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锰矿渣制备高附加值催化剂并应用于NO_x的高效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本文关键词:富锰矿渣制备高附加值催化剂并应用于NO_x的高效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更多相关文章: 富锰渣 含铬废水 资源化 氮氧化物 选择催化还原
【摘要】:针对我国富锰渣资源化利用的局限性、电镀废水的难处理和资源可利用性,基于利用富锰渣中二氧化硅与金属氧化物共存的结构特性制备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构想,通过酸/碱不同方法对富锰渣进行活化处理,形成高活性的富锰渣衍生基体材料,按需引入含铬废水进行结构调控,形成了富锰渣衍生催化剂,对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进行催化去除,并通过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参数的优化,提高催化剂的NO_x低温催化性能。同时,重点通过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过程分析及模拟富锰渣衍生催化剂体系的建立,解析了富锰渣与铬废水制备复合催化剂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复合催化剂材料高效去除NO_x的关键机制。主要研究过程及结论如下:(1)富锰渣的表面活化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针对富锰渣的二氧化硅包裹金属氧化物的低活性结构,通过酸/碱不同处理方式,分别对富锰渣中的不同成分进行不同程度的浸出实验,将富锰渣表面结构重组,探讨不同活化方式对富锰渣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硝酸溶出金属离子再碱沉的处理方法能够使金属氧化物富集于富锰渣表面从而提升催化活性,1mol/L硝酸活化的富锰渣衍生催化剂在200oC时的NO去除率为88%,比未活化时提高了40%;0.1mol/L氢氟酸的活化对富锰渣在整个反应温度区间内的催化活性有5%-12%的提升,而氢氟酸浓度增加至1mol/L时,Si溶出44%,催化剂中的SiO2骨架结构被破坏,活性出现下降;氨水溶液处理使富锰渣表面的Si、Al、Ca等少量水解,暴露部分金属组分,催化剂在100oC时的NO去除率达50%,比未活化时提高了40%。以上结果表明,在富锰渣表面形成适宜的组分比例及结构对富锰渣衍生催化剂的NO催化性能十分重要。(2)富锰渣衍生催化剂具有高效NO催化活性加入铬废水对氨水活化富锰渣表面进行修饰形成的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O催化性能。通过物理混合、柠檬酸法、浸渍法、共沉淀法四种复合方法的比较,发现共沉淀法对富锰渣衍生催化剂体系中的固液复合最为有利:在100-200oC的反应温度区间内,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从47%提高至93%,而进一步通过微波水热加强富锰渣基体材料与铬废水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催化性能也有积极作用,合成的复合衍生催化剂材料在150oC对NO的去除率接近100%。同时,比较发现,复合催化剂中Si O2网络骨架具有重要的整体结构支撑作用,将Si O2骨架去除后所得的衍生催化剂在150oC时的NO去除率降至40%以下;氨水活化则有利于衍生催化剂形成过程中的锰铬复合,未活化的衍生催化剂在150oC时的NO去除率仅为27%。由此可得,富锰渣衍生催化剂中的高活性结构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载体,锰铬等复合金属氧化物分散表面的负载型结构。(3)富锰渣衍生材料的高效催化性能是由于其表面高活性锰铬复合结构的形成气相产物分析显示,通过催化还原反应后,NO主要转化为N2,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发生变化,Mn逐渐由Mn2O3向低价态的Mn3O4转变,同时,催化剂固相中出现N沉积,减少了催化剂中NO的吸附位点,催化剂活性趋于下降。这些现象说明了高价态锰和强NO吸附能力对衍生材料的低温催化活性至关重要。通过NH3-TPD比较发现,经Cr修饰的衍生催化剂材料中的弱酸位含量为0.99 mmol/g,比未修饰的富锰渣基体材料的弱酸量增加了0.74 mmol/g,而催化活性也有明显提高,在150oC下的NO去除率从55%提高到了98%,这是由于弱酸位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催化剂在低温下的NH3吸附能力;XRD和HRTEM均表明衍生材料中Mn的非晶化程度较高,分散性较好,有利于团聚现象的减少和反应活性位点的增加;XPS结果则表明Cr的引入将衍生催化剂表面Mn4+的比例从21%提升至50%,形成了Mn4+-Cr3+高效结构。以上这些结构优势使得富锰渣衍生催化剂能够在低温下迅速将NO氧化为NO2、NO2-、NO3-,与吸附的NH3快速反应后分解,从而实现NO的高效去除。通过氨水的活化处理及含铬废水微波水热复合后共沉淀的方式,富锰渣能够形成具有良好低温NH3-SCR性能的NO催化剂材料。论文研究结果为富锰渣及铬废水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富锰渣 含铬废水 资源化 氮氧化物 选择催化还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缩略词语11-19
- 第一章 绪论19-29
- 1.1 富锰渣的结构组分特点及资源化利用现状19-22
- 1.1.1 富锰渣的来源及其结构组分特点19-20
- 1.1.2 富锰渣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22
- 1.2 富锰渣制备催化剂高附加值资源化可行性分析22-26
- 1.2.1 锰系NO_x催化剂的研究现状22-25
- 1.2.2 电镀废水及其组分特点25-26
- 1.2.3 富锰渣及铬废水制备NO_x催化剂的技术可行性26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26-28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26-27
- 1.3.2 研究内容27
- 1.3.3 创新点27-28
- 1.4 技术路线28-29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29-40
- 2.1 实验材料29-31
- 2.1.1 实验气体29
- 2.1.2 富锰渣及含铬电镀废水29-30
- 2.1.3 实验仪器30-31
- 2.1.4 实验试剂31
- 2.2 催化剂的制备31-34
- 2.2.1 富锰渣的酸活化31-32
- 2.2.2 富锰渣的碱活化32-33
