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杂环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19 20:04
配合物自被研究以来,过渡金属配合物一直是其领域的热门之一。选择合适的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可以使得体系刚性增强,从而导致配体的荧光强度增加或发射光谱产生位移。这种荧光特性通常可以用做荧光传感器去检测溶剂分子、金属阳离子和一些有害的阴离子。此外,大多数过渡金属配合物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炎和抑制酶的作用,尤其在结合DNA上有着不可小觑的潜力。目前,这两个方面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吡啶多羧酸配体因其配位点丰富、性质稳定、吸光系数高,其羧基还可以与金属离子进行螯合或者桥连以构建具有各种尺寸和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而在配合物研究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青睐。本文合成了以吡啶-2,6-二甲酸为末端基,中心骨架为苯环的新颖的吡啶多羧酸目标配体(H4L1)。此配体中的吡啶环、苯环和羧基都是典型的含π电子的生色团,可形成了一个大的π共轭体系,使得在一定频带内产生吸收并有较好的荧光谱带。而在与金属离子进行配位时,还可通过结构中的醚氧键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更加新颖的二维、三维结构。吡唑啉酮衍生物大多数是非常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其N和O具...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过渡金属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过渡金属
1.1.2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1.1.3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2 N杂环过渡金属配合物
1.2.1 N杂环配体和其过渡金属配合物
1.2.2 N杂环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3 吡啶多羧酸类过渡金属配合物
1.3.1 吡啶多羧酸配体和其过渡金属配合物
1.3.2 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应用
1.4 吡唑啉酮类过渡金属配合物
1.4.1 吡唑啉酮配体和其过渡金属配合物
1.4.2 吡唑啉酮配合物的应用
1.5 选题背景与意义
2 吡啶羧酸类配体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前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DNA结合实验
2.3.1 电子吸收滴定
2.3.2 EB-DNA荧光竞争实验
2.4 配体H_4L~1的合成
2.4.1 4-羟基吡啶-2,6-二甲酸(白屈氨酸)的合成
2.4.2 4-羟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
2.4.3 1,4-双-2,6-吡啶-二甲酸二甲酯基苯的合成
2.4.4 配体H_4L~1的合成
2.5 配合物1的合成与表征
2.5.1 配合物1的合成
2.5.2 配合物1的溶解性及元素组成分析
2.5.3 红外光谱分析
2.5.4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2.6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分析
2.7 H_4L~1和1的DNA结合实验
2.7.1 电子吸收滴定
2.7.2 EB-DNA荧光竞争实验
2.8 H_4L~1和1的抗菌活性
2.9 H_4L~1和1的DFT计算
2.10 1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2.11 本章小结
3 基于吡唑啉酮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3 DNA结合实验
3.4 两种吡唑啉酮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结构比较
3.5 DFT理论计算
3.5.1 H_2L~2及2的DFT理论计算
3.5.2 H_2L~3及其配合物的DFT理论计算
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
3.6.1 H_2L~2及2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
3.6.2 H_2L~3 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
3.7 配合物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3.7.1 2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3.7.2 3、4和5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3.8 吡唑啉酮类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DNA结合实验
3.8.1 电子吸收滴定
3.8.2 EB-DNA荧光竞争实验
3.9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二肽甲酯修饰的新型4-酰基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J]. 朱华玲,班立桐,石军,陈晨,尉震. 有机化学. 2013(12)
[2]白屈氨酸合成方法的改进[J]. 杨学林,黄永茂.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1)
[3]新型含氮三齿钯(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 高宏飞,郭向前,杨刚,徐南平. 有机化学. 2007(01)
[4]几种过渡金属络离子的颜色与电子光谱[J]. 徐玫华. 黄石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02)
硕士论文
[1]新型吡唑啉酮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 彭云巧.兰州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46552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过渡金属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过渡金属
1.1.2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1.1.3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2 N杂环过渡金属配合物
1.2.1 N杂环配体和其过渡金属配合物
1.2.2 N杂环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3 吡啶多羧酸类过渡金属配合物
1.3.1 吡啶多羧酸配体和其过渡金属配合物
1.3.2 吡啶多羧酸配合物的应用
1.4 吡唑啉酮类过渡金属配合物
1.4.1 吡唑啉酮配体和其过渡金属配合物
1.4.2 吡唑啉酮配合物的应用
1.5 选题背景与意义
2 吡啶羧酸类配体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前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DNA结合实验
2.3.1 电子吸收滴定
2.3.2 EB-DNA荧光竞争实验
2.4 配体H_4L~1的合成
2.4.1 4-羟基吡啶-2,6-二甲酸(白屈氨酸)的合成
2.4.2 4-羟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
2.4.3 1,4-双-2,6-吡啶-二甲酸二甲酯基苯的合成
2.4.4 配体H_4L~1的合成
2.5 配合物1的合成与表征
2.5.1 配合物1的合成
2.5.2 配合物1的溶解性及元素组成分析
2.5.3 红外光谱分析
2.5.4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2.6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分析
2.7 H_4L~1和1的DNA结合实验
2.7.1 电子吸收滴定
2.7.2 EB-DNA荧光竞争实验
2.8 H_4L~1和1的抗菌活性
2.9 H_4L~1和1的DFT计算
2.10 1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2.11 本章小结
3 基于吡唑啉酮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3 DNA结合实验
3.4 两种吡唑啉酮类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结构比较
3.5 DFT理论计算
3.5.1 H_2L~2及2的DFT理论计算
3.5.2 H_2L~3及其配合物的DFT理论计算
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
3.6.1 H_2L~2及2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
3.6.2 H_2L~3 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
3.7 配合物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3.7.1 2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3.7.2 3、4和5的Hirshfeld surfaces分析
3.8 吡唑啉酮类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DNA结合实验
3.8.1 电子吸收滴定
3.8.2 EB-DNA荧光竞争实验
3.9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二肽甲酯修饰的新型4-酰基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J]. 朱华玲,班立桐,石军,陈晨,尉震. 有机化学. 2013(12)
[2]白屈氨酸合成方法的改进[J]. 杨学林,黄永茂.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1)
[3]新型含氮三齿钯(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 高宏飞,郭向前,杨刚,徐南平. 有机化学. 2007(01)
[4]几种过渡金属络离子的颜色与电子光谱[J]. 徐玫华. 黄石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02)
硕士论文
[1]新型吡唑啉酮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 彭云巧.兰州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46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64655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