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制备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0:22

  本文关键词: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制备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尾藻 酶解 内源性植物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生长调节剂


【摘要】:马尾藻(Sargassum),属马尾藻科,在我国是资源丰富的一类褐藻,其综合利用率较低。研究表明,马尾藻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对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具有显著的功效。目前对于马尾藻中的植物激素研究较少,利用率较低。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酶解技术提取其中的植物激素并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马尾藻中4种的植物激素的方法,以正交设计的方法获得最佳工艺,并以植物激素含量和马尾藻多糖为指标,对自制马尾藻源生长调节剂进行了质量评价,最终将制备的生长调节剂通过豆芽、辣椒和小白菜进行了培育试验。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优化了马尾藻中植物激素的检测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可同时检测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脱落酸(ABA)、玉米素(ZT)4种植物激素。优化后的前处理和净化方法为:提取溶剂为70%甲醇,并采用超声提取法,其浓缩物经过PCX+PAX固相小柱净化,结果表明4种植物激素的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06%-6.42%。在0.01-1 μg/mL内,各种植物激素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5-0.2 μg/kgo2.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设计优化了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浸提工艺,得到料液比为1:3,浸提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h时IAA含量提取最佳为11.26μg/Kg。本研究也优化了生物酶解提取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生物酶解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用量分别为0.15 g/50 g和0.30g/50 g,酶解温度为30℃,反应pH为7,酶解时间为3 h。通过浸提工艺和酶解工艺的结合使用,所得的植物激素含量:IAA 17.65 μg/Kg, ABA 0.44 μg/Kg, IB A 0.95 μg/Kg, ZT 1.56 μg/Kg,马尾藻多糖含量为2.42%.3.本研究以绿豆、辣椒和小白菜为试验对象,采用种子浸泡的方式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试验,初步研究促生长功效。结果表明,200倍和400倍稀释的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绿豆、辣椒和小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根长、单株高、单株鲜重、叶片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选用400倍稀释的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绿豆、辣椒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关键词】:马尾藻 酶解 内源性植物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生长调节剂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63;TQ452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一章 综述13-35
  • 1 马尾藻的研究概况13-16
  • 1.1 马尾藻简介13-14
  • 1.2 马尾藻的研究价值14-16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况16-33
  •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简介和研究16-19
  • 2.2 植物激素的简介和研究进展19-24
  •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24-31
  • 2.3.1 前处理方法25
  • 2.3.2 净化方法25-27
  • 2.3.3 检测方法27-31
  •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31-33
  • 2.4.1 物理机械法32
  • 2.4.2 化学提取法32
  • 2.4.3 生物法32-33
  • 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33-35
  • 第二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马尾藻中4种内源性植物激素35-50
  • 1 前言35
  • 2 材料与方法35-37
  • 2.1 材料35-36
  • 2.1.1 实验材料35-36
  • 2.1.2 实验试剂36
  • 2.1.3 标准溶液36
  • 2.2 仪器与设备36
  • 2.3 实验方法36-37
  • 2.3.1 样品前处理36-37
  • 2.3.2 样品净化37
  • 2.4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37
  • 2.4.1 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37
  • 2.4.2 质谱条件37
  • 3 结果与讨论37-49
  • 3.1 前处理提取溶剂的优化37-38
  • 3.2 净化方法的优化38-40
  • 3.3 色谱条件的优化40-42
  • 3.4 质谱条件的优化42-45
  • 3.5 方法评价45-48
  • 3.5.1 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检出限45-47
  • 3.5.2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47-48
  • 3.6 方法应用48-49
  • 4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马尾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工艺50-64
  • 1 前言50-51
  • 2 材料与方法51-54
  • 2.1 材料51
  • 2.1.1 实验材料51
  • 2.1.2 实验试剂51
  • 2.2 仪器与设备51
  • 2.3 实验方法51-54
  • 2.3.1 生长调节剂加工工艺流程51-52
  • 2.3.2 浸提52
  • 2.3.3 酶解52-53
  • 2.3.4 浸提工艺设计53
  • 2.3.5 酶解条件正交试验设计53-54
  • 2.3.6 马尾藻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54
  • 3 结果与讨论54-63
  • 3.1 浸提工艺优化54-57
  • 3.1.1 浸提工艺料液比的确定54-55
  • 3.1.2 浸提工艺时间的确定55-56
  • 3.1.3 浸提工艺温度的确定56-57
  • 3.1.4 浸提工艺优化的结果57
  • 3.2 酶解正交试验结果57-61
  • 3.3 酶解正交验证试验61
  • 3.4 马尾藻可溶性糖标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61-62
  • 3.5 生长调节剂质量指标评价62-63
  • 4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马尾藻源生长调节剂的功效验证64-77
  • 1 前言64
  • 2 材料与方法64-67
  • 2.1 材料64-65
  • 2.1.1 实验材料64-65
  • 2.1.2 实验试剂65
  • 2.2 仪器与设备65
  • 2.3 实验方法65-67
  • 2.3.1 不同稀释倍数海藻生长调节剂的制备65
  • 2.3.2 发芽试验65-66
  • 2.3.3 室内栽培试验66
  • 2.3.4 种子发芽的指标检测方法66
  • 2.3.5 幼苗各类指标检测方法66-67
  • 3 结果与讨论67-76
  • 3.1 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稀释倍数和种子测定天数的确定67
  • 3.2 不同稀释倍数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发芽的影响67-72
  • 3.3 不同稀释倍数马尾藻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苗生长的影响72-76
  • 4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7-79
  • 5.1 结论77-78
  • 5.2 展望78-79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等79-80
  • 参考文献80-89
  • 致谢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怡情;;植物生长调节剂添新秀[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15期

