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唑类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咔唑类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常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PHOLEDs)的发光效率是荧光器件的四倍,因此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成为目前有机电致发光研究领域的热点。由于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光寿命较长,在高浓度下容易发生浓度淬灭和三重态-三重态湮灭,因此制备这类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多采用主-客体掺杂的方式,即磷光发光分子以较小的比例掺杂在主体材料中。近年来,磷光主体材料的开发成为研究磷光电致发光材料的主流。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mCP衍生物类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器件性能研究,mCP作为经典的蓝色磷光主体材料具有很高的三重态能级(ET=2.9eV)及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只有59℃,因此在尽量不改变目标分子三重态能级的前提下,提高分子的热稳定性及形态稳定性也是分子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目标。本论文以mCP为模型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七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分子,所有分子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77K低温磷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及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实验数据表明,大部分材料都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CzM和TCzM的三重态能级达到了3.0eV。 采用高真空蒸镀法制备了以CzM或TCzM作为蓝色发光体FIrpic为主体材料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分别探索了两种器件结构,即ITO/PEDOT:PSS (40nm)/NPB (12nm)/TCTA或mCP (10nm)/host+6%FIrpic (30nm)/TPBI (30nm)/LiF (1nm)/Al (200nm)。由这两种材料制作的器件均以加入mCP作为激子阻挡层的器件效率最高,且CzM的器件效率高于TCzM。CzM的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了22.18cd A-1和9.95lm W-1。 而将CzF或TCzF分别作为绿色发光体Ir(ppy)3的主体材料制备器件时,在相同器件结构下,CzF的器件效率比TCzF高,且CzF的器件在添加了TCTA为激子阻挡层的器件即ITO/PEDOT:PSS (40nm)/NPB (12nm)/TCTA (10nm)/3+5%Ir(ppy)3(30nm)/TPBI (30nm)/LiF (1nm)/Al (200nm)匕没有添加时的器件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从56.77cd A-1,33.25)lm W-1提高到了66.30cd A-1,46.24lm W-1。 由于上述绿光器件中添加了TCTA作为激子阻挡层的器件效果较好,因此CzN和CzCN也都采用添加了TCTA作为激子阻挡层的器件结构,分别制备了掺杂Ir(ppy)3和Ir(piq)3的绿光和红光电致发光器件。得到的绿光和红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62.25cd A-1,32.58lm W-1和7.87cd A-1,4.12lm W-1。
【关键词】:咔唑 磷光 主体材料 合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27.51;TN38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1
- 1 文献综述11-28
- 1.1 有机电致发光概述11-12
- 1.2 磷光主体材料12-14
- 1.2.1 磷光主体材料的作用原理12-13
- 1.2.2 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原则13-14
- 1.3 红色磷光主体材料14-16
- 1.4 绿色磷光主体材料16-18
- 1.5 蓝色磷光主体材料18-25
- 1.5.1 以FIrpic为发光体的磷光主体材料18-23
- 1.5.2 深蓝色磷光主体材料23-25
- 1.6 广泛的主体材料25-27
- 1.7 论文设计思想27-28
- 2 实验部分28-37
- 2.1 主要试剂及规格28-29
- 2.2 主要仪器及型号29
- 2.3 表征及测试方法29-30
- 2.4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30-37
- 2.4.1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30-31
- 2.4.2 中间体的合成31-34
- 2.4.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34-37
- 3 结果与讨论37-59
- 3.1 光物理性质37-41
- 3.1.1 化合物CzM和TCzM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低温磷光光谱37-39
- 3.1.2 化合物CzF和TCzF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39-40
- 3.1.3 化合物CzB,CzCN和CzN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40-41
- 3.2 电化学性质41-44
- 3.2.1 CzM和TCzM的电化学性质41-42
- 3.2.2 CzF和TCzF的电化学性质42-43
- 3.2.3 CzB、CzCN和CzN的电化学性质43-44
- 3.3 热化学性质44-46
- 3.4 电致发光性质46-59
- 3.4.1 CzM的电致发光性质46-49
- 3.4.2 TCzM的电致发光性质49-51
- 3.4.3 CzF的电致发光性质51-54
- 3.4.4 TCzF的电致发光性质54-55
- 3.4.5 CzN的电致发光性质55-56
- 3.4.6 CzCN的电致发光性质56-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 部分产物的质谱与核磁谱66-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7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庆;;一种环金属化铱配合物光电性质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娄双玲;于军胜;黎威志;李璐;林慧;蒋亚东;;双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厚度的优化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7年02期
3 彭强;姚若河;;新型OLED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半导体技术;2009年05期
4 吴甲奇;李文佳;席曦;王振交;季静佳;顾晓峰;李果华;;光强对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J];半导体技术;2011年07期
5 刘国瑞;李晓云;;用于OLED的碳纳米管[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6 王晓晨;王海侨;李效玉;;新型超支化发光聚合物合成与表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熊艳;;一种蓝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能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2期
8 孙立梅;张清;;树枝状分子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9 刘国柱;夏都灵;杨文君;黄子强;;柔性显示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6期
10 马廷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中国专利态势分析[J];材料导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祁争健;孙岳明;肖英博;颜大志;何艳芳;虞婧;韦斌;徐希恒;;新型双向传输型区域规整噻吩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2 杜洪;周禾丰;卜维亮;陈简;王艳丽;王华;刘旭光;许并社;;铽与苯甲酰丙酮和邻菲Up啉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3 杜新瑜;王向伟;王江枫;周洁;;变色伪装材料研究关键技术[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4 程乐华;高远浩;周虹屏;吴杰颖;田玉鹏;;功能性三β-双酮配体的设计及合成[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王维;梁露英;周铭露;王文;凌启淡;;具有交联活性的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蛟;PEDOT:PSS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志胜;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3 许慧侠;苯并噻唑类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光电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丹丹;磷光OLEDs的效率和效率roll-off特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在房;新型可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明;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的聚甲亚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汪津;高效率色稳定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青;树枝状噻吩并吡嗪红光材料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韩强;锌配合物光电特性和铱配合物磷光敏化及光电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王静;蓝色发光材料C-9芴联蒽衍生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杂环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方文;侧基横挂偶极单元的液晶聚对苯撑乙炔的合成及性质表征[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娟娟;(5,8-喹啉撑乙烯)与(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撑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方馨;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阴极修饰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闫冠峰;三种新型铕的有机配合物光物理特性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孟庆蕾;提高有机太阳电池中空穴输出效率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万贺;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聚辛基芴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对相应光电性能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曾志攀;吡唑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光物理及电致发光性能[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俊萍;OLED用喹啉类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表面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夏龙;界面凹凸结构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咔唑类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48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