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唑啉酮及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喹唑啉酮及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喹唑啉酮 交叉脱氢偶联 BRD4小分子抑制剂 合成及活性
【摘要】:含喹唑啉酮骨架的天然产物大都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抗病毒、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如常山碱、色胺酮及骆驼宁碱等许多天然产物中都具有喹唑啉酮结构。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在医药和生物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种喹唑啉酮类药物上市,因而对于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romodomains (BRDs)是唯一能与赖氨酸乙酰化物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蛋白。对基因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RDs为药物靶点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药物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章:氯化亚铜介导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构建喹唑啉酮的反应方法学的研究。通过CuCl, KOtBu, DMSO构建反应体系,构建了一种新型CDC交叉脱氢偶联方法以获得喹唑啉酮衍生物,并以良好的收率获得了多个脂肪族取代基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得到的喹唑啉酮衍生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突破了取代基为芳香基的限制,为后续研究喹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提供了思路和有效的手段。第二章: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喹唑啉酮为母核的3,5-二甲基异VA唑类BRD4小分子抑制剂。我们利用优势官能团拼接、优势片段重组原理,以较高产率完成了对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共得到21个化合物。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活性测试,初步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只有几个化合物对BRD4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但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结构基础,为后续结构的修饰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喹唑啉酮 交叉脱氢偶联 BRD4小分子抑制剂 合成及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氯化亚铜介导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构建喹唑啉酮6-36
- 1.1 前言6-12
- 1.2 课题设计12-13
- 1.3 反应条件优化13-17
- 1.4 反应底物结构范围扩展17-19
- 1.5 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19-20
- 1.6 反应机理与结果讨论20-23
- 1.7 实验部分23-35
- 1.8 结论35-36
- 第二章 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36-73
- 2.1 Bromodomain小分抑制剂36-43
- 2.2 BRD4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43-45
- 2.3 BRD4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45-50
- 2.4 BRD4小分子抑制剂生物活性抑制研究50-55
- 2.5 实验部分55-72
- 2.6 小结72-73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78-129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29-130
- 致谢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璐;;STAT3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3年07期
2 张震;王华南;张振华;;4-芳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在激酶靶向小分子抑制剂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14年03期
3 王勇;龙亚秋;;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10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卢俊彦;Shan Changliang;Fan Jun;欧阳斯盛;周宇;柳红;罗成;Chen Jing;蒋华良;何川;;靶向铜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周圆;纪庆;张永慈;杨铭;熊冬生;杨纯正;;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抑制剂先导物的发现及活性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罗再刚;黄雅理;徐雪梅;胡利明;;基于gp41核心结构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孔祥谦;陈丽敏;Cheryl Mccullough;蒋华良;Ronen Marmorstein;罗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MO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彭晖;冯健男;曹曦元;郭雷鸣;沈倍奋;黎燕;;生物毒素类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体外评价[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Sarmistha Halder Sinh;Keqin Kathy Li;Yujun George Zheng;;Ident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PRMT1[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马金莲;郑一超;吕文蕾;王志茹;李金凤;刘宏民;;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任永欣;崔玉敏;严孝强;赛杨;张维汉;顾轶;青卫国;苏慰国;;EGFR抑制剂新药研发[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方浩;孙凤娥;;Mcl-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刘安;曹晨;孔德新;柏金辰;高立娜;王书航;陈宇;孙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白毅;新化合物可克服突变耐药[N];中国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基于抗真菌新靶标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优化设计新型小分子抑制剂[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伟兵;PTP-MEG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活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宇;RORγ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瑜;新型MI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张宇;p18小分子抑制剂体外扩增人造血干细胞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张章;PDGFR小分子抑制剂GZD856体内外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郭少华;脂肪酶SMG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激活机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付之光;靶向CD147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9 庄春林;蛋白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设计及生物活性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10 陈云雨;靶向Plk1 PBD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抗肿瘤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锦;四氢VA嗪类和吡咯酮并吡唑类p53-MDM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于晓艳;p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分子药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董燕;以Wnt信号通路Porcupine蛋白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季鹏;STAT3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王志茹;LSD1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抑制胃癌细胞转移侵袭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姜俊婕;喹唑啉酮及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侯丽;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σ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旭;CDC25B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评价[D];兰州大学;2008年
9 陈清斌;小分子抑制剂与Mcl-1蛋白作用模式及分子优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秀江;第二代RhoA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血管痉挛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5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5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