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液体的咪唑硫酮、硒酮对铂族金属的溶剂萃取和配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离子液体的咪唑硫酮、硒酮对铂族金属的溶剂萃取和配位研究
【摘要】:离子液体参与的溶剂萃取能够显著提高萃取率、促进传质并利于两相分离,但是其作为萃取剂参与的液液萃取通常通过两相之间的离子交换机理进行。为了避免离子交换过程造成的水相污染和离子液体相损失,本研究向疏水性离子液体中加入软碱类萃取剂硫酮或硒酮,通过络合反应从水相中萃取铂族贵金属。以离子液体作反应物,我们合成了多种烷基咪唑硫/硒酮,以疏水性的1-烷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离子液体为溶剂,构建了萃取有机相。研究了萃取主要影响因素,例如震荡时间、萃取剂浓度、盐酸和氯化钠浓度等对萃取体系的作用。并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包括1H NMR,77Se NMR, UV-vis, 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萃取过程和机理。首先,我们研究了两类中性萃取剂在离子液体溶剂中对钯的萃取行为,包括硫酮萃取剂(1,3-二甲基咪唑硫酮)和硒酮萃取剂(1-丁基-3-甲基咪唑硒酮)。两种萃取剂通过配位方式将Pd(ⅡI)转移到有机相中,比普通的离子交换反应萃取平衡到达时间更迅速,并且萃取效率非常优秀。其次,我们总结出萃取机理为随着酸度的升高由中性络合萃取转变为酸性离子缔合萃取;而且在合适的萃取剂用量下,盐酸浓度的改变并不影响萃取率。随后,为了研究萃合物的组成,我们使用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1:1和1:2配比的钯-硫酮配合物,并得到了两种配合物的模拟XRD数据,与络合物的XRD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萃取络合物中同时存在两种配比的配合物。我们还通过DFT理论计算出了1:1配比的钯-硫酮配合物的反式构型,通过对比与顺式构型的分子数据及能量证明顺式结构更稳定,而且由于顺式结构的偶极矩更大,更容易出现在以极性离子液体作为有机相的萃取体系中。本论文首次将含硒萃取剂应用于溶剂萃取中,与硫酮比较而言,硒酮类萃取剂在离子液体中表现出了更高的萃取能力和更高的选择性。我们使用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1:1的钯-硒酮络合物,从分子层面解释了硒原子作为配体原子对萃取能力的影响,并与硫原子作为配体原子的萃取剂进行了对比。在研究络合数的组成时,我们首次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萃取剂萃取前后的浓度变化,从而直接计算出络合数,该方法准确,相比传统方法而言可靠性高。最后结合紫外与77Se{1H}NMR对多种络合物和萃取体系进行了表征。最后,我们将加入了硒酮1-己基-3-甲基咪唑-2-硒酮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体系尝试用于钌铑钯的互相分离,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盐酸浓度、硝酸浓度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三种离子的分步萃取分离。综上所述,将中性萃取剂硫酮或硒酮与离子液体相结合作为有机相,不但可以增强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及萃取性能,同时避免了离子液体参与时造成的离子损失,也降低了工业应用的设备体积要求。
【关键词】:离子液体 硫酮 硒酮 萃取 铂族金属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8.2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一章 绪论14-27
- 1.1 萃取原理14-16
- 1.1.1 萃取的基本原理与概念14
- 1.1.2 萃取剂的分类及要求14-15
- 1.1.3 稀释剂的作用及要求15-16
- 1.2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16-17
- 1.3 铂族元素萃取进展17-20
-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20-22
- 参考文献22-27
- 第二章 基于离子液体的硫酮体系萃取钯的研究27-40
- 2.1 引言27-28
- 2.2 仪器与试剂28
- 2.2.1 试剂28
- 2.2.2 分析技术28
- 2.3 实验方法28-30
- 2.3.1 硫酮的合成28-29
- 2.3.2 萃取过程29
- 2.3.3 理论计算方法29-30
- 2.3.4 离子液体与水的平衡测定30
- 2.4 实验结果讨论30-37
- 2.4.1 振荡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30-31
- 2.4.2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31
- 2.4.3 盐酸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31-33
- 2.4.4 钯的反萃33
- 2.4.5 配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33-35
- 2.4.6 络合比的确定35
- 2.4.7 配合物的理论计算35-37
- 2.5 结论/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第三章 基于离子液体的硒酮体系萃取钯的研究40-52
- 3.1 引言40
- 3.2 仪器与试剂40-41
- 3.2.1 试剂40
- 3.2.2 分析技术40-41
