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介孔炭材料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5:18

  本文关键词:介孔炭材料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序介孔炭 介孔炭微球 铜催化剂 甲醇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摘要】:活性炭负载的铜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然而活性炭以微孔为主,其负载的铜颗粒较大,很难落位在活性炭的孔道内,不能很好地利用载体的高比表面积,且活性炭的微孔不利于扩散和传质。新型介孔炭材料比表面积高,孔体积大,介孔孔径分布均匀,有利于将活性物种分散在介孔孔道内,有望解决传统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积利用率低等问题,高度分散的铜颗粒在孔道内不易团聚,有望提高反应活性。有序介孔炭(OMC)和介孔炭微球都是新型的介孔炭材料,含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径分布均匀,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本论文主要在活性炭负载的无氯铜基催化剂的基础上,制备出有序介孔炭和介孔炭微球作为载体负载铜物种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对比研究载体孔结构对铜物种的分散、落位和价态的影响,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采用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合成两种孔径相同而孔结构不同的有序介孔炭。硬模板介孔炭HOMC通过反向复制SBA~(-1)5制得,由有序的6.4 nm的纳米炭棒阵列排列而成,炭棒之间的缝隙为3.6 nm,且相互联通;软模板介孔炭SOMC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小分子酚醛树脂为炭源通过溶剂增发诱导自组装制得,中空管状介孔孔径3.6 nm,孔道只有两端开口,孔壁相连。两种介孔炭皆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角介孔结构,HOMC与SOMC的孔结构可视为互补,但相比SOMC,HOM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2)以SOMC和HOMC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铜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Cu活性物种高度分散。SOMC比表面积较低,体相介孔只有两端开口,在过量浸渍铜盐溶液时难以实现均匀浸湿,活化后只有部分铜物种自还原成一价铜,且主要落位在介孔外,铜颗粒粒径为4.5nm,当提高负载量后催化剂表面铜物种团聚更为严重,粒径可达6.0nm。相比较而言,homc高的比表面和相互联通的孔道可促进铜盐溶液进入孔道,负载量为6%的催化剂经焙烧活化后,可在介孔内生成平均粒径仅为2.3nm的微小cu2o纳米颗粒。即使将负载量提高至9%时,催化剂表面铜物种平均粒径也仅为2.9nm,体现出homc具有相比somc更好的分散能力;(3)铜物种负载在homc表面比在somc表面有更好的分散性且一价铜含量很高,这使得cu/homc相比cu/somc具备更高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活性,但后者由于颗粒较前者大且二价铜含量较高,其稳定性比前者好。适当增加铜物种负载量可以增加甲醇转化率以及dmc选择性,可作为一种增加dmc时空收率的好的方法。(4)采用2,4二羟基苯甲酸和甲醛为碳源,水热合成了以微孔为主实心炭球scs,其外径400-900nm,比表面积达到517m2g~(-1)。通过引入油酸,合成了介孔空心炭微球hcs~(-1)和hcs-2,其中hcs~(-1)外径450nm,内径100nm,比表面积538m2g~(-1),介孔孔径3.98nm,孔体积0.75cm3g~(-1),而hcs-2外径更小,仅为200nm,内经64nm,比表面积544m2g~(-1),介孔孔径3.98nm,孔体积0.81cm3g~(-1)。(5)采用scs、hcs~(-1)和hcs-2作为载体,等体积浸渍制备的cu@scs、cu@hcs~(-1)和cu@hcs-2催化剂表面铜物种落位和分散具有显著差异。其中cu@scs的铜物种主要落位在scs的外表面,平均粒径为9.9nm;cu@hcs~(-1)的铜物种主要落位在壳层介孔内,颗粒高度分散,平均粒径3.5nm,而cu@hcs-2的铜物种主要落位在介孔炭微球的空腔内部,平均粒径8.5nm。cu@hcs~(-1)的催化活性最好,dmc时空收率(stydmc)为129.7mg·g~(-1)cat·h~(-1),cu@hcs-2的stydmc为120.8mg·g~(-1)仅为54.6 mg·g~(-1)cat·h~(-1)。(6)等体积浸渍制备Cu@HCS-2过程中,采用超声波促进分散浸渍,形成的Cu@HCS-2-u的铜物种主要落位在HCS-2的壳层介孔内,颗粒分散度高,平均粒径达到2.0 nm,而采用正辛烷已填充空腔的HCS-2为载体,制备Cu@HCS-2-n催化剂的铜物种主要落位在壳层外表面,平均粒径13.7nm。Cu@HCS-2-u的STYDMC为196.6 mg·g~(-1)cat·h~(-1),是Cu@HCS~(-1)的1.63倍,而Cu@HCS-2-n的STYDMC仅为21.5 mg·g~(-1)cat·h~(-1)在介孔炭负载的铜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载体结构对铜物种的分散、价态和落位有显著影响,铜活性物种高度分散落位于介孔内有利于提高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而颗粒大的铜纳米颗粒比颗粒小的铜纳米颗粒更有利于催化反应的稳定性;Cu2O比Cu O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CuO比Cu2O更有利于反应的稳定性。
【关键词】:有序介孔炭 介孔炭微球 铜催化剂 甲醇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2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12-26
  • 1.1 炭材料的发展概述12-13
  • 1.2 传统活性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13-15
  • 1.2.1 作为载体在催化领域的应用13-14
  • 1.2.2 Cu/活性炭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14-15
  • 1.3 新型介孔炭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15-17
  • 1.4 新型介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发展17-23
  • 1.4.1 有序介孔炭17-21
  • 1.4.2 介孔炭微球21-23
  •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23-26
  • 第2章 实验部分26-36
  • 2.1 实验试剂与化学药品26-27
  • 2.2 催化剂制备27-29
  • 2.2.1 有序介孔炭载体的制备27-28
  • 2.2.2 Cu/HOMC和Cu/SOMC催化剂的制备28
  • 2.2.3 介孔炭微球载体的制备28
  • 2.2.4 Cu催化剂的制备28-29
  •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29-34
  • 2.3.1 催化反应装置及过程29
  • 2.3.2 产物分析方法29-32
  • 2.3.3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32-34
  • 2.4 催化剂表征34-36
  • 第3章 有序介孔炭结构对铜物种及Cu/OMC催化剂氧化羰基化性能的影响36-52
  • 3.1 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合成的有序介孔炭对比36-41
  • 3.1.1 有序介孔炭孔结构36-39
  • 3.1.2 有序介孔炭表面性质39-41
  • 3.2 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介孔炭负载铜催化剂质构特性41-47
  • 3.2.1 Cu分散和落位41-46
  • 3.2.2 Cu价态以及不同价态的Cu含量46-47
  • 3.3 介孔炭结构对Cu/OM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47-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介孔炭微球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52-64
  • 4.1 介孔炭微球的织构性质52-54
  • 4.1.1 介孔炭微球形貌52-53
  • 4.1.2 炭微球孔结构53-54
  • 4.2 介孔炭微球负载铜物种的落位、分散及价态54-60
  • 4.2.1 Cu分散及落位54-57
  • 4.2.2 Cu价态及自还原57-60
  • 4.3 介孔炭微球结构对Cu/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60-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64-68
  • 5.1 结论64-65
  • 5.2 创新点65-66
  • 5.3 建议66-68
  • 参考文献68-76
  • 致谢76-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及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素芬,瞿晚星;铜催化剂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的建立[J];有机硅材料;2004年05期

