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纳米粒子(Mn与Cu)负载型铈基催化剂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6:30

  本文关键词:金属纳米粒子(Mn与Cu)负载型铈基催化剂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DFT CeO_2 Cu_n Mn_x 吸附结构


【摘要】:金属原子在CeO2载体表面的结构分为三种情况:单原子分散、二维团簇平铺或团聚成三维纳米金属粒子。对不同类型的金属、不同的负载量,哪种结构更可能呢?这取决于金属-金属和金属-CeO2间的相互作用强弱、CeO2表面结构、金属负载量等影响因素。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以Mnx/CeO2、 Cun/CeO2模型催化剂为例,系统探究了其稳定构型及其影响因素。此外,对H/H2O在CeO2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Mnx/CeO2模型催化剂,当Mn覆盖度较低时(1x≤4),Mn在计量CeO2(111)表面趋向于均匀分散在氧洞位,Mn-O间的相互作用强于Mn-Mn间的作用。随着Mn原子覆盖度的增加(4x≤17),Mnx/CeO2(111)趋向于平铺在表面,而非形成3D团聚结构。当CeO2(111)表面存在氧空位时,对Mnx(x=1~3),其在CeO2-δ(111)表面的氧顶位、氧洞位吸附能较完整表面略有增加,即氧空位的存在增强了Mn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当x=4时,Mn4在氧顶位、三维立体结构吸附有所增加,而氧洞位的构型吸附能降低,这是由于表面氧空位的存在减少了其在氧洞位的Mn-O成键数,削弱了Mn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结构稳定性降低。通过系统研究Cun(1≤n≤10)团簇在Ce02不同终端表面的结构,我们发现:当1n≤2时,Cu原子趋向于分散吸附在CeO2(111)洞位;n=3时,Cu3趋向于呈三角形平铺在CeO2(111)表面;而3n≤10时,Cun团簇趋于团聚成稳定的3D状结构,Cu-Cu和Cu-CeO2的共同作用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我们总结出Cun/CeO2(111)体系的结构稳定性与Cun团簇排布方式、底层Cu原子数/上层Cu原子数比等因素有关。而当氧空位浓度增大时,氧空位对Cu团簇体系稳定性的阻碍作用增强。这可能是氧空位削弱了Cu-CeO2间相互作用。从吸附能数据来看,Cu团簇在线形、三角形氧空位存在的CeO2-δ(111)表面吸附强度相近。另外,Cu团簇在CeO2-δ(111)表面的结构与计量表面趋势一致,会形成3D团簇结构。Cun沉积在Ce02(110)时,当n=1-3时,Cu倾向于吸附在跨排短O-O桥位;当4n6时,Cun在Ce02(110)吸附在跨排短O-O桥位的结构最稳定;而当7n10时,Cun/CeO2(110)稳定结构转变为分跨两排分散铺满,再成排团聚为三维团簇结构;10n15时,Cun/CeO2(110)稳定结构趋于先分跨两排铺满,再跨排团聚吸附。而对Cun/CeO2(100)体系,当n=1时,Cu吸附于沿x轴O-O桥最稳定;2n8时,Cun/CeO2(100)趋于单层分散于沿x轴O-O桥位;当n=9时,Cun/CeO2(100)结构趋势发生转变,最稳定结构是沿x轴呈三维团聚排布。通过对H/H2O-CeO2(111)体系的理论研究发现,在Ce02(111)或CeO2-δ(111)表面,H倾向于吸附在O顶位形成表面OH结构;H20在Ce02(111)表面Ce顶位吸附结构最稳定;当表面存在一个氧空位时,H20呈直立状吸附在氧空位处;当表面存在线型、三角型氧空位时,H20分子直立状吸附在氧空位边缘处,其中一个H与朝向表层O,说明H20中的H倾向与表层O成键。因此,H20在CeO2-δ(111)表面的吸附结构稳定性与距离氧空位的远近、H20的空间位置以及H20中H原子的取向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DFT CeO_2 Cu_n Mn_x 吸附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1
  • 1.1 铈基催化剂简介9-11
  • 1.1.1 CeO_2的模型结构与性质9-10
  • 1.1.2 CeO_2上掺杂金属的研究10
  • 1.1.3 CeO_2上负载金属的研究10-11
  • 1.2 M-CeO_2在实验方面的研究11-14
  • 1.2.1 Mn-CeO_2体系11-12
  • 1.2.2 Cu-CeO_2体系12-13
  • 1.2.3 H/H_2O-CeO_2体系13-14
  • 1.3 M-CeO_2在理论方面的研究14-17
  • 1.3.1 Mn-CeO_2体系14-16
  • 1.3.2 Cu-CeO_2体系16
  • 1.3.3 H/H_2O-CeO_2体系16-17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17-21
  • 1.4.1 选题依据18
  • 1.4.2 研究内容18-21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1-25
  • 2.1 DFT21-23
  • 2.2 Materials Studio23
  • 2.3 VASP23-25
  • 第三章 Mn-CeO_2(111)催化剂的吸附行为研究25-35
  • 3.1 计算方法与模型26-27
  • 3.2 Mn_x/CeO_2(111)体系的吸附行为研究27-33
  • 3.2.1 Mn_x/CeO_2(111)计算方法的确定27-29
  • 3.2.2 Mn_x/CeO_2(111)的吸附行为研究29-32
  • 3.2.3 Mn_x/CeO_(2-δ)(111)的吸附行为研究32-33
  • 3.3 结论33-35
  • 第四章 Cu-CeO_2(111)/Cu-CeO_(2-δ)(111)催化剂吸附行为研究35-49
  • 4.1 计算方法与模型35-36
  • 4.2 Cu_n-CeO_2(111)体系吸附行为分析36-46
  • 4.2.1 Cu_n/CeO_2(111)吸附行为分析36-41
  • 4.2.2 Cu_n/CeO_(2-δ)(111)(δ=x、3x、3x-L)吸附行为分析41-46
  • 4.3 结果与讨论46-49
  • 第五章 Cu-CeO_2(110)/(100)催化剂吸附行为研究49-65
  • 5.1 计算方法与模型49-50
  • 5.2 Cu_n/CeO_2(110)催化剂吸附行为分析50-57
  • 5.3 Cu_n/CeO_2(100)催化剂吸附行为分析57-62
  • 5.4 结论62-65
  • 第六章 H/H_2O在CeO_2(111)/CeO_(2-δ)(111)上的吸附行为研究65-73
  • 6.1 计算方法与模型65
  • 6.2 H、H_2O/CeO_2(111)体系的吸附行为研究65-71
  • 6.2.1 H/CeO_2(111)的吸附结构研究65-66
  • 6.2.2 H/CeO_(2-δ)(111)的吸附结构研究66-67
  • 6.2.3 1H_2O/CeO_2(111)的吸附结构研究67-68
  • 6.2.4 1H_2O/CeO_(2-δ)(111)(δ=x、3x-L、3x-t)的吸附结构研究68-71
  • 6.3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81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3
  • 致谢83-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全;胡蓉;郭晶;茹黎月;王海华;;TiO_2氧空位形成的影响因素[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2期

