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负载型уCeO 2 /Cu χ Co 1-χ O δ 催化剂CO氧化性能及其活性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2 04:03
CO低温脱除技术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燃料电池(PEMFC)中微量CO脱除、烯烃原料净化、汽车尾气净化、烟草降害等领域,而Cu O-CeO2和Co3O4-CeO2催化剂,因具有优良的CO催化氧化活性,且价格较为低廉,所以在CO低温脱除技术开发领域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了一系列逆负载掺杂型уCeO2/CuχCo1-χOδ,并对其CO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活性评价,探讨了逆负载型уCeO2/CuχCo1-χOδ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位点,结合XRD、BET、H2-TPR、SEM、XPS、In situ DRIFTS、DFT及活性评价等技术手段对уCeO2/CuχCo1-χOδ催化剂的物质结构和CO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
1.2 贵金属催化剂
1.3 非贵金属催化剂
1.4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机理及性能影响因素
1.4.1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机理
1.4.2 制备方法的影响
1.4.3 形貌的影响
1.4.4 助剂的影响
1.4.5 负载方式的影响
1.5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1.5.1 论文选题依据
1.5.2 论文研究内容
1.5.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1 共沉淀-浸渍法
2.2.2 模板剂水热-浸渍法
2.2.2.1 载体的制备
2.2.2.1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氮气吸附/脱附
2.3.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2.3.3 X-射线衍射(XRD)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6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
2.3.7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第3章 铜钴比对CeO2/CuχCo1-χOδ催化性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设备
3.2.2 催化剂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测试
3.3.2 BET测试
3.3.3 H2-TPR测试
3.3.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4 结论
第4章 负载量对CeO2/CuχCo1-χOδ催化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设备
4.2.2 催化剂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测试
4.3.2 BET测试
4.3.3 XPS测试
4.3.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4 结论
第5章 制备方法对CeO2/CuχCo1-χOδ催化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设备
5.2.2 催化剂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EM测试
5.3.2 XRD测试
5.3.3 BET测试
5.3.4 H2-TPR测试
5.3.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5.4 结论
第6章 活性位探索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设备
6.2.2 催化剂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CO催化氧化活性
6.3.2 BET测试
6.3.3 H2-TPR测试
6.3.4 XPS测试
6.3.5 In situ DRIFTS测试
6.4 结论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21964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
1.2 贵金属催化剂
1.3 非贵金属催化剂
1.4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机理及性能影响因素
1.4.1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机理
1.4.2 制备方法的影响
1.4.3 形貌的影响
1.4.4 助剂的影响
1.4.5 负载方式的影响
1.5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1.5.1 论文选题依据
1.5.2 论文研究内容
1.5.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1 共沉淀-浸渍法
2.2.2 模板剂水热-浸渍法
2.2.2.1 载体的制备
2.2.2.1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氮气吸附/脱附
2.3.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2.3.3 X-射线衍射(XRD)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6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
2.3.7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第3章 铜钴比对CeO2/CuχCo1-χOδ催化性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设备
3.2.2 催化剂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测试
3.3.2 BET测试
3.3.3 H2-TPR测试
3.3.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4 结论
第4章 负载量对CeO2/CuχCo1-χOδ催化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设备
4.2.2 催化剂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测试
4.3.2 BET测试
4.3.3 XPS测试
4.3.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4 结论
第5章 制备方法对CeO2/CuχCo1-χOδ催化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设备
5.2.2 催化剂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EM测试
5.3.2 XRD测试
5.3.3 BET测试
5.3.4 H2-TPR测试
5.3.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5.4 结论
第6章 活性位探索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设备
6.2.2 催化剂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CO催化氧化活性
6.3.2 BET测试
6.3.3 H2-TPR测试
6.3.4 XPS测试
6.3.5 In situ DRIFTS测试
6.4 结论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21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82196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