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原位组装二氧化钛纳米结构固相微萃取纤维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5:11

  本文关键词:原位组装二氧化钛纳米结构固相微萃取纤维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固相微萃取 阳极氧化法 二氧化钛纳米片 多环芳烃 紫外线吸收剂


【摘要】:由于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低成本,良好的生物兼容性、高耐腐蚀性和无毒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科学家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致力于制备出各种维度的二氧化钛。本文采用原位阳极氧化法(Anodic oxidation)制备TiO_2纳米片,并用自组装法(Self-assembly progress)和退火法(Annealing method)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利用所制备的涂层纤维对环境水样中痕量的污染物进行富集和分离,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本章介绍了金属丝作为基体的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的研究现状和SPME相关技术的发展,对SPME方法和原理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方法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第二章采用原位阳极氧化法和自组装法制备出TiO_2纳米片,通过硅烷化反应对钛丝表面进行苯基功能化。利用SPME与HPLC联用技术对黄河兰州段水中的萘(Nap)、菲(Phe)、荧蒽(Flu)、苯并[a]芘(B[a]p)进行定量分析。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分析物浓度在0.5-300μg·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45%,检出限为0.008-0.043μg·L~(-1)。结果表明,与两种商业化纤维相比,该涂层纤维对多环芳烃显示出了较好的萃取效率和良好选择性,使用次数大于250次。第三章将阳极氧化后制得的TiO_2纳米片纤维在管式炉中进行退火处理,使得原来表面光滑的TiO_2纳米片由于脱水缩合,从而形成了TiO_2纳米晶体。并对影响SPME-HPLC的萃取时间、解析时间、萃取温度、溶液的p H和离子强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利用SPME-HPLC联用方法分析研究了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2-乙基己基-4-甲氧基肉桂酸酯(EHMC)、2-乙基-4-(N,N-二甲氨基)苯甲酸酯(OD-PABA)和2-乙基己基水杨酸酯(EHS)在黄河兰州段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情况。分析物浓度在0.1-200μg·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4%,检出限为0.020-0.081μg·L-1。根据所得数据分析,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已经受到了紫外线吸收剂的污染,其分布的特点是由西向东,水体中的四种紫外线吸收剂浓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四章通过阳极氧化的方法得到表面为TiO_2纳米片的Ti丝纤维,并将其进行退火处理。利用该纤维萃取实际水样中的萘(Nap)、菲(Phe)、荧蒽(Flu)和苯并[a]芘(B[a]p),之后在HPLC中进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分析物浓度在0.05-300μg·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检出限为0.019-0.367μg·L-1,平均回收率为90.6-110%。同一纤维的重复性在4.24-6.13%,不同纤维之间的重复性为6.42-8.93%。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萃取和定量实际水样中的痕量多环芳烃。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 阳极氧化法 二氧化钛纳米片 多环芳烃 紫外线吸收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4.411;TB383.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6
  • 1.1 金属丝基体的固相微萃取纤维现状12-13
  • 1.2 金属基SPME纤维制备技术的发展13-15
  • 1.2.1 物理涂渍法13
  • 1.2.2 化学键合法13-14
  • 1.2.3 溶胶凝胶法14
  • 1.2.4 化学改性法14-15
  • 1.3 SPME原理及其过程15-18
  • 1.3.1 SPME装置及过程15-17
  • 1.3.2 SPME的工作原理17-18
  • 1.4 选题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18-20
  • 参考文献20-26
  • 第二章 苯基修饰TiO_2纳米片的制备及选择性固相微萃取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26-47
  • 2.1 前言26-28
  • 2.2 实验部分28-30
  • 2.2.1 材料与试剂28
  • 2.2.2 实验仪器28
  • 2.2.3 ph-TiO_2NS-Ti SPME纤维头的制备28-29
  • 2.2.4 实验方法29-30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30-41
  • 2.3.1 TiO_2NS-Ti纤维制备条件的优化30-31
  • 2.3.2 ph-TiO_2NS-Ti纤维头31-32
  • 2.3.3 表面组成分析32
  • 2.3.4 ph-TiO_2NS-Ti纤维萃取性能和选择性探究32-34
  • 2.3.5 SPME条件的优化34-36
  • 2.3.5.1 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影响34-35
  • 2.3.5.2 搅拌速率的影响35
  • 2.3.5.3 萃取温度的影响35-36
  • 2.3.5.4 离子强度的影响36
  • 2.3.6 分析方法特性36-37
  • 2.3.7 实际水样分析37-40
  • 2.3.8 稳定性40
  • 2.3.9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40-41
  • 2.4 本章小结41-43
  • 参考文献43-47
  • 第三章 阳极氧化和退火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层固相微萃取纤维并灵敏检测环境水样中的紫外线吸收剂47-64
  • 3.1 前言47-48
  • 3.2 实验部分48-51
  • 3.2.1 仪器和药品与试剂48-50
  • 3.2.2 TiO_2 NPs-Ti-SPME纤维的制备50-51
  • 3.2.3 实验方法51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51-59
  • 3.3.1 TiO_2 NPs-Ti纤维制备条件的优化51-52
  • 3.3.2 表面形貌52-53
  • 3.3.3 表面组成分析53-54
  • 3.3.4 TiO_2 NPs-Ti纤维萃取性能和选择性探究54-55
  • 3.3.5 SPME条件的优化55-57
  • 3.3.5.1 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影响56
  • 3.3.5.2 盐效应的影响56-57
  • 3.3.5.3 萃取温度的影响57
  • 3.3.5.4 溶液pH的影响57
  • 3.3.6 分析方法特性57-58
  • 3.3.7 实际水样分析58-59
  • 3.4 本章小结59-60
  • 参考文献60-64
  • 第四章 阳极氧化和退火法制备TiO_2 NPs固相微萃取纤维及检测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64-79
  • 4.1 前言64-66
  • 4.2 实验部分66-68
  • 4.2.1 仪器和药品66-67
  • 4.2.2 TiO_2 NPs层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67
  • 4.2.3 实验方法67-68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68-73
  • 4.3.1 SPME条件的优化68-71
  • 4.3.1.1 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影响68-69
  • 4.3.1.2 盐效应的影响69
  • 4.3.1.3 萃取温度的影响69-70
  • 4.3.1.4 溶液pH的影响70-71
  • 4.3.2 分析方法特性71
  • 4.3.3 实际水样分析71-73
  • 4.4 本章小结73-74
  • 参考文献74-79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必志,陈振兴,黄巧萍,刘辉;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2 曾乐勇;王维彪;梁静秋;夏玉学;雷达;赵海峰;;碳纤维衬底上定向碳纳米片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3期

