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Al 3+ 荧光探针的理论设计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19:31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它在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浓度过高的铝不仅会抑制动植物的生长,也会危害人类健康,引发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所以,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够高效、简便的方法来检测Al3+。目前荧光探针以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简单快捷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众多的荧光探针中,近红外(NIR,650~900 nm)荧光探针因其具有波长较长、对生物组织损害少、组织穿透性好、受生物自发背景荧光干扰较小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据我们所知,已报道的Al3+荧光探针的发射波长几乎都在可见光区,只有极少数Al3+荧光探针可以发出近红外光。因此开发出新的近红外Al3+荧光探针意义重大。对于金属离子荧光探针,传统的研究思路是先实验合成,然后测试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这种研究思路相对耗时、耗力、耗材,会造成资源浪费。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先设计分子并对分子性能进行理论预测,从中筛选出性能好的分子,再进行实验合成。基于该研究思路,以实验上已合...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荧光探针
1.2.1 荧光探针概述
1.2.2 荧光探针的组成
1.3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1.3.3 螯合增强荧光(CHEF)
1.3.4 C=N异构化(C=Nisomerization)
1.3.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1.3.6 聚集诱导发光(AIE)
1.3.7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1.4 铝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现状
1.4.1 仅检测Al3+的荧光探针
1.4.2 接力识别的Al3+荧光探针
1.4.3 检测多分析物的Al3+荧光探针
1.4.4 近红外(NIR,650900 nm)Al3+荧光探针
1.5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水杨醛酰腙席夫碱衍生物的近红外Al3+荧光探针的理论设计
2.1 引言
2.2 计算细节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1的电子吸收光谱
2.3.2 e1-Al3+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2.3.3 e1和e1-Al3+的荧光光谱
2.3.4 选择性:e1和不同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3.5 e2和e3
2.3.6 ABQ-Th
2.3.7 HBQ-Th
2.4 水溶性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PET机理的近红外aza-BODIPY Al3+荧光探针的理论设计
3.1 引言
3.2 计算细节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SI的电子吸收光谱
3.3.2 PSI-Al3+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3.3.3 PSI和 PSI-Al3+的荧光光谱
3.3.4 选择性:PSI与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3.5 荧光团ABT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3.3.6 新设计的分子ABT-PSI和 ABT-ASI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吡唑啉酮类近红外Al3+荧光探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部分
4.2.1 计算细节
4.2.2 计算结果与讨论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及仪器
4.3.2 合成步骤
4.3.3 结果与讨论
4.4 设计的分子PIP-CN
4.4.1 PIP-CN的电子吸收光谱
4.4.2 PIP-CN-Al3+的电子吸收光谱
4.4.3 PIP-CN和 PIP-CN-Al3+的荧光光谱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52497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荧光探针
1.2.1 荧光探针概述
1.2.2 荧光探针的组成
1.3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1.3.3 螯合增强荧光(CHEF)
1.3.4 C=N异构化(C=Nisomerization)
1.3.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1.3.6 聚集诱导发光(AIE)
1.3.7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1.4 铝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现状
1.4.1 仅检测Al3+的荧光探针
1.4.2 接力识别的Al3+荧光探针
1.4.3 检测多分析物的Al3+荧光探针
1.4.4 近红外(NIR,650900 nm)Al3+荧光探针
1.5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水杨醛酰腙席夫碱衍生物的近红外Al3+荧光探针的理论设计
2.1 引言
2.2 计算细节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1的电子吸收光谱
2.3.2 e1-Al3+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2.3.3 e1和e1-Al3+的荧光光谱
2.3.4 选择性:e1和不同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3.5 e2和e3
2.3.6 ABQ-Th
2.3.7 HBQ-Th
2.4 水溶性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PET机理的近红外aza-BODIPY Al3+荧光探针的理论设计
3.1 引言
3.2 计算细节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SI的电子吸收光谱
3.3.2 PSI-Al3+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3.3.3 PSI和 PSI-Al3+的荧光光谱
3.3.4 选择性:PSI与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3.5 荧光团ABT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3.3.6 新设计的分子ABT-PSI和 ABT-ASI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吡唑啉酮类近红外Al3+荧光探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部分
4.2.1 计算细节
4.2.2 计算结果与讨论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及仪器
4.3.2 合成步骤
4.3.3 结果与讨论
4.4 设计的分子PIP-CN
4.4.1 PIP-CN的电子吸收光谱
4.4.2 PIP-CN-Al3+的电子吸收光谱
4.4.3 PIP-CN和 PIP-CN-Al3+的荧光光谱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52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75249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