- 3.3 实验方法41-42
- 3.3.1 萃取剂的合成41-42
- 3.3.2 萃取过程42
- 3.3.3 单晶生长及测定42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42-49
- 3.4.1 硒酮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42-43
- 3.4.2 盐酸与氯化钠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及萃取机理43-45
- 3.4.3 络合数的确定45-47
- 3.4.4 钯-硒酮络合物单晶解析47-48
- 3.4.5 硒酮对钯的选择性研究48-49
- 3.5 结论/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第四章 基于离子液体的硒酮萃取体系分离钌铑钯的研究52-62
- 4.1 引言52-53
- 4.2 仪器与试剂53-54
- 4.2.1 试剂53
- 4.2.2 分析技术53-54
- 4.3 实验方法54-55
- 4.3.1 萃取剂的合成54-55
- 4.3.2 萃取过程55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55-59
- 4.4.1 硒酮萃取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55-56
- 4.4.2 盐酸浓度对钌萃取率及钌/钯分离效果的影响56
- 4.4.3 硝酸浓度对钌/钯分离效果的影响56-57
- 4.4.4 萃取剂浓度对钌/钯分离效果的影响57
- 4.4.5 SnCl_2活化萃取铑57-58
- 4.4.6 钌铑钯混合离子溶液的互相分离58-59
- 4.5 结论/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第五章 总结62-63
- 5.1 本论文的创新点62
- 5.2 有待研究的问题62-63
- 致谢63-64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荣誉64-8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筱杰;李崇熙;;N-苯甲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的晶体结构[J];化学通报;1981年10期
2 徐筱杰;陈占河;李崇熙;;Ν-苯甲酰-四氢噻唑-2-硫酮的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82年08期
3 黄化民,张嘉宁,毛坤元,王景阳;由饱和5(4H)-VA唑酮合成N-酰基-2-硫酮氢化噻唑的方法[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4 王元祥;;1-羟基-2-吡啶硫酮及其盐类的合成和应用[J];江苏化工;1991年02期
5 黄锦珂;金毅;梁炯伟;;二苯甲硫酮与共轭双烯化合物的Diels-Alder反应动力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6 李叶芝,王宗仁,黄化民,张所波;β-芳甲酰丙酸的环合及同四氢噻唑-2-硫酮的反应[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7 黄化民,焦玉国,李叶芝,张所波,张德胜;N-烃氧丙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7期
8 黄化民,李叶芝,胡学山,田颜青,郎美东,李惟,王玉宏;L-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的合成[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9 李叶芝,郎美东,申连春,黄化民;(R)-N-乙酰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与醇的反应[J];合成化学;1997年03期
10 卢庆梁;程伟青;;4,4-二甲基VA唑烷-2-硫酮的合成[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永生;赵庆杰;陈海生;吴秋业;张大志;;一种脱缩硫醛或缩硫酮保护基的新方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兰峰;唐蜜;王素华;李永红;李正名;;新型三唑硫酮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陈文浚;叶国安;朱志喧;罗方祥;唐洪彬;朱文彬;;喹屋啉硫酮萃取Am~(3+)和Eu~(3+)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曹光群;安震亚;杨景国;王凤娟;陈李英;;大粒径吡啶硫酮锌(ZPT)的合成和在珠光香波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辰;基于离子液体的咪唑硫酮、硒酮对铂族金属的溶剂萃取和配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杨玉坤;碘化亚铜催化合成VA唑烷酮和噻唑硫酮类衍生物的反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何西平;线型聚苯乙烯支载(4S)-噻唑烷-2-硫酮手性辅助试剂的合成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4 燕中飞;钯和亚铜催化的嘧啶硫酮/硫醚的脱硫偶联-串联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6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6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