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蒽桥联的胺-胺电子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1:06

  本文关键词:蒽桥联的胺-胺电子耦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荷转移 电化学 光化学


【摘要】:合成了1,5-二(对甲氧基二苯胺)蒽(1)、2,6-二(对甲氧基二苯胺)蒽(2)和9,10-二(对甲氧基二苯胺)蒽(3)三种化合物,对它们的电化学、吸收和发射光谱、光谱电化学以及胺-胺电子耦合开展研究.三种化合物在+0.6~+1.0 V vs Ag/AgCl区域存在两步可逆氧化还原过程,两个氧化还原过程电位差DE在100 mV左右.单电子氧化产物1~(·+)在近红外区域观测到弱价间电荷转移吸收(IVCT),电子耦合常数Vab估算为600 cm~(-1).化合物3~(·+)观测到强IVCT吸收,其Vab估算为1440cm~(-1).单电子氧化产物2~(·+)则没有观测到明显IVCT吸收,表明有机胺在蒽桥基上的取代位置对胺-胺电子耦合程度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电荷转移 电化学 光化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271176,21472196,21521062,2150118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B12010400)资助项目~~
【分类号】:O621
【正文快照】: 电子耦合是给-受体类型金属配合物和功能有机分子的重要性质.自从Creutz-Taube离子问世以来[1],氧化还原中心之间的电子耦合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多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中心被用于电子耦合研究,比如金属钌配合物[2~5]、二茂铁[6,7]、双金属抣配合物[8]等.这些工作考察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成飞;钱鹰;;含吡啶端基9,10-双芳基蒽共轭分子的合成、聚集诱导荧光增强及双光子诱导荧光[J];有机化学;2014年03期

2 王彬彬;钱鹰;;一种推拉型A-D-A蒽衍生物的合成、多光子吸收及荧光性质[J];有机化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骏;邵将洋;龚忠亮;钟羽武;;蒽桥联的胺-胺电子耦合研究[J];有机化学;2016年10期

2 孟超;徐缓;黄璐;黎丹;史大斌;;新型5-[10-(9-羧基蒽基)]-间苯二甲酸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化学通报;2016年07期

3 李宗植;霍延平;阳香华;籍少敏;;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6年10期

4 卞松;叶家海;樊政;张文超;王乐勇;;氨基与冠醚双官能团四苯乙烯衍生物自组装及其聚集诱导荧光研究[J];有机化学;2016年04期

5 孙京府;钱鹰;;水溶性萘酰亚胺树形分子的合成及其荧光探针性质[J];有机化学;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蔓利;钱鹰;;一种新型树枝分子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J];有机化学;2012年10期

2 杨铧;钱鹰;;树枝形分子1,2,4,5-四芳基苯的合成、荧光性质和电存储效应[J];有机化学;2013年01期

3 闾新明;钱鹰;;新型超支化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J];有机化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青松;前程似锦的电荷转移配合物[J];自然杂志;1998年03期

2 刘昌炎;李桂芳;邱家白;;用气相渗透计研究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平衡常数测量的新方法[J];化学通报;1980年03期

3 董宇平,封麟先,杨士林,沈家骢;羰基在电荷转移络合过程中的作用及络合组成比的确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7期

4 南广军;郑仁慧;史强;帅志刚;;混合量子-经典方法计算电荷转移速率及其在实际体系中的应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7期

5 孙芳,李晓伟,周耀国,季媛,郑军伟;银纳米粒子有序结构中电荷转移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J];应用化学;2003年08期

6 杨永梅;尹世伟;李兰兰;杨家瑜;;孤立轨道法评估不同并五苯分子堆积的电荷转移积分[J];化学学报;2011年17期

7 库宗军,柳士忠;2∶18钼磷酸-喹啉电荷转移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湖北化工;1998年01期

8 许建军,何天敬,刘凡镇;分子间电荷转移诱导的Raman散射退偏比增强效应[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3期

9 库宗军,柳士忠,曹正太,董俊萍,陈晋阳;新型电荷转移盐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年04期

10 柳士忠,库宗军,王峥,陈晋阳;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兵;席时权;王海水;;2-十八烷基-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和3,3′,5,5′-四甲基连苯胺电荷转移配合物Langmuir-Blodgett膜的制备及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翠华;陈东美;;具有电荷转移特性的有机硼光电功能分子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3 程贺;魏广敏;韩志超;;聚(4-乙烯基吡啶)/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电荷转移络合反应机理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4 郭勇;徐健;邵士俊;;二吡咯甲烷与醌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孙萌涛;刘亚军;;光诱导Au-Pyrazine-Au junction的电荷转移动力学的可视化证据[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刘涛;佐藤治;段春迎;;热和光诱导的线性三核{Fe_2Co}化合物中的可逆电荷转移[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闫文艳;阚玉和;李春敏;李海斌;苏忠民;;星型三聚茚衍生物多向电荷转移和双极传输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李强;阚玉和;;富勒烯金属配合物结构、光谱及电荷转移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王银锋;;基于构型转换诱导电荷转移的非线性分子开关[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蒋晓红;赤建玉;杜祖亮;;C_(60)与聚合物PVK表面界面光电荷转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平;凝聚相中电荷转移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2 李源作;有机光电材料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洪英;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建军;感光材料分子及衍生物电荷转移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芳;苯酚—顺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孟;蛋白质中电荷转移中继站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传磊;多酸—含氮有机分子的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邵明艳;TTF四羧酸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D];苏州大学;2013年

6 毛智永;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化学增强电荷转移模型可视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霞飞;梯形多酸基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与功能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秦兰;主客体电荷转移型晶态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9 赵重阳;染料分子1,8-ANS荧光机理及溶剂影响作用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8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98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