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硫化物纳米阵列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领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21 01:11

  本文关键词:金属硫化物纳米阵列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领域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析氢反应 金属硫化物 纳米阵列 电催化


【摘要】: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两大问题——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氢能。利用电解水或者光电解水制备氢气,不仅使得整个过程绿色经济,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能源间的相互转化利用。尽管目前电解水最好的催化剂是Pt系贵金属,但是由于其价格高昂,地球储量较低等因素致使其很难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中。开发替代性的催化剂对整个电解水或光电解水工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金属硫化物材料就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析氢催化剂材料。另外,阵列化可以有效地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比表面积,改变材料的浸润性,因而可以提高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本论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CoS2纳米锥阵列电极和CoS2@MoS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电极以及两步法制备了Co-Mo-S纳米片阵列电极,并研究了它们电催化析氢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CoS2纳米阵列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利用一步水热的方法,在不同的导电基底(Ti片和三维碳纸)上制备了CoS2纳米锥阵列。在Ti基底上,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反应时间,结合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CoS2纳米锥阵列的生长过程。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的CoS:纳米锥样品的析氢性能,得到了性能最好的反应时间为15h。相比于其他反应时间的样品,15h的CoS2样品具有最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最小的反应电阻。由于CoS2材料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酸性条件下最优化的样品在中性和碱性体系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析氢反应活性和稳定性,证明了CoS2纳米锥阵列是一种适用于所有pH值体系的析氢催化剂。在三维碳纸基底上,通过调控反应初始的投料比和反应溶剂,合成了薄膜、微米锥阵列和纳米锥阵列三种不同形貌的CoS2催化剂,并对不同形貌的CoS2催化剂的在酸性体系中析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S2催化剂析氢性能与形貌之间的关系,即纳米锥阵列优于微米锥阵列和薄膜,这是因为纳米锥拥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将这种三维CoS2纳米阵列材料的电催化活性与其他己报道的文献相比,该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不仅起峰电位只有61 mV,而且阴极电流达到100 mA/cm2所需的电压也仅有140 mV。最后,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体系中研究了催化剂的工作稳定性,结果表明:三维CoS2纳米阵列催化剂在三种体系中均能够稳定工作,再一次证明了CoS2纳米锥阵列析氢催化剂适用于所有pH值条件下。2、CoS2@MoS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通过一步水热法,在Ti基底上生长了MoS2纳米片包裹CoS2纳米立方块阵列。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发现CoS2@MoS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生长过程主要由两步组成——高结晶度的CoS2纳米立方块先沉积,然后无定形的MoS2纳米片再包裹。利用XRD、Raman、HRTEM以及能谱技术对这种复合材料进行了进一步表征,发现CoS2纳米立方块是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而MoS2纳米片则是无定形的并且有Co元素掺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CoS2和MoS2阵列材料,CoS2@MoS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作为析氢反应阴极电极,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析氢性能,这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CoS2@MoS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拥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高结晶度的CoS2有良好的导电性;无定形的Co掺杂MoS:拥有更多的活性位点。该硫化物复合催化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可以从复合材料的结合牢固和对氢气气泡的粘附力小两个方面解释。3.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利用两步法——先水热合成后高温硫化,在Ti基底上生长了无定形的Co-Mo-S超薄膜包裹高结晶度CoMoO4纳米片阵列。通过调控水热反应初始原料比,可以得到两种不同形貌的Co-Mo-O前驱体——多级结构纳米片阵列和超薄纳米片阵列。在高温硫化过程后,纳米颗粒化的Co-Mo-S纳米片阵列出现了明显的介孔结构。利用XRD、Raman、HRTEM以及能谱技术对两种不同形貌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材料中的CoMoO4核是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而Co-Mo-S壳则是无定形的并且有Co、Mo以及S三种元素共掺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CoS2和MoS2阵列材料,Co-Mo-S多级结构纳米片阵列和超薄纳米片阵列材料,作为析氢反应阴极电极,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析氢性能,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Co-Mo-S多级结构纳米片阵列和超薄纳米片阵列材料的介孔结构使得电极拥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从而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开放的多孔结构使得电解质和反应产物能够得到有效地扩散,从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更高;无定形的Co-Mo-S共掺杂的催化层具有更高的本征催化活性。另外,Co-Mo-S多级结构纳米片阵列比超薄纳米片阵列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工作稳定性,主要由于多级结构的纳米片更加牢固,显示出构筑多级结构的优势。
【关键词】:析氢反应 金属硫化物 纳米阵列 电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Q116.2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8
  • ABSTRACT8-17
  • 第一章 绪论17-39
  • 1.1 研究背景17
  • 1.2 析氢反应17-24
  • 1.2.1 析氢反应机理18-19
  • 1.2.2 常见的析氢电极材料及其研究现状19-24
  • 1.3 金属硫化物析氢电极24-30
  • 1.3.1 金属硫化物析氢电极的制备24-26
  • 1.3.2 MoS_2和WS_2材料26-29
  • 1.3.3 CoS_2和CoSe_2材料29-30
  • 1.4 纳米阵列材料30-35
  • 1.4.1 纳米阵列的合成30-32
  • 1.4.2 纳米阵列的应用32-35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35-39
  • 1.5.1 研究意义35-36
  • 1.5.2 研究内容36-39
  • 第二章 CoS_2纳米阵列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39-61
  • 2.1 引言39-40
  • 2.2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40
  • 2.2.1 主要试剂40
  • 2.2.2 实验仪器40
  • 2.3 实验部分40-42
  • 2.3.1 CoS_2纳米阵列材料的合成41
  • 2.3.2 CoS_2纳米阵列材料的表征41-42
  • 2.3.3 CoS_2纳米阵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42
  • 2.4 结果与讨论42-58
  • 2.4.1 CoS_2纳米阵列材料的结构表征42-50
  • 2.4.2 CoS_2纳米阵列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50-58
  • 2.5 本章小结58-61
  • 第三章 CoS_2@MoS_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61-75
  • 3.1 引言61-62
  • 3.2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62-63
  • 3.2.1 主要试剂62
  • 3.2.2 实验仪器62-63
  • 3.3 实验部分63-65
  • 3.3.1 CoS_2@MoS_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合成63
  • 3.3.2 CoS_2@MoS_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表征63-64
  • 3.3.3 CoS_2@MoS_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64-65
  • 3.4 结果与讨论65-73
  • 3.4.1 CoS_2@MoS_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65-68
  • 3.4.2 CoS_2@MoS_2纳米阵列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68-73
  • 3.5 本章小结73-75
  • 第四章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75-89
  • 4.1 引言75-76
  • 4.2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76-77
  • 4.2.1 主要试剂76
  • 4.2.2 实验仪器76-77
  • 4.3 实验部分77-79
  • 4.3.1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合成77
  • 4.3.2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表征77-78
  • 4.3.3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78-79
  • 4.4 结果与讨论79-88
  • 4.4.1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结构表征79-83
  • 4.4.2 Co-Mo-S纳米片阵列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83-88
  • 4.5 本章小结88-89
  • 第五章 结论89-91
  • 参考文献91-99
  • 致谢99-101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01-103
  • 作者及导师简介103-104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利用纳米阵列技术 基因测序成本降至5000美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年12期

