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域钾碳烟燃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机理
本文关键词:限域钾碳烟燃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限域K催化剂 隐钾锰矿 ZSM-5分子筛 碳烟燃烧 机理
【摘要】: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PM)已经成为我国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柴油车所排放的颗粒物占到汽车总颗粒物排放的90%,因此消除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是改善我国环境的重要环节。DPF技术是现在最常用的柴油车尾气颗粒物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关键就是选取一种性能优越的催化剂用于DPF的再生。催化反应中活性位的确认及表征对于从微观角度理解催化反应的机理、设计多相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含K催化剂已被证明是最优秀的碳烟燃烧催化剂,而这种优秀的活性一般被归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K物种对于催化剂与碳烟颗粒之间接触条件的改善,二是K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发现,K可以作为催化碳烟燃烧的活性位,以此来增强催化活性,但缺乏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观点。限域型催化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利用特殊的结构将催化剂的活性位限域在一个特殊的结构中,在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前提下,又实现了活性位的分离。结合这一思想,我们制备了限域型隐钾锰矿(K_(2-x)Mn_8O_(16))催化剂并通过研究了其催化碳烟燃烧的反应机理。利用XRD、TEM、ICP、BET、FT-IR、XPS、XAFS等表征手段排除了隐钾锰矿中表面K物种的存在,证明了隐钾锰矿中不存在K物种通过改善接触条件来增强催化活性的可能性。同时证明K与Mn之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说明隐钾锰矿中的K不是以强相互作用的方式来提高催化活性。最终通过活性测试证明了隐钾锰矿中的K是以活性位的角色参与催化反应。限域型隐钾锰矿催化剂极好的证明了K可以作为活性位参与催化碳烟燃烧反应,但是由于催化剂中的Mn本身存在一定的氧化碳烟能力,所以Mn的作用不能被完全的消除。ZSM-5是一种微孔的Si、Al分子筛,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ZSM-5中,Si和Al不存在氧化碳烟能力且其用微孔结构可以实现活性位的限域,因此为进一步证明K可以作为催化碳烟燃烧的活性位这一观点,我们利用水热法制备了ZSM-5型分子筛,并利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将碱金属引入到ZSM-5中,制备了M-ZSM-5分子筛催化剂。利用XRD,BET,FT-IR,S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我们对M-ZSM-5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性能进行了评价,发现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性能与碱金属本身的性质相关。
【关键词】:限域K催化剂 隐钾锰矿 ZSM-5分子筛 碳烟燃烧 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34.2;O643.36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组成和危害12-14
- 1.2.1 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12
- 1.2.2 柴油车尾气的组成12
- 1.2.3 柴油车尾气的危害12-14
- 1.3 柴油车尾气控制技术14-17
- 1.3.1 改善燃油品质14
- 1.3.2 机内净化技术14-15
- 1.3.3 尾气后处理技术15-17
- 1.4 碳烟燃烧催化剂17-21
- 1.4.1 贵金属催化剂17-18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18-19
- 1.4.3 熔盐催化剂19
- 1.4.4 含碱金属催化剂19-21
- 1.5 问题的引出和本文的主要工作21-23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3-31
- 2.1 化学试剂及实验用气23-24
- 2.2 实验仪器24-25
- 2.3 催化剂表征方法25-27
- 2.4 性能测试方法27-31
- 第三章 隐钾锰矿的水热法制备、表征及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31-39
- 3.1 催化剂的制备32
- 3.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32-36
- 3.2.1 XRD表征结果及分析32-33
- 3.2.2 TEM表征结果及分析33-34
- 3.2.3 XAFS表征结果及分析34-36
- 3.3 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36-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隐钾锰矿的固相法制备、表征及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39-67
- 4.1 催化剂的制备39-40
- 4.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40-57
- 4.2.1 XRD表征结果及分析40-42
- 4.2.2 ICP成分分析42-43
- 4.2.3 BET测试结果及分析43-45
- 4.2.4 TEM表征结果及分析45-47
- 4.2.5 H_2-TPR测试结果及分析47-48
- 4.2.6 FT-IR测试结果及分析48-49
- 4.2.7 XAFS表征结果及分析49-51
- 4.2.8 XPS表征结果及分析51-55
- 4.2.9 CO_2-TPD实验结果及分析55-56
- 4.2.10 O_2-TPD实验结果及分析56-57
- 4.3 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57-65
- 4.3.1 氧气程序升温氧化结果与讨论57-58
- 4.3.2 等温反应实验结果与讨论58-60
- 4.3.3 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与讨论60-61
- 4.3.4 一氧化碳程序升温氧化结果与讨论61-62
- 4.3.5 稳定性实验结果与讨论62-65
- 4.4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M-ZSM-5 型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67-81
- 5.1 催化剂的制备67-68
- 5.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68-74
- 5.2.1 XRD表征结果及分析68
- 5.2.2 BET表征结果及分析68-70
- 5.2.3 SEM表征结果及分析70-72
- 5.2.4 FT-IR测试结果及分析72-73
- 5.2.5 ICP测试结果及分析73-74
- 5.3 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74-79
- 5.3.1 氧气程序升温氧化结果与讨论74-77
