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用于拟干酪乳杆菌代谢组学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研究和应用

发布时间:2017-06-12 10:04

  本文关键词:用于拟干酪乳杆菌代谢组学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研究和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建立了用于检测拟干酪乳杆菌胞内代谢物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溶解剂(吡啶、四氢呋喃、甲氧胺盐酸盐)和衍生化试剂(N-甲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三甲基氯硅烷和N-甲基-N-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对质谱峰的信号强度和个数的影响,确定使用吡啶作为溶解剂、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三甲基氯硅烷作为衍生剂的两步衍生法效果最佳。以拟干酪乳杆菌为分析对象,共鉴定出49种胞内中间代谢物。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此外,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获得的拟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胞内代谢产物变化数据进行了代谢模式识别研究。 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拟干酪乳杆菌代谢组学研究的样品灭活和萃取方法。使用单元和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灭活方法(60%甲醇、60%甲醇/0.9%碳酸铵(pH6.0)、60%甲醇/0.9%氯化钠、40%乙醇/0.9%氯化钠和60%甘油/1.35%氯化钠)和萃取方法(100%甲醇,70%甲醇,甲醇/氯仿,乙腈/甲醇/水,连续萃取)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发现60%甲醇/0.9%氯化钠灭活效率最高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胞内代谢物渗出,是最适合的灭活方法。此外,建立了连续萃取方法,先使用70%甲醇萃取然后再使用乙腈/甲醇/水萃取,此萃取方法的萃取效率最高且重复性好。 此外,本文将建立的GC-MS分析方法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样品处理方法成功用于分析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乳酸发酵过程随着发酵进行,菌体进入稳定期后,溶氧往往出现回升现象,同时乳酸产率和得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采集溶氧(Dissolved Oxygen, DO)回升前后发酵样品进行代谢物组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所获得的代谢物组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伴随着DO回升,大多数胞内代谢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发生显著性差异,主要是EMP途径和TCA循环中间代谢物出现大量积累,拟干酪乳杆菌代谢轮廓也呈现出一定规律的变化。因此发酵代谢途径的迁移是造成DO回升后乳酸产率和得率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拟干酪乳杆菌 灭活方法 萃取方法 代谢组学 发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Q936;O65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21
  • 1.1 乳酸的性质及其用途10
  • 1.1.1 乳酸性质10
  • 1.1.2 乳酸及其衍生物的用途10
  • 1.2 代谢组学定义10-12
  • 1.3 代谢组学的应用12-13
  • 1.4 代谢组学的分析流程13-14
  • 1.5 微生物代谢组学生物实验14-16
  • 1.5.1 终止微生物代谢14-15
  • 1.5.2 灭活剂灭活效率的判定15
  • 1.5.3 萃取胞内代谢物15-16
  • 1.6 代谢组学研究仪器分析技术16-19
  • 1.6.1 核磁共振16
  • 1.6.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6-18
  • 1.6.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18
  • 1.6.4 其他质谱技术18-19
  • 1.7 定量拟干酪乳杆菌代谢组方法的目的和意义19-20
  • 1.8 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21-27
  • 2.1 实验材料21-25
  • 2.1.1 菌种21
  • 2.1.2 仪器21-22
  • 2.1.3 试剂22-24
  • 2.1.4 培养基配方24-25
  • 2.1.5 培养方法25
  • 2.2 分析和测定方法25-27
  • 2.2.1 pH测定25-26
  • 2.2.2 菌体密度测定26
  • 2.2.3 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测定26
  • 2.2.4 乳酸测定26
  • 2.2.5 GC-MS分析方法26
  • 2.2.6 细胞灭活方法和代谢物萃取方法26-27
  • 第3章 GC-MS样品衍生方法建立27-36
  • 3.1 引言27
  • 3.2 实验方法27-28
  • 3.2.1 GC-MS样品衍生方法27-28
  • 3.2.2 色谱质谱条件28
  • 3.2.3 代谢物鉴定28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28-35
  • 3.3.1 不同溶解剂比较28-29
  • 3.3.2 不同衍生剂比较29-32
  • 3.3.3 一步衍生法和两步衍生法比较32
  • 3.3.4 内标的选择32-33
  • 3.3.5 代谢物谱分析与物质鉴定33
  • 3.3.6 GC-MS分析方法学考察33-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用于拟乳酪杆菌代谢组学研究的取样灭活和萃取方法研究36-51
  • 4.1 引言36
  • 4.2 实验方法36-38
  • 4.2.1 灭活方法36
  • 4.2.2 萃取方法36-37
  • 4.2.3 灭活过程中代谢物渗出实验37
  • 4.2.4 灭活效率37
  • 4.2.5 胞内代谢物分析:GC-MS37
  • 4.2.6 数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37-38
  • 4.3 实验结果38-50
  • 4.3.1 不同的灭活方法比较38-43
  • 4.3.2 不同的萃取方法比较43-50
  • 4.4 讨论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代谢轮廓变化51-60
  • 5.1 引言51-52
  • 5.2 实验方法52
  • 5.2.1 5L发酵罐培养52
  • 5.3 实验结果52-58
  • 5.3.1 拟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菌体代谢特征52-55
  • 5.3.2 拟干酪乳杆菌胞内代谢物变化55-58
  • 5.4 讨论58-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实验总结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伟萍;丁伟祥;李孟华;;MNR在代谢组学应用[J];科技资讯;2007年16期

