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钨基气敏材料的形貌控制和铜掺杂对丙酮响应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三氧化钨基气敏材料的形貌控制和铜掺杂对丙酮响应的影响
【摘要】: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也可以作为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溶剂。在常温下丙酮就具有很高的挥发性,吸入高浓度的丙酮,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和麻醉作用,可能造成人体肝、肾和胰腺等器官的损害。此外,丙酮还是人体代谢的一种产物,呼气中丙酮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因此,不论是在工业生产或是医疗领域,对丙酮气体浓度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快、体积小、能耗与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对各种目标气体的检测上。WO_3是研究最多的检测丙酮的气敏材料之一,其气敏机理是基于丙酮分子与吸附在WO_3表面上的氧物种的氧化还原反应。WO_3形貌和微观结构的调控以及掺杂,可以影响气体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及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材料的气敏性能。本论文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三种形貌的氧化钨,即空心球状、海胆状和片状的氧化钨,并对空心球状氧化钨进行了铜掺杂,采用XRD、SEM、TEM、HRTEM、BET、TG、XPS等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形貌、微观结构及掺杂对丙酮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空心球状、海胆状和片状的氧化钨,其中空心球状直径约520 nm,表面积为110 m2/g;海胆状直径约460 nm,表面积为69 m2/g。研究了煅烧温度和工作温度对不同形貌材料的气敏性能的影响,得到空心球状氧化钨经550oC煅烧处理,在340oC的工作温度下,对丙酮的气敏性能最好。并研究了空心球状氧化钨的选择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无水乙醇、无水甲醇、苯、甲酸、甲醛和氨水进行气敏测试,发现该材料对这些气体,即使浓度达到5 ppm也几乎无响应,可见所制备的材料对丙酮气体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最后研究了相对湿度对空心球状氧化钨气敏性能的影响,当RH=15%时,对0.5 ppm、1 ppm、2 ppm丙酮的灵敏度为:3.32、4.24、5.20;当RH95%时,对0.5 ppm、1 ppm、2 ppm丙酮的灵敏度为:1.65、1.81、2.23。2)对气敏响应最佳的空心球状的氧化钨进行了铜掺杂研究。XPS研究表明,Cu2p3/2峰出现,随着铜的掺杂量增加,W4f向更高结合能的位移增加,说明铜掺杂进了氧化钨的晶格。研究了铜掺杂量、煅烧温度和工作温度对空心球状氧化钨的气敏性能的影响,得到3%铜掺杂的空心球状氧化钨经550oC煅烧处理,在340oC的工作温度下,对丙酮的气敏性能最好。并研究了3%铜掺杂空心球状氧化钨的选择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无水乙醇、无水甲醇、苯、甲酸、甲醛和氨水进行气敏测试,发现该材料对这些气体,即使浓度达到5 ppm也几乎无响应。最后研究了相对湿度对3%铜掺杂空心球状氧化钨气敏性能的影响,当RH=15%时,对0.5 ppm、1 ppm、2 ppm丙酮的灵敏度为:4.01、4.96、7.61;当RH95%时,对0.5 ppm、1 ppm、2 ppm丙酮的灵敏度为:2.02、2.25、2.72。相对于未掺杂的空心球状氧化钨,铜掺杂显然提高了对丙酮气体的气敏响应。
【关键词】:三氧化钨 形貌控制 铜掺杂 丙酮 气敏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6.13;O65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7
- 1.1 引言12
- 1.2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12-19
- 1.2.1 气体传感器的特性12-13
- 1.2.2 气敏机理13-14
- 1.2.3 气敏元件结构14-15
- 1.2.4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15-16
- 1.2.5 金属氧化物的多孔纳米结构和它们的气敏性能16-17
- 1.2.6 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在纳米尺度水平上的掺杂17-18
- 1.2.7 湿度18-19
- 1.3 WO_3材料19-26
- 1.3.1 基本性质19-23
- 1.3.1.1 晶体结构和相变19-20
- 1.3.1.2 非化学计量学的WOx的结构20-21
- 1.3.1.3 WO_3水合物21
- 1.3.1.4 电子能带结构21-22
- 1.3.1.5 导电性22
- 1.3.1.6 铁电性质22-23
- 1.3.1.7 掺杂23
- 1.3.2 纳米结构WOx的合成23-25
- 1.3.2.1 气相合成23-24
- 1.3.2.2 液相合成24-25
- 1.3.3 WOx的应用25-26
- 1.4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26-27
- 2 实验试剂、仪器及其研究方法27-30
- 2.1 实验试剂27
- 2.2 实验仪器27-28
- 2.3 表征方法28
- 2.4 气敏性能测试28-30
- 2.4.1 工作原理28-29
- 2.4.2 气敏元件的制作29
- 2.4.3 气敏性能测试方法29-30
- 3 氧化钨的形貌控制、表征和对丙酮的气敏响应30-46
- 3.1 实验部分30-31
- 3.1.1 空心球状的氧化钨(WO_3-H)的制备30
- 3.1.2 海胆状的氧化钨(WO_3-U)和片状的氧化钨(WO_3-P)的制备30-31
- 3.2 结果与讨论31-44
- 3.2.1 溶剂热法前体浓度对WO_3-H的影响31-32
- 3.2.2 WO_3-H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32-33
- 3.2.3 WO_3-U和WO_3-P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33-35