2 林莎莎;钟福新;;一维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J];梧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斌;羊钺;刘磊;;基于泊肃叶公式的纳米阵列孔径测量[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4期

4 左娟,孙岚,林昌健;纳米阵列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12期

5 郭子政;宣志国;张院生;安彩虹;;纳米阵列膜磁性质的蒙特卡罗模拟[J];信息记录材料;2008年03期

6 李会峰;黄运华;张跃;高祥熙;赵婧;王建;;掺铟氧化锌纳米阵列的制备、结构及性质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7 ;创新地图[J];IT经理世界;2012年07期

8 王宇;刘浪;吴大平;郭玉忠;王剑华;;纳米阵列和纳米晶薄膜锡电极性质的电化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09期

9 林红岩;于翠艳;许涛;;氧化铝模板制备镍纳米阵列[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08期

10 李娆;刘冬雪;狄月;朱亚彬;;基于电泳法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金纳米阵列[J];物理实验;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小燕;李效民;高相东;邱继军;诸葛福伟;;一维半导体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吴明Z;杨贤锋;赵丰华;周强;田俐;;氧化物纳米阵列材料的液相制备和结构调控[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杨秋;刘熙俊;刘军枫;孙晓明;;多级纳米阵列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4 杨秋;陆之毅;李甜;刘军枫;孙晓明;;多层级纳米阵列的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5 唐纪琳;Andreas Ebner;Uwe B.Sleytr;Nicola Ilk;Peter Hinterdorfer;;基于功能化S-层蛋白纳米阵列的单分子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陈鹏磊;高鹏;刘鸣华;;气/液二维界面上的超分子组装:构键规则微/纳米阵列结构的简单便捷的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安哲;何静;;水滑石纳米阵列纳微结构提高酶电子传递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季书林;叶长辉;张立德;;复配无机光吸附层的垂直排列的氧化物纳米阵列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孙萍;徐岭;赵伟明;李卫;徐骏;马忠元;黄信凡;陈坤基;;基于胶体球刻蚀法制备的有序半导体纳米阵列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倪赛力;常永勤;陈喜红;张寅虎;多永正;强文江;龙毅;;氧化锌纳米阵列场发射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纳米阵列实现Tb级存储密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之毅;纳米阵列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杨秋;多层级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王霖;SiC纳米阵列结构调控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郭迪;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结构的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周张凯;贵金属纳米阵列等离激元光学性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边捷;纳米阵列图案表面浸润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任鑫;一维TiO_2与ZnO纳米阵列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周正基;一维单晶TiO_2纳米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于晓游;V,Mo氧化物纳米阵列的制备及锂电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刘熙俊;Fe-Co基氧化物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习文;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滕翼;Cu/Fe表面修饰TiO_2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李湘奇;ZnO纳米阵列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永辉;模板法构筑银膜陷阱结构及其在抑制微放电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韩建华;ZnO/硫化物核/壳纳米阵列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6 李敏;稀土/聚氨酯纳米阵列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7 吕朋雨;基于单分子蛋白质测序芯片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楚家玉;Ag/N-TiO_2纳米阵列的制备及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偶联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郑远川;碳化蝶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成龙;多级纳米阵列结构光电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0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70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