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醚类化合物与醛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苄醚类化合物与醛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醛 不对称催化 碳氢官能团化 苄醚 有机催化
【摘要】:有机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展新的高效、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反应。近年来,随着原子经济和绿色化学概念的出现,通过直接活化碳氢键来构建碳碳键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交叉脱氢偶联(CDC)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合成策略,因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原子利用率高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有机化学家们的关注。α取代的含氧杂环是许多复杂的天然产物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骨架,如何高效的合成此类化合物是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对氧化环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学家们报道了各种活化环醚类化合物α位的方法,很多方法的底物适用范围已经很广泛。由于许多手性含氧杂环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不对称的合成α取代的环醚也变得很重要,现在也有不少相关的报道。一个很重要的不对称合成α取代环醚的策略是对潜手性环状氧摀离子进行亲核加成。目前报道的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中的氧摀离子一般是中间体在酸的作用下得到,为了提高其原子利用率,我们可以通过碳氢键氧化a取代环醚获得氧摀离子。但是,现在关于环醚α位的氧化不对称催化偶联反应的报道有限,原因是氧化剂和催化体系的兼容性以及反应体系的复杂组成而导致反应较难控制。这一问题充满挑战但又面临机遇,发展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它变得很重要。为此,本工作选定合适氧化体系来氧化异色满,使用适当催化剂实现了其与醛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偶联反应。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我们选定异色满为初始底物,因为异色满的骨架存在于许多药物以及天然产物中,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选定一个普通的戊醛作为亲核试剂。通过尝试不同的氧化体系以及催化体系,我们选定了DDQ作为氧化剂,麦克米兰类催化剂作为催化剂。其次,选定氧化和催化体系后,我们通过对催化剂种类、布朗斯特酸、添加剂、反应溶剂以及反应温度等条件的筛选,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然后开始扩展底物,我们发现无论对于不同长度的醛还是对于苄基醚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醚的官能团醛,本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产率,优秀的ee值。我们尝试了多个异色满底物,发现对于苯环上供电子取代的底物产率更好,而ee值与其它取代的底物一样都很优秀。最后,我们分离并验证了反应的中间体。同时也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不对称合成产物的绝对构型。我们成功的发展了一种方法实现了异色满与醛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偶联反应。该方法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能获得良好的产率,优秀的ee值,同时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我们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手性α取代异色满的方法,为以后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复杂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醛 不对称催化 碳氢官能团化 苄醚 有机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S10-12
- 符号说明12-13
- 第一章 前言13-28
- 1.1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13-17
- 1.1.1 sp~3 C-H和sp C-H的偶联反应13-14
- 1.1.2 sp~3 C-H和sp~2 C-H的偶联反应14-15
- 1.1.3 sp~3 C-H和sp~3 C-H的偶联反应15-16
- 1.1.4 sp~2 C-H和sp~2 C-H的偶联反应16
- 1.1.5 sp~2 C-H和sp C-H的偶联反应16-17
- 1.1.6 小结17
- 1.2 氧化苄醚的几种体系17-23
- 1.2.1 DDQ(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氧化体系18-19
- 1.2.2 氧气、NHPI(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氧化体系19-20
- 1.2.3 有机过氧化物(TBHP)与铜盐氧化体系20-21
- 1.2.4 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四氟硼酸盐(T~+BF_4~-)氧化体系21
- 1.2.5 二氧化锰/甲磺酸氧化体系21-22
- 1.2.6 过硫酸盐/金属氧化体系22-23
- 1.2.7 其他氧化苄醚体系23
- 1.3 环氧摀的几种不对称加成体系23-27
- 1.3.1 硅烷基烯酮缩醛与异色满不对称加成24
- 1.3.2 苯乙烯硼酸酯与色满不对称加成24-26
- 1.3.3 炔与异色满不对称加成26-27
- 1.4 小结27-28
- 第二章 最佳反应条件筛选28-35
- 2.1 “一锅搅”反应条件的筛选28-30
- 2.2 催化剂的筛选30-32
- 2.3 添加剂的筛选32-33
- 2.4 溶剂和温度的筛选33-34
- 2.5 小结34-35
- 第三章 底物和亲核试剂扩展35-37
- 3.1 多种醛与异色满的偶联反应35-36
- 3.2 戊醛与多种苄醚的偶联反应36-37
- 第四章 机理研究37-39
- 4.1 反应中间体的分析37
- 4.2 不对称加成的机理研究37-38
- 4.3 单晶衍射确定绝对构型38-39
- 第五章 结语39-40
- 第六章 实验部分40-42
- 6.1 实验材料及检测方法40
- 6.2 异色满底物合成40-41
- 6.3 苄醚与醛的“一锅搅”不对称偶联的通用操作方法41
- 6.4 4d的主要产物与樟脑磺酰氯反应操作(培养单晶使用)41
- 6.5 4d的次要产物与对溴苯甲酰氯反应操作(培养单晶使用)41-42
- 第七章 化合物数据42-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6-67
- 附录一 部分化合物HPLC图67-95
- 附录二 部分化合物~1H and~(13)C NMR图谱95-12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对称催化研究获新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4期
2 李小永,聂进;1,1′-联-2-萘酚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新进展[J];有机化学;2002年11期
3 野依良治;不对称催化:科学与机遇[J];化学通报;2002年06期
4 ;中科院兰化所不对称催化研究获新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年04期
5 杨世琰;;不对称催化的现状和前景[J];化学进展;1990年03期
6 刘全杰,赵茜,翁文,邱东方,吕士杰;手性与不对称催化进展[J];南都学坛;1999年03期
7 吴祺;不对称催化合成—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8 刘丰良,王文革,黄可龙,周康根;手性氨基酚配体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05年09期
9 李剑,王述彬,刘均洪;不对称催化技术在复杂手性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5年11期
10 林艺平;林清强;黄建忠;;环氧化物的生物不对称催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立信;丁奎岭;;不对称催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施敏;;不对称催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中的一些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何建;何静;;酸性介孔材料负载手性有机碱分子酸碱协同不对称催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丁奎岭;;不对称催化研究的一些新方法:从“组合”到“组装”[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周剑;;3,3-双取代氧化吲哚的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孙蒙;周文U,
本文编号:532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3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