2 穆塔里甫·吾布利哈斯木;哈木拉提·吾甫尔;;代谢组学-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平台[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孙向明;杜娟;南莉莉;;代谢组学中代谢指纹分析技术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8年09期

4 聂存喜;张文举;;代谢组学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5 ;食物:总有一款适合你[J];江西食品工业;2006年01期

6 卢红梅;梁逸曾;;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03期

7 朱超;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代谢组学的整合化发展及其新进展[J];分析化学;2010年07期

8 许国旺;路鑫;杨胜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率质谱联用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5期

10 许广艳;葛卫红;;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红;虞坚尔;;代谢组学在儿科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赵春霞;常玉炜;Lin Dayin;陈世礼;吴泽明;许国旺;;HPLC-芯片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3 王慧;侯立军;;代谢组学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研究进展[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永明;任荣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代谢组学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霍玉书;;肠道代谢组学与代谢性疾病[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6 张蕾;刘卫红;颜贤忠;张琪;陈合兵;;高脂血症大鼠代谢组学特征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海静;吴胜明;李昱;方均建;马昆鹏;宋占军;董方霆;;代谢组学技术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小利;李保应;高海青;马亚兵;;代谢组学与药物研究开发[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司端运;;代谢组学技术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萍;王平;陈刚;刘松林;程静;;应用代谢组学探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雪林 实习生 杨磊;“代谢组学”助中药走向世界[N];文汇报;2006年

2 记者 陈勇、通讯员 王占军、蔡怡春;国际“代谢组学之父”牵手武汉[N];湖北日报;2006年

3 李雪林 杨磊;“代谢组学”助中医药走向世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李雪林 杨磊;“代谢组学”助中医药走向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于丽珊;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受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华锋;合作可喜 前景可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周东浩;营卫与代谢组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记者 刘云涛;上海:代谢组学“联姻”中药研究结硕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徐敏;中医药研究中医药加速走向世界[N];解放日报;2006年

10 贾伟 刘平 王米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艳萍;应用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肝损伤标志物[D];天津大学;2009年

2 黎莉;疾病及药物干预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夏建飞;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海军;肝病患者粪便上清代谢组学研究及肠道菌群对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5 梁晓萍;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彩华;格斗对抗性项目代谢调节与适应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娟;运输相关压力对羊新陈代谢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惠萍;基于多种分析技术的胰腺癌与糖尿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邵雪;基于HPLC/TripleTOF-MS/MS技术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不同阶段的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沈国庆;基于动物肿瘤模型的LC-MS/MS代谢组学及药物代谢组学方法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雪;用于拟干酪乳杆菌代谢组学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研究和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姚红娟;冠心病代谢组学数据的处理与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牟红元;基于质谱信号的正交投影方法及其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4 余欣尉;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质谱联用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及细胞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高翠红;肝细胞肝癌患者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毛璇;代谢组学技术在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7 冯伟峰;基于代谢组学对代谢综合征特征代谢物及其中医证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娟;肝癌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9 李常晓;儿童感染性肝损伤的血清代谢组学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许梅燕;添加色素在鸡及其产品中代谢组学的GC-MS分析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用于拟干酪乳杆菌代谢组学分析的样品处理方法研究和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443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