- 3.2.4 溶剂热溶剂对WO_3-U和WO_3-P的影响35-36
- 3.2.5 WO_3-H-x、WO_3-U-x、WO_3-P-x(x,煅烧温度)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36-39
- 3.2.6 不同形貌的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39-44
- 3.3 气敏机理44-45
- 3.4 本章总结45-46
- 4 铜掺杂空心球状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和对丙酮的气敏响应46-58
- 4.1 实验部分46-47
- 4.2 结果与讨论47-56
- 4.2.1 y%Cu/WO_3-H-550(y%,掺杂量)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47-50
- 4.2.2 铜掺杂空心球状氧化钨的气敏性能测试50-56
- 4.3 气敏机理56-57
- 4.4 本章总结57-58
- 5 全文结论与展望58-60
- 5.1 全文结论58-59
- 5.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江西泰河山钨矿石所萃取氧化钨之净化研究[J];化工学报;1950年Z1期
2 徐兆华;盛奕;;由钨锰铁矿提取高纯度氧化钨[J];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05期
3 金万逸,马树钦;利用火花源质谱增值法定量分析氧化钨[J];质谱学杂志;1983年03期
4 王志宽;;兰色氧化钨中铵离子的直接蒸馏法测定[J];化工冶金;1983年04期
5 邵丙铣,陈祥君,郑庆平,戎瑞芬;氧化钨薄膜微型电化学器件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3年07期
6 张青龙;吴国友;朱华;沈毅;;纳米氧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6年01期
7 A.K.Basu;程会文;;用干氢还原兰色氧化钨[J];湖南冶金;1980年01期
8 庞风荣;;铁水连续测温用抗氧化钨铼偶代铂铑偶的试验研究[J];铸造技术;1990年06期
9 廖寄乔,王华;氧化钨物理特征的分析[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10 高麟,王世良,贺跃辉,黄伯云;绒球状结构氧化钨的制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程裕;杨宗坤;林中魁;林文;;电浆电弧气凝合成法制备氧化钨奈米棒之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余钱红;牟婉君;谢翔;李兴亮;张锐;魏洪源;;钽掺杂球形氧化钨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姜文伟;陈响明;;氧化钨微观结构的研究[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吕彦力;徐甲强;闫秀銮;李超;邵晨;;掺杂对氧化钨氨敏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李竹影;章铭亮;杨少红;马云;;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氧化钼的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刘飞;郭同义;李立方;莫小姝;甘海波;陈军;邓少芝;许宁生;;高品质氧化钨纳米线的低温定域制备工艺及单根纳米线的物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黄凯;潘清涛;杨丰;倪世兵;贺德衍;;氧化钨纳米针尖阵列的制备与场发射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怡 通讯员 丛杉;新型氧化钨量子点电极材料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2 ;氧化钨光触媒轻松抗菌净化空气[N];科技日报;2014年
3 《经济学人》 徐瑶 译;为光伏发电捕获更多阳光[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克伟;气敏和光催化导向的氧化钨纳米结构设计与改性[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李嘉胤;氧化钨水合物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3 徐宇兴;一维纳米结构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和气敏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孙士斌;低维纳米结构氧化钨和二硫化钨的制备及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晓;纳米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司慧兰;三氧化钨基气敏材料的形貌控制和铜掺杂对丙酮响应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3 陈锋;一维氧化钨纳米线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五邑大学;2016年
4 徐英明;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覃红丽;介孔氧化钨和硫化钨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福州大学;2005年
6 李叶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钨(W_(18)O_(49))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晓毅;一维氧化钨和氧化钼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曾晶;基于阳极氧化法的多孔氧化钨气敏薄膜的制备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力梅;氧化钨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10 孙庆军;水热与微波水热法合成形貌可控纳米氧化钨粉体[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4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