2 ;丙烯腈催化水合制丙烯酰胺骨架铜催化剂研制报告[J];胜利石油化工;1977年02期

3 金兰惠;;制备硅载体铜催化剂用于糠醛氢化[J];林产化工通讯;1989年04期

4 李克顺;;年产100吨铜催化剂生产装置建成投产[J];化工新型材料;1991年12期

5 京山;;净化汽车废气的铬和铜催化剂正在研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2年03期

6 陈守堂;;硝基苯加氢改性铜催化剂通过技术鉴定[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3年11期

7 ;硝基苯流化床改性铜催化剂及工业推广应用通过鉴定[J];吉化科技;1993年01期

8 邹家禹;用于甲基氯烷合成的铜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J];有机硅材料及应用;1996年04期

9 田申;从有机硅工厂废渣中回收铜[J];化学教育;1984年06期

10 曾小君,杨高文,徐肖邢,杨刚;高效耐氮脱氢骨架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吸附量热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贵升;王路存;刘永梅;曹勇;戴维林;贺鹤勇;范康年;;铜催化剂表面氧物种在甲醇水蒸气重整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于雪;罗家还;王振旅;张文祥;;有机胺配合的铜催化剂及其对乙醇脱氢合成乙酸乙酯的催化性能[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杨绿娟;朱文明;张庆红;王野;;钒修饰的铜催化剂上的丙烯环氧化反应[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屈孝铭;李廷义;谢观雷;毛金成;;铁/铜催化剂体系用于双C-O(S)反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发亮;张小玲;宋军超;马清祥;赵天生;杜彦忠;;H_2O_2-H_2SO_4改性AC载体及对催化合成DMC活性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吴贵升;毛东森;卢冠忠;;ZrO_2和La_2O_3对铜催化剂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东宇;马淳安;宋庆宝;;咪唑基查尔酮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孙传智;高飞;齐蕾;于武江;万海勤;董林;陈懿;;少量ZrO_2掺杂锐钛型TiO_2负载氧化铜催化剂在NO+CO中的反应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徐翠莲;王敏灿;王晓丹;王建海;;手性二茂铁基膦-铜催化剂在催化二乙基锌对β-芳基硝基烯烃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霞;介孔炭材料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俊茹;废弃含铜催化剂资源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高林娜;胶体铜催化剂催化特征的研究及量化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阮桂玉;铜催化剂活化C H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朱琼芳;活性炭载铜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岩;碳纳米管填充氧化铜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津津;新型希夫碱—铜催化剂的开发及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李治国;硫酸处理HZSM-5分子筛负载铜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一氧化氮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9 肖瑞安;MCM-41负载双齿氮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碳—碳和碳—杂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6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66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b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