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类聚乙烯线性聚合物结晶记忆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23:03

  本文关键词:类聚乙烯线性聚合物结晶记忆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晶记忆效应 熔融温度 熔融时间


【摘要】: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而在研究方面一直炙手可热。高分子根据其形态可分为结晶高分子和非结晶高分子,高分子链的高度缠绕以及相互贯穿,使得高分子的结晶不像小分子结晶那样易于观察和研究,因而高分子结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一直是高分子领域内的最具挑战性的基础问题之一。聚合物晶体是非热力学平衡结构,它们的特征由结晶过程的动力学方法控制,使得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实时性和微观性观察尤为重要,传统的实验方法高分子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依据,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而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口。本论文主要利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类聚乙烯线性模型,并研究了类聚乙烯线性聚合物结晶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结晶过程中分子链的运动情况符合Keller和Fischer的折叠链模型,在初始时近邻松散折叠,同时可以跨层折叠,到达最后的稳定状态时,呈现一种近邻规则折叠的状态;并通过研究不同熔融过程后体系的结晶行为揭示了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对结晶记忆效应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VMD的微观视图与有序度的计算探究了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对结晶初期分子链结构的影响。此外,本论文通过微观上的有序度变化与宏观的体积变化进行对比来验证本实验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论文建立的模型结构可以在微观上的观测和宏观上的计算达成一致,说明了其理论上的合理性。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晶记忆效应 熔融温度 熔融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4
  • 1.1 引言8
  • 1.2 聚合物结晶动力学8-12
  • 1.2.1 经典LH理论9
  • 1.2.2 SG模型9-10
  • 1.2.3 中介相理论10
  • 1.2.4 旋节点分相辅助成核理论10-11
  • 1.2.5 链内成核理论11-12
  • 1.3 结晶记忆效应12
  • 1.4 计算机模拟技术12-13
  • 1.5 分子动力学理论13-20
  • 1.5.1 分子动力学发展13
  • 1.5.2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13-14
  • 1.5.3 数值积分算法14-16
  • 1.5.4 势函数16-17
  • 1.5.5 系综17
  • 1.5.6 初试条件和边界条件17-19
  • 1.5.7 温度控制方法19
  • 1.5.8 压力控制方法19-20
  • 1.5.9 分子动力学软件20
  • 1.6 研究现状20-23
  • 1.7 课题的提出23-24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4-30
  • 2.1 实验设备24-25
  • 2.2 实验模型25-29
  • 2.3 实验过程29
  • 2.4 表征方法29-30
  • 第三章 类聚乙烯线性聚合物的结晶过程30-36
  • 3.1 结晶温度范围30
  • 3.2 平衡熔融温度30-31
  • 3.3 结晶温度选取31-32
  • 3.4 结晶过程中分子链的VMD微观视图32-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第四章 线性聚合物的结晶记忆效应36-52
  • 4.1 探索结晶记忆效应的实验过程36-37
  • 4.2 熔融时间对结晶行为的影响37-45
  • 4.3 熔融温度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45-49
  • 4.4 熔融温度与熔融时间的对结晶记忆效应的综合影响49-50
  • 4.5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结晶过程微观结构变化52-62
  • 5.1 引言52
  • 5.2 熔融温度52-55
  • 5.3 熔融时间55-58
  • 5.4 体系有序度58-60
  • 5.5 本章小结60-62
  •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震林;;如何做到手机最优充电[J];农村新技术;2006年05期

2 郭志英;梁月琴;崔晓磊;于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钍含量以及记忆效应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3年01期

3 郑力;橡胶与硬质基材粘接中的记忆效应[J];合成橡胶工业;1988年S1期

4 王玉芹;高分子材料记忆效应形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J];塑料科技;1982年03期

5 黄渭馨;王秀兰;邱平善;;铜系记忆合金的记忆效应[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年S1期

6 陈俊明,吕战鹏;磁场对铁极化行为影响的瞬时效应和记忆效应[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7年04期

7 苏文周,卓召模;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和铜中记忆效应的消除[J];分析测试学报;1999年05期

8 ;天天用手机 五点你知否[J];百姓生活;2007年06期

9 ;手机的使用与保养[J];伴侣(A版);2004年08期

10 ;你所不知道的手机秘密[J];半月选读;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金;韩铭武;;一个电系统的记忆效应分析[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刘聪慧;郭春彦;丁锦红;俞国良;;预存信息影响相继记忆效应的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屠秋萍;曾兴斌;刘太君;范志蔚;;有记忆效应的宽带射频发射机动态行为建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王亚茹;李晶;李兴建;潘毅;殷绿;郑朝晖;丁小斌;彭宇行;;基于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温度记忆效应与多形转变形状记忆效应关系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5 郭春彦;朱滢;丁锦红;范思陆;;编码过程的相继记忆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亢健;陈金耀;曹亚;李惠林;;超声辐照对β聚丙烯熔融记忆效应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王军明;何加铭;郑庆辉;祝炎明;;面向移动通信系统HPA记忆效应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8 金中悦;O@秀杰;金明录;;一种基于二维LUT的预失真方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悫;;ICP-MS测定高纯稀土时的记忆效应[A];第九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玉环;张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钼[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易超波;如何挑选CD随身听[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2 ;手机电池保养的几点常识[N];湖北科技报;2004年

3 ;如何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N];市场报;2000年

4 武新风;都是网卡“记忆效应”惹的祸  [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小凯;手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N];吉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慧楠;GLP-1受体介导脑缺血保护作用的记忆效应及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欢;类聚乙烯线性聚合物结晶记忆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刘聪慧;词汇判断任务中的相继记忆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治国;形状记忆合金双向记忆效应及驱动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梁雅琴;基于记忆效应的射频功放建模和线性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赵士成;考虑温度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热力学本构模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郭婉莹;射频脉冲包络域测试信号设计方案与记忆核提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纪小妹;光敏材料的有序排列及偏光记忆效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王胜军;功率放大器记忆效应的分析、测量、仿真与校正[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丁慧;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代谢记忆效应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10 黄庆花;基于复杂网络的观点传播及一致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86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86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