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Ni-W/SiO 2 -TiO 2 -ZrO 2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庚烷异构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30 06: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关于烷烃异构化反应的研究日益活跃。其中,正庚烷在直馏汽油中占有较大比例,将其异构化既符合环保要求,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汽油辛烷值,因而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正庚烷异构化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SiO2-TiO2-ZrO2三元复合氧化物,以其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Ni-W/SiO2-TiO2-ZrO2催化剂,选用正庚烷异构化为模型反应来评价催化剂的性能,详细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还原条件以及反应条件对其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不同制备方法、硅含量、载体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SiO2-TiO2-ZrO2三元复合氧化物载体结构以及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晶型更好、表面积更大、高温热稳定性好且酸性强,当n(Si):n(Ti):n(Zr)=1:1:1、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4 h时,SiO2-TiO2-ZrO2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晶型最优,以其作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2.研究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模板剂含...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概述
        1.1.1 正庚烷异构化的意义
        1.1.2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机理
    1.2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1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现状
        1.2.2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现状
    1.3 三元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1.3.1 三元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3.2 影响三元复合氧化物性能的因素
        1.3.3 三元复合氧化物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
        2.2.2 共沉淀法制备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
        2.2.3 Ni-W/SiO2-TiO2-ZrO2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N2吸附-脱附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4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2.4 催化剂的正庚烷异构化性能评价
    2.5 催化剂反应转化率与选择性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1 催化剂的表征
        3.1.1 XRD分析
        3.1.2 N2吸附-脱附分析
        3.1.3 SEM分析
        3.1.4 NH3-TPD分析
    3.2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测试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i-W/SiO2-TiO2-ZrO2催化剂的制备及异构化性能研究
    4.1 制备条件对载体及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4.1.1 焙烧温度对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的影响
        4.1.2 焙烧时间对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4.1.3 硅含量对SiO2-TiO2-ZrO2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4.1.4 负载Ni、W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4.2 制备条件对Ni-W/SiO2-TiO2-ZrO2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4.2.1 模板剂使用量的影响
        4.2.2 硅含量的影响
        4.2.3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正庚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4.2.4 W负载量对催化剂正庚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4.2.5 Ni负载量对催化剂正庚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4.3 还原条件与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4.3.1 还原温度的影响
        4.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3 重时空速(WHSV)的影响
        4.3.4 H2流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38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4038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