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立方烷钴多酸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水氧化反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2:28

  本文关键词:基于立方烷钴多酸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水氧化反应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氧化 光催化 多金属氧酸盐 尖晶石


【摘要】:当今社会,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氢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唯一产物是水。利用太阳光进行人工光合作用实现水的全分解制备氢气是非常理想的能源转换方式。水分解的半反应之一水氧化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四电子、四质子过程,且该半反应进行的过电位很高,水氧化反应就成为了制约水分解反应的瓶颈。因此寻找高效、选择性高、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成为水分解反应的关键。早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含铱和含钌的纳米颗粒以及相关的金属配合物上,由于铱钌都是贵金属,他们昂贵的价格限制了进一步的广泛使用。如何开发廉价的水氧化催化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含Mn、Fe、Co、Ni、Cu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催化剂被认为是可以替代贵金属的一类很有潜力的催化剂。本文主要在含Mn、Co的金属氧化物为光催化剂的开发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并且研究了含Co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光催化水氧化的性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成表征了一个全无机的、氧化稳定、水解稳定的多金属氧酸盐[(A-α-SiW_9O_(34))_2Co_8(OH)_6(H_2O)_2(CO_3)_3]~(16-)(Co_8POM)。这个催化剂含两个Co_4O_3立方烷结构,与光系统II中的产氧中心非常相似。在[Ru(bpy)_3](2+)/可见光/Na_2S_2O_8光催化水氧化体系中,Co_8POM呈现出非常优异的光催化水氧化活性。多种实验手段(比如:UV-Vis、FT-IR、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动态光散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喷雾质谱(ESI-MS)、闪光光解实验)证明了Co_8POM是一个稳定的、高效的水氧化催化剂。2.通过简单的自组装方法合成简单的金属有机骨架,然后经过煅烧合成了多孔的四氧化三钴纳米笼。这个方法可以合成M_xCo_(3-x)O_4(M=Co,Mn,Fe)多孔笼状材料,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四氧化三钴中替代元素的比例。在光驱动、化学驱动(铈(IV)驱动)和电化学条件下,这些催化剂都呈现了优异的催化水氧化性能。在中性条件下,四氧化三钴多孔纳米笼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中呈现出高的转化频率(TOF),达到了3.2×10-4 s-1(基于每个钴原子)。这个催化剂的活性可比拟于介孔硅负载四氧化三钴的催化剂。在铈驱动的水氧化条件下,催化剂的TOF高达3.6×10~(-3) s~(-1),在目前报道的铈驱动的水氧化催化剂中是最高的。在电催化条件下,四氧化三钴多孔纳米笼催化剂的过电势(η=0.42 V at 1 mA cm~(-2))可比于已经报道的含钴的水氧化催化剂。多种实验手段(比如:XRD、TEM、HR-TEM、XPS)表明四氧化三钴多孔纳米笼是稳定的。这个研究对于设计和合成廉价、高效的水氧化催化剂具有指导作用。3.将氧化碳纳米管(o-MWCNTs)浸渍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成功合成出δ-MnO2/o-MWCNTs复合水氧化多相催化剂。在[Ru(bpy)_3]~(2+)/可见光/Na_2S_2O_8的光催化水氧化体系中,这个催化剂呈现出优异的水氧化活性。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MnO_2是真正的活性位点,o-MWCNTs起到了电子传导的作用。这个工作对于利用碳纳米管设计和提高水氧化催化剂的活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氧化 光催化 多金属氧酸盐 尖晶石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3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1.2 光合作用11-14
  • 1.2.1 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11-12
  • 1.2.2 光系统 II 产氧中心12-13
  • 1.2.3 人工光合作用13-14
  • 1.3 水氧化反应14-15
  • 1.3.1 水氧化反应简介14
  • 1.3.2 研究水氧化的主要方法14-15
  • 1.3.2.1 光催化水氧化14
  • 1.3.2.2 电催化水氧化14-15
  • 1.3.2.3 光电催化水氧化15
  • 1.3.2.4 化学水氧化15
  • 1.4 均相催化剂15-20
  • 1.4.1 金属有机配合物15-16
  • 1.4.2 多金属氧酸盐16-20
  • 1.4.2.1 多金属氧酸盐的定义及基本概念16
  • 1.4.2.2 贵金属取代的 POMs 作为 WOCs16-18
  • 1.4.2.3 廉价过渡金属取代的 POMs 作为 WOCs18-20
  • 1.5 多相水氧化催化剂20-24
  • 1.6 选题背景及依据24-26
  • 参考文献26-32
  • 第二章 一个含双 (Co~Ⅱ)_4O_3 立方烷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32-57
  • 2.1 前言32-33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33-35
  • 2.2.1 试剂33-34
  • 2.2.2 仪器34-35
  • 2.3 实验部分35-38
  • 2.3.1 多金属氧酸盐 (POMs) 的合成35
  • 2.3.2 光敏剂 [Ru(bpy)_3]Cl_2 的合成35-36
  • 2.3.3 [Ru(bpy)_3](ClO_4)_3 的合成36
  • 2.3.4 化合物 Co_8POM 晶体的测试36
  • 2.3.5 Co_8POM 的电化学性质测试36
  • 2.3.6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36-37
  • 2.3.7 催化剂的回收实验37
  • 2.3.8 量子收率的计算37
  • 2.3.9 激光闪光光解实验37-38
  • 2.3.10 电喷雾质谱实验38
  • 2.3.11 DFT 计算38
  • 2.3.12 其他测试38
  • 2.4 结果与讨论38-54
  • 2.4.1 Co_8POM 的表征38-43
  • 2.4.2 Co_8POM 的水解稳定性43-44
  • 2.4.3 Co_8POM 的光催化水氧化反应的综合研究44-50
  • 2.4.4 对 Co_8POM 稳定性的研究50-54
  • 2.5 本章小结54-55
  • 参考文献55-57
  • 第三章 由金属有机骨架制备的M_xCo_(3?x)O_4(M = Co, Mn, Fe)多孔纳米笼的水氧化活性研究57-85
  • 3.1 前言57-59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59-60
  • 3.2.1 试剂59
  • 3.2.2 仪器59-60
  • 3.3 实验部分60-61
  • 3.3.1 M_xCo_(3?x)O_4(M = Co, Mn, Fe)多孔纳米笼的合成60
  • 3.3.2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的方法和条件60
  • 3.3.3 化学驱动的水氧化反应的方法和条件60-61
  • 3.3.4 电催化水氧化反应测试方法和条件61
  • 3.4 结果与讨论61-81
  • 3.4.1 M_xCo_(3?x)O_4(M = Co, Mn, Fe)多孔纳米笼的表征61-71
  • 3.4.2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研究71-78
  • 3.4.3 铈(IV)驱动的水氧化反应研究78-80
  • 3.4.4 电催化水氧化反应研究80-81
  • 3.5 本章小结81-82
  • 参考文献82-85
  • 第四章 二氧化锰包裹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水氧化中的应用85-99
  • 4.1 前言85-86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86-87
  • 4.2.1 试剂86
  • 4.2.2 仪器86-87
  • 4.3 实验部分87-88
  • 4.3.1 o-MWCNTs 的合成87
  • 4.3.2 δ-MnO_2/o-MWCNTs 的合成87
  • 4.3.3 α-MnO_2 纳米管的合成87-88
  • 4.3.4 δ-MnO_2 纳米晶的合成88
  • 4.3.5 光驱动水氧化反应88
  • 4.4 结果与讨论88-96
  • 4.4.1 催化剂的表征88-92
  • 4.4.2 光驱动水氧化测试92-94
  • 4.4.3 o-MWCNTs 对于光驱动水氧化反应的作用94-95
  • 4.4.4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95-96
  • 4.5 本章小结96-97
  • 参考文献97-9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99-100
  • 致谢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新潮;王文静;曾庆福;艾锐;;氟硅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2 冯洁,祝春兰;纳米ZnO的光催化性能及软化学合成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4年01期