- 5.3.2 等温反应实验结果与讨论77-79
- 5.4 本章小结79-8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91
- 致谢91-93
- 附录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德兴;部分预混对扩散火焰中碳烟成核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3期
2 何旭;马骁;王建昕;;用激光诱导炽光法定量测量火焰中的碳烟浓度[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3 毕小杰;刘海峰;李佳峰;乔信起;;现象学碳烟模型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4 司鹏濵;王浒;尧命发;郑尊清;;后喷射和正丁醇对柴油机碳烟影响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年04期
5 陈亮;成晓北;颜方沁;鞠洪玲;陈国华;;基于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的柴油燃烧碳烟颗粒物的生成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年03期
6 董素荣;刘瑞林;周广猛;王威;张众杰;何西常;;共轨柴油机高海拔碳烟形成历程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7 王仲鹏;张志翔;上官文峰;;钴铝复合氧化物同时催化去除碳烟和氮氧化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8 刘丽莉;段林海;殷光松;孟秀红;宋丽娟;孙兆林;张建明;;碳烟在钛酸钾上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动力学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魏少杰;张业新;苏庆运;张昭良;高希彦;;基于稳态等温反应的碳烟燃烧活化能计算[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卜英勇;;柴油机废气中碳烟危害和测试[J];金属矿山;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晓北;黄荣华;鞠洪玲;王兆文;;发动机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秀勇;李国祥;周雷;;碳烟氧化模型的研究及在柴油机中的计算应用[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昭良;李倩;王晓;张业新;辛颖;;负载钾的氧化物催化碳烟燃烧的普适中间物种和机理[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05 大气污染与控制[C];2013年
4 覃建果;魏小林;郭啸峰;李腾;;甲烷/空气高压燃烧层流扩散火焰碳烟形成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辛颖;杨曦;蒋品;张昭良;;量子点级铈基燃油添加型催化剂去除碳烟颗粒物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张晓敏;王仲鹏;李倩;王立国;张昭良;;镧锡烧绿石纳米球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碳烟颗粒燃烧[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05 大气污染与控制[C];2013年
7 张昭良;于鹏飞;张业新;牟宗刚;倪献智;鲍猛;;碳烟颗粒在NOx存储-还原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行为[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桂臻;何洪;訾学红;邱文革;戴洪兴;邓积光;;碳烟催化燃烧用三维有序大孔Pd-修饰三元铈锆固溶体[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张桂臻;赵震;刘坚;段爱军;姜桂元;徐俊峰;;大孔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碳烟燃烧的催化性能[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张昭良;韩栋;辛颖;王仲鹏;;铈铁复合氧化物四效催化剂在碳烟燃烧中的协同效应[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亮;用激光诱导炽光法研究燃烧过程中的碳烟生成特性[D];清华大学;2014年
2 赵智超;基于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柴油和丙酮/丁醇/乙醇碳烟形成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鞠洪玲;柴油机碳烟颗粒生成规律和尺寸分布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恩柱;生物基燃油碳烟摩擦学特性及摩擦诱导其结构转变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亮;柴油燃料燃烧碳烟颗粒生成机理与演变规律的试验和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熊刚;煤和生物质燃烧碳烟生成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王宇;电场作用下火焰中碳烟颗粒的分布与聚积规律[D];清华大学;2009年
8 刘宇;生物柴油燃料喷雾、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可视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斌;镍系钙钛矿同时去除氮氧化物和碳烟颗粒的催化性能[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隋丽娜;柴油机尾气碳烟氧化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活性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舒捷;Ce基复合氧化物同时催化去除碳烟-NOx的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曹东晓;重型柴油机碳烟捕集及主动再生特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赵世峰;直喷汽油机冷启动工况壁面油膜特性及其对碳烟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4 陈亮;轻型车用柴油机预混合低温燃烧碳烟生成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卫大鹏;柴油机缸内碳烟粒径与数密度分布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陈伟;催化型DPF碳烟捕集及连续再生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宏涛;基于激光诱导炽光法对直喷汽油机缸内燃烧碳烟的测量[D];吉林大学;2016年
8 张旺;镧镍钙钛矿催化剂的制备及去除碳烟和氮氧化物性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邬红龙;铈基氧化物催化氧化柴油车排气碳烟性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豹;生物质燃油及其碳烟微粒对活塞环一缸套摩擦学特性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42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4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