2 王道,叶青,龙洁,金钧;钐对不同氧空位SnO_2气敏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99年01期

3 侯清玉;张跃;张涛;;锐钛矿氧空位与氧空位和碳掺杂两种模型键型转化的理论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5期

4 孔德生;刘海燕;吕文华;范文娟;郁章玉;冯媛媛;;钛表面二氧化钛膜中氧空位点缺陷传输性能的电化学研究[J];电化学;2009年03期

5 路新瀛,梁开明,顾守仁,方鸿生,郑燕康,刘鹏;氧空位对氧化锆相结构稳定性及相变过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96年06期

6 王金霞,王斯婷;BaCe_(1-x)Y_xO_(3-δ)质子导体的制备与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5期

7 梁超伦;江丹;黄烘;程小宁;赵文霞;;ZrO_2氧空位显微结构的高分辨电镜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9年06期

8 杨晨星;刘廷禹;程志君;甘海秀;;含氧空位SrTiO_3晶体电子结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1期

9 严非男;陈俊;张海燕;刘廷禹;;含氧空位BaWO_4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6期

10 孟彬;孙跃;赫晓东;李明伟;;EB-PVD制备YSZ涂层的氧空位和晶体学织构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成永红;盛雪;;基于分子模拟的LaSrCoO_4材料氧空位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杨建军;王岩;景明俊;;氧空位在TiO_2可见光响应中的作用机理[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岩;可见光活性二氧化钛的制备及氧空位与掺杂的N(或修饰的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陶景超;稀土元素(铈、钪)与氧化锆材料形成的氧空位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望舒;基于氧空位的TiO_2光催化氧化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2 顾经伟;Eu_(0.5)Ba_(0.5)TiO_(3-δ)薄膜的制备及氧空位对其物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3 王秀秀;负载、掺杂Ce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胡昌;YFe_(0.5)Cr_(0.5)O_(3-X)非晶薄膜电致阻变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姚小丹;金属纳米粒子(Mn与Cu)负载型铈基催化剂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立娜;氧空位对氧化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7 张劲;二氧化铪中氧空位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周克斌;氧空位浓度对钙钛石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9 龙天;Ag-S共掺ZnO的氧空位自补偿抑制及稳定p型转化的实现[D];燕山大学;2015年

10 崔立霞;CeO_2表面的电子局域性质及其对CO催化氧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7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