2 姜元光;;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03期

3 龙翎;;2005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4 曹涤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可滥用[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09期

5 冯国民;;植物生长调节剂高效应用三要点[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04期

6 刘坚;;现代农业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7 房宁;;你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吗?[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4期

8 杨光;;农业部要求进一步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管理[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6期

9 ;农业部就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答记者问[J];黑龙江粮食;2011年04期

10 ;上海市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J];山东农药信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展如;熊云;蔡汉临;刘宛乔;宛延;徐仲金;;模拟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抗逆增产作用(摘要)[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郭潇;赵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分析[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雷家军;谭昌华;邓明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草莓上的应用研究[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4 肖亮;谭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及S-诱抗素的发展历程[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威江;叶明志;;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芽叶形态结构及生长的效应[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孙威江;叶明志;;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更新改造后茶树萌芽及生长的效应[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训忠;;草坪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洁玉;陈芳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产生药害的原因及防治对策[A];农作物药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程光辉;丁伟;;新型天然产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险峰;;植物调节剂的使用技术进展[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研究室 邱燕萍;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何使用有讲究[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汪信;专家呼吁——植物生长调节剂要走产业化之路[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3 钟农;专家呼吁植物生长调节剂应产业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4 侯立功 史民康;谈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N];山西科技报;2000年

5 李雪村 李正飞;巧用植物生长调节剂[N];陕西科技报;2002年

6 ;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简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九点基础[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宁钦广 本报通讯员 姜家胜;正确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N];山东科技报;2006年

9 记者 付凡军 通讯员 杨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应慎重[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10 项城市森防站 高亚;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林果业生产中的应用[N];周口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蔚燕;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2 师晨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苗木生长及其抗性生理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强;豆芽中多组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质谱检测[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杨锐;植物生长调节剂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矮壮素、多效唑、赤霉素在番茄中的残留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小龙;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耐旱性的影响[D];长江大学;2015年

4 李金航;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牡丹叶片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蔡轶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安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生长、坐果和碳氮分配、利用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雨思;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的色谱方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8 孟祥龙;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9 单新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对平欧杂种榛生长结实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10 冯一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穗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9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