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09:57
光催化技术由于它具备对环境友好,高效率,能耗低等特点使其在环境治理上得到广泛关注。影响光催化剂催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能带结构、形貌、接触界面等。在过去的报道中,研究者们往往只关注其中某一种因素,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首先采取金属钒离子掺杂对Bi25FeO40的能带结构和形貌进行同时调控,揭示二者相互作用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针对现有异质结的接触界面模型稀少,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不清楚,我们拟通过不同形貌的α-Fe2O3与Bi2O3的复合,构建了不同的异质结的接触界面模型,揭示接触界面对光催化性能的调控规律。首先我们选取晶胞占空比较大、易于离子掺杂的Bi25FeO40为研究对象,通过向Bi25FeO40掺入不同浓度的V离子,研究掺杂化合物的形貌和能带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调控规律。随着V离子掺杂浓度的逐渐增大,我们实现了Bi25Fe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1.2.1 光催化研究概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1.2.3 铁基化合物的选取与光催化改性
1.3 铁基化合物及应用
1.3.1 Bi_(25)FeO_(40) 的结构及其应用
1.3.2 α-Fe_2O_3 的结构及其应用
1.4 铁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4.1 共沉淀法
1.4.2 溶胶-凝胶法
1.4.3 热分解法
1.4.4 水热合成法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光催化系统
2.1.1 光催化反应仪器介绍
2.1.2 光催化反应实验流程
2.2 光电系统
2.3 实验部分
2.3.1 钒掺杂Bi_(25)FeO_(40) 的制备
2.3.2 α-Fe_2O_3/Bi_2_O3 的制备
2.4 样品表征
2.4.1 X射线衍射仪(XRD)
2.4.2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2.4.3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5 本章小结
3 钒掺杂Bi_(25)FeO_(40) 的能带结构与形貌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纯相XRD分析
3.2.2 SEM分析
3.2.3 XPS分析
3.2.4 XPS分析
3.2.5 FTIR分析
3.2.6 XRD分析
3.2.7 TEM分析
3.2.8 形貌演化过程
3.2.9 能带结构分析
3.2.10 光催化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α-Fe_2O_3/Bi_2O_3 的异质结界面调控及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SEM分析
4.2.2 EDS分析
4.2.3 异质结界面模型
4.2.4 XRD分析
4.2.5 UV-Vis分析
4.2.6 XPS分析
4.2.7 能带结构分析
4.2.8 光电流及阻抗谱分析
4.2.9 光催化性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TiO2光催化剂去除气态VOCs[J]. 张晓东,杨阳,李红欣,邹学军,王玉新. 化学进展. 2016(10)
[2]AgBr/Ag3PO4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性能及其降解产物的生态毒性(英文)[J]. Pongsaton Amornpitoksuk,Sumetha Suwanboon. 催化学报. 2016(05)
[3]N-K2Ti4O9/UiO-66-NH2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及其光催化降解阳离子型染料(英文)[J]. 李孙峰,王幸,何琴琴,陈琪,徐艳丽,杨汉标,吕盟盟,魏凤玉,刘雪霆. 催化学报. 2016(03)
[4]WO3中单斜相/六方相异相结的构建及提高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英文)[J]. 卢圆圆,刘果,张静,冯兆池,李灿,李智. 催化学报. 2016(03)
[5]Preparation of Bi2WO6 Photocatalys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J]. Gao Xiaoming1,2;Li Wenhong1;Fu Feng2;Wu Yufei2;Li Dong1;Wang Jiwu2(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Yan’an University).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1(02)
[6]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及其能源应用(英文)[J]. 陈晓波. 催化学报. 2009(08)
本文编号:3644421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1.2.1 光催化研究概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1.2.3 铁基化合物的选取与光催化改性
1.3 铁基化合物及应用
1.3.1 Bi_(25)FeO_(40) 的结构及其应用
1.3.2 α-Fe_2O_3 的结构及其应用
1.4 铁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4.1 共沉淀法
1.4.2 溶胶-凝胶法
1.4.3 热分解法
1.4.4 水热合成法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光催化系统
2.1.1 光催化反应仪器介绍
2.1.2 光催化反应实验流程
2.2 光电系统
2.3 实验部分
2.3.1 钒掺杂Bi_(25)FeO_(40) 的制备
2.3.2 α-Fe_2O_3/Bi_2_O3 的制备
2.4 样品表征
2.4.1 X射线衍射仪(XRD)
2.4.2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2.4.3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5 本章小结
3 钒掺杂Bi_(25)FeO_(40) 的能带结构与形貌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纯相XRD分析
3.2.2 SEM分析
3.2.3 XPS分析
3.2.4 XPS分析
3.2.5 FTIR分析
3.2.6 XRD分析
3.2.7 TEM分析
3.2.8 形貌演化过程
3.2.9 能带结构分析
3.2.10 光催化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α-Fe_2O_3/Bi_2O_3 的异质结界面调控及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SEM分析
4.2.2 EDS分析
4.2.3 异质结界面模型
4.2.4 XRD分析
4.2.5 UV-Vis分析
4.2.6 XPS分析
4.2.7 能带结构分析
4.2.8 光电流及阻抗谱分析
4.2.9 光催化性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TiO2光催化剂去除气态VOCs[J]. 张晓东,杨阳,李红欣,邹学军,王玉新. 化学进展. 2016(10)
[2]AgBr/Ag3PO4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性能及其降解产物的生态毒性(英文)[J]. Pongsaton Amornpitoksuk,Sumetha Suwanboon. 催化学报. 2016(05)
[3]N-K2Ti4O9/UiO-66-NH2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及其光催化降解阳离子型染料(英文)[J]. 李孙峰,王幸,何琴琴,陈琪,徐艳丽,杨汉标,吕盟盟,魏凤玉,刘雪霆. 催化学报. 2016(03)
[4]WO3中单斜相/六方相异相结的构建及提高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英文)[J]. 卢圆圆,刘果,张静,冯兆池,李灿,李智. 催化学报. 2016(03)
[5]Preparation of Bi2WO6 Photocatalys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J]. Gao Xiaoming1,2;Li Wenhong1;Fu Feng2;Wu Yufei2;Li Dong1;Wang Jiwu2(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Yan’an University).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1(02)
[6]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及其能源应用(英文)[J]. 陈晓波. 催化学报. 2009(08)
本文编号:3644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64442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