3 安太成,顾浩飞,陈卫国,熊亚,朱锡海,刘国光;超声协同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活性染科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赵彦巧,张继炎,陈吉祥;光催化反应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年03期

5 梁文俊;马琳;李坚;;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联合技术处理空气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1年12期

6 高甲友;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浩;任宝山;宋宝俊;牟兴瑞;;空气中微量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蔡乃才,王亚平,王鄂凤,彭正合;光催化与光化学联合降解苯胺[J];应用化学;1999年02期

9 尹飞;纳米TiO_2光催化原理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罗妮;王宁;张昭;;多孔Ag/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辉;陈建琴;吴丹丹;;纳米锗酸镉的合成及其液相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刘立明;何燕;黄应平;;水体异味物质2-MIB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陈春城;李悦;赵玉宝;籍宏伟;马万红;赵进才;;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的同位素标记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4 何春;付凤连;查长虹;朱锡海;熊亚;;兼有光催化和非光催化双重活性的Pt-TiO_2薄膜[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建春;刘平;王世铭;韩炜;王占义;庄建东;付贤智;;Nation薄膜中ZnS单分散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马万红;籍宏伟;陈春城;赵进才;;光催化在有机物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马万红;张苗;王齐;陈春城;赵进才;;TiO_2光催化氧化醇过程中的氧转移机理:氧同位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张丹;杨秋昕;余江;;体相光催化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林燕燕;王琼生;王世铭;;Zn_xCd_(1-x)S-CDP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万良会;许宜铭;;Fe~(3+)/WO_3光催化体系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张帆;全球能源研究高手大连“论剑”[N];科技日报;2011年

2 李宏乾;可见光同样能实现光催化降解反应[N];中国环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有松;二氧化钛基半导体的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张英;氧化铁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石睿;纳米结构及阴离子取代提高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因博;炭质光催化复合材料制备及液相有机物去除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雅君;共轭分子表面杂化提高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程治良;外场强化光催化与气—液反应处理污染物的过程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7 白春华;载体对负载型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雪松;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质与光电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晔飞;光化学条件下简单化学反应的理论计算模拟[D];复旦大学;2012年

10 路莹;具有多孔结构和等离子共振效应的TiO_2制备及光催化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焕平;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振兴;ZnFe_20_4基空心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小静;可见光催化下五元环内酯及二氟吲哚酮的合成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邹忆伦;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性能[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5 王琳;贵金属-ZnO-RG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葛远幸;改性钨酸铋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冯祝嘉;光催化与亲核性催化结合实现氦邻位C-H键官能化反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扈彬;水滑石/纤维复合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9 吴瑜鹏;TiO_2光催化乙醇一步直接合成乙缩醛[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吴梦霞;基于CdSe和石墨相C_3N_4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6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16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