在3和10 nm左右。多孔结构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的吸附和脱附,对催化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1列出了3种催化剂的孔结构数据,Cu/SiO2-TE样品的比表面积远大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这对活性组分的分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1.4 Cu/SiO2催化剂的还原状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钯/介孔碳催化苯乙酮选择性加氢制备α-苯乙醇[J]. 盛旭东,张伟,鲁墨弘,李明时,单玉华.  精细石油化工. 2015(02)
[2]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及其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J]. 林凌,潘鹏斌,周张锋,李兆基,杨锦霞,孙明玲,姚元根.  催化学报. 2011(06)
[3]溶胶-凝胶法制备Cu/SiO2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J]. 贺黎明,陈晓春,何海龙,马京生,王伟,郝玉春.  石油化工. 2010(12)
[4]MCM-41负载氧化铜活性组分的结构及其氢程序升温还原特性[J]. 闫继娜,李亮,华子乐,陈航榕,阮美玲,李蕾,施剑林.  硅酸盐学报. 2005(04)

硕士论文
[1]芳香酮选择性催化加氢制备芳香醇的研究[D]. 孟冬生.河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24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624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