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中水的定向输运与甲烷水合物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受限空间中水的定向输运与甲烷水合物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水泵 碳纳米管 碳纳米技术 甲烷水合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近年来,芯片实验室技术(lab-on-a-chip),即能够对流体进行空间及时间上的精确操控和处理的微流控(microfluidic)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它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纳米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但要实现在纳米尺度下对流体进行可控地驱动仍然十分困难。实现在纳米孔道中的流体输运是设计并应用纳米流体器件或纳米能量转换器等纳米器件的关键一步。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可以对碳纳米管的直径大小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控制,还能把碳纳米管制成规则的膜。由于碳纳米管的中空结构,尺寸可控,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它常被用作微流通道,被誉为研究物质受限在纳米空间中的行为的最好的“微型实验室”。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纳米泵的新奇设想。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棘轮理论设计了一个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水泵模型,并利用在碳纳米管壁偏离中点的位置施加一个周期性的机械振动来驱动纳米管中的水。我们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重点研究了在纳米管壁不同位置的机械振动对水泵中的定向流的影响,在受限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分子以及定向流量的一些性质。另一方面,能源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传统的石化能源越用越少,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新能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可燃冰的概念提出很早,但对可燃冰的模拟研究是近十年兴起的,主要研究其成核过程。如果将可燃冰置于纳米空间中,并加上电场,它们会有怎么样不同的成核过程?这是我们论文后半部分讨论的内容。本文的全部内容如下:第一章 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模拟内容与模拟方法,包括关于纳米技术、纳米水泵和可燃冰的知识背景与一系列最前沿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简略的介绍了分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这其中包括本文主要采用的GROMACS软件的介绍,及分子动力学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运动方程的求解、势函数和力场、系综、周期性边界条件、分子动力学模拟流程及优劣势等。第三章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GROMACS软件下,根据棘轮理论设计了一个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水泵,通过在碳纳米管壁上施加机械振动来驱动纳米管中的水,重点研究了在纳米管壁不同位置的机械振动对水泵中的定向流的影响。第四章 建立一系列带不同电荷量的碳纳米平板,在240K温度下模拟甲烷水合物结冰,并研究其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的动力学性质,为可燃冰的研究与勘探提供理论支持。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指出不足与改进之处。
【关键词】:纳米水泵 碳纳米管 碳纳米技术 甲烷水合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3.11;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模拟内容11
- 1.3 模拟方法11-13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简介13-26
- 2.1 分子动力学发展简史13-14
- 2.2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14-15
- 2.3 粒子运动方程的求解15-17
- 2.3.1 Verlet算法的求解15-16
- 2.3.2 Leap-frog算法的求解16-17
- 2.4 模拟中的势函数与力场17-20
- 2.4.1 非键相互作用(Enobond)18-20
- 2.4.2 成键相互作用(Ebond)20
- 2.5 分子动力学的系综20-22
- 2.5.1 微正则系综(N,V,E)21
- 2.5.2 正则系综(N,V,T)21-22
- 2.5.3 等温等压系综(N,P,T)22
- 2.6 周期性边界条件22-23
- 2.7 分子动力学模拟流程23-24
- 2.8 分子动力学优势和限制24
- 2.9 GROMACS简介24-26
- 第三章 纳米水泵中的定向流26-32
- 3.1 引言26
- 3.2 系统构建与模拟方法26-28
- 3.3 结果与讨论28-31
- 3.4 小结31-32
- 第四章 受限电场条件下甲烷水合物的相变32-40
- 4.1 引言32-33
- 4.2 模型和主要参数33-35
- 4.3 模拟结果和讨论35-38
- 4.4 结论38-40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4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4-45
- 致谢45-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林松;日本勘探近海甲烷水合物[J];海洋石油;2002年03期
2 卢林松;日本准备开采海底甲烷水合物[J];海洋石油;2003年04期
3 吴保祥,段毅,雷怀彦,张辉;水+沉积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填充率[J];天然气工业;2004年08期
4 郝文峰,樊栓狮,王金渠;搅拌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影响[J];天然气化工;2005年03期
5 许维秀;李其京;陈光进;;甲烷水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雷怀彦;官宝聪;龚承林;刘建辉;黄磊;;海底甲烷水合物溶解和分解辨析及其地质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4期
7 展静;吴青柏;王英梅;;冰点以下不同粒径冰颗粒形成甲烷水合物的实验[J];天然气工业;2009年06期
8 孙中明;张剑;刘昌岭;赵仕俊;业渝光;;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饱和度测定及其力学特性研究[J];实验力学;2013年06期
9 罗承先;;世界甲烷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J];当代石油石化;2013年12期
10 郑军卫;美国国家甲烷水合物多年研发计划简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春山;龚建明;;甲烷水合物资源评价技术探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业渝光;刘昌岭;张剑;刁少波;;甲烷水合物实验合成的初步研究[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吴保祥;段毅;雷怀彦;张辉;;水+沉积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填充率[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承峰;刘昌岭;孟庆国;;基于显微拉曼光谱的甲烷水合物生长过程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彭超;耿建华;;海洋甲烷水合物形成动力过程模拟方程及计算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天锐;;关于岩古钾肥、古—新地震和人造甲烷水合物的思维启迪[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7 伍向阳;段体玉;杨伟;孙樯;;不同压力下I型甲烷水合物拉曼光谱[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蔡震峰;邹如强;卢海龙;;同位素效应对H型2,2-二甲基丁烷和甲烷水合物结构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9 郝文峰;樊栓狮;梁德清;田龙;杨向阳;;甲烷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保祥;雷怀彦;段毅;张辉;;沉积物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平衡P-T条件实验模拟[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爱古;甲烷水合物:一种新的替代能源[N];中国电力报;2003年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石宏仁 唐金荣;美国的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N];中国矿业报;2010年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石宏仁 唐金荣;美国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透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爱古;甲烷水合物引发能源革命?[N];市场报;2003年
5 ;日本要开发海底能源[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吕静 王平才;北极甲烷面临解冻危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高博;冷泉专家谈冷泉[N];科技日报;2013年
8 毛磊;海底气泡疑为沉船祸首[N];人民日报;2003年
9 丛玫;日本欲大规模开采“可燃冰”[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现琼;低维碳材料在微纳图案表面包覆及促进甲烷水合物解离的分子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陈超;油包水乳液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梁海峰;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于锋;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积物的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睿;水—气—盐流体体系低温相平衡的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文;甲烷水合物CO_2置换开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黄怡;碳纳米管、聚氨酯泡沫和新型干水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强化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玉龙;氨基酸促进甲烷水合物形成的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冰;受限空间中水的定向输运与甲烷水合物性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5 孙建;细粒沉积物粒径及孔隙水盐度对甲烷水合物稳定温压条件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郑艳红;甲烷水合物在盐、醇类介质中相平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7 聂雄飞;甲烷水合物沉积物单轴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叶陈诚;甲烷水合物降压分散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何双毅;面向天然气固态储运的甲烷水合物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王锐;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积物的蠕变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9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59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