3 母建林;刘颖;王辉;叶金文;文晓刚;谷林;;微波法合成金纳米片[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7期

4 高凌云;;单原子层纳米片新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5 唐春娟;杨慧琴;张永胜;苏剑峰;;铋纳米线和纳米片的制备[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6 龙丽珍;谢亚;黄小林;刘新利;王世良;贺跃辉;赵中伟;;氧化铝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及其力学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7 任兰正;王金秀;孙开莲;;羟基离子液体中单晶金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高烨;王晓菊;边江鱼;;氢氧化镁纳米片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9 莫博;阚彩侠;柯善林;从博;徐丽红;;银纳米片的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张好成;刘培香;;二硫化钼纳米片功函数相关研究获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晓晶;;无机纳米片的制备和再配列的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德宇;叶泽中;林海昕;任斌;田中群;;铜纳米片及其复杂合金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东阳;丁书江;Xiong Wen(David)Lou;;二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虞梦娜;杜祝祝;林进义;解令海;黄维;;萘酰亚胺基有机纳米片的二维生长和纳米复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崔聪颖;成英文;李文静;邱翠翠;马厚义;;金纳米片的刻蚀过程及其腐蚀机理[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张桥;;银纳米片的胶体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8 陈圆;丁欢欢;刘天晴;;层状液晶中金属纳米片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杨海丽;刘益江;周鹏;王启光;梁福鑫;杨振忠;;响应性聚合物/无机复合Janus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金刚;层状分子筛的层间修饰与结构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琬;铋系氧酸盐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文东;BiOBr和C_3N_4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尹莉;氧化钨纳米片与石墨烯基多级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与气敏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秀万;氧化锰电极的纳米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刘飞;氮化硼基纳米材料与薄膜的催化剂辅助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朱金保;3d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钱红梅;金属、半导体纳米片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胡晨晖;基于层状铌酸钾和α-磷酸锆的光降解和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基于氧化钨纳米片多级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邹浩琳;功能化石墨烯与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帮林;二维与零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物传感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胡连仁;二硫化钼(MoS_2)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楠;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构筑的乳液环境中制备二维层状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韩美胜;球磨法制备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吴敢敢;石墨烯(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船用涂料防腐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邹志娟;共轭分子/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催化性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何亚飞;二维纳米钼化合物及其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孙亚健;二维层状Ti_3C_2纳米片的液相剥离及在LIBs中的充放电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4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94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