- 2.2.3 铬废水衍生催化剂的制备33
- 2.2.4 富锰渣与铬废水制备催化剂33-34
- 2.2.5 模拟富锰渣衍生催化剂的制备34
- 2.3 NO催化反应34-36
- 2.3.1 气体流速及比例控制34
- 2.3.2 催化装置及流程34-35
- 2.3.3 程序升温催化反应35
- 2.3.4 恒温条件下的长时间催化反应35-36
- 2.3.5 NO氧化反应36
- 2.4 表征方法36-40
- 2.4.1 固相表征36-38
- 2.4.2 液相表征38-39
- 2.4.3 气相表征39-40
- 第三章 富锰渣衍生高效NO-SCR催化剂的合成40-50
- 3.1 预处理温度的确定40-42
- 3.2 富锰渣表面活化技术42-47
- 3.2.1 富锰渣表面酸碱活化性能差别42-46
- 3.2.2 活化过程溶出组分特征分析46-47
- 3.3 富锰渣衍生NO-SCR催化剂的合成及高效催化性能47-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富锰渣衍生催化剂的形成机制分析50-65
- 4.1 合成方法对富锰渣衍生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决定作用50-55
- 4.1.1 不同沉淀剂CP-MnCraw催化剂的NO催化性能50-52
- 4.1.2 柠檬酸法CM-MnCraw催化剂的NO催化性能52-53
- 4.1.3 浸渍法IM-MnCraw催化剂的NO催化性能53-55
- 4.2 合成条件参数对脱硝性能的提升作用55-58
- 4.2.1 催化剂煅烧温度55-56
- 4.2.2 复合金属比例56-57
- 4.2.3 微波水热复合方式优化57-58
- 4.3 高效富锰渣衍生催化剂形成过程解析58-63
- 4.4 本章小结63-65
- 第五章 富锰渣衍生NO-SCR催化剂高效催化作用机制探讨65-80
- 5.1 固相组分65-66
- 5.2 气相平衡66-70
- 5.3 富锰渣衍生催化剂模拟材料的对比70-72
- 5.4 富锰渣衍生催化剂的催化机制探讨72-79
- 5.5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0-83
- 6.1 结论80-81
- 6.2 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94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94-95
- 致谢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薛小虎;;合成苹果酯和苹果酯-B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2期
2 甲醇触媒科研组;;联醇催化剂的制备及常压活性评比[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3 武荣瑞;蔡夫柳;王镇平;高重军;王枚先;;聚酯催化剂的研究——钛系催化剂文献简述[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田景新,张艳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辽宁化工;1997年03期
5 徐三魁,王文祥,李利民,苏运来;低压合成甲醇含锆催化剂的电镜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6 管英富,郭梦熊;合成β-SiC_w的催化剂熔球机理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98年02期
7 李学富;周卓华;;神奇的催化剂[J];化学教育;1993年06期
8 杨得锁;顺丁烯二酸二丁酯合成的催化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于开录,刘昌俊,夏清,邹吉军,Balder Eliasson;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2年06期
10 孙桂大,李翠清,李凤艳,周志军;磷化钨催化剂的表征和加氢精制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绪耕;张巍;荣峻峰;;制备压力对HDC催化剂生产树脂堆密度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郎笑梅;柏晓红;王淑英;张铭辉;母瀛;;新型单茂钛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丙烯聚合反应[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涛;陈伟;赵峰;覃雪;赵思源;谢伦嘉;;琥珀酸酯为内给电子体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坤;;树脂类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谢建华;王立新;谢剑波;周其林;;高效手性螺环铱催化剂及其在简单酮氢化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海棠;宋国勇;杨立明;;氨基磺酸:一种有效的催化剂在室温下合成β-乙酰氨基酮[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袁超树;张富民;王军;任晓乾;;脱铝USY负载杂多酸铯盐催化剂合成草莓酯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范颖兰;陈慧强;杨连琴;张颖;;温度可调控载体催化剂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9 李永振;;化学工业催化剂新进展[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文浩;李俊贤;周集义;张兴英;;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爱霞;环保FX-01催化剂[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巍;生物质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日成;可回收的手性有机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D];天津大学;2015年
3 张俊峰;乳酸高效催化转化制备丙烯酸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小红;耐水抗氧全氟辛基磺酸烷基茂锆配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蒋学;掺杂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及聚丙烯分子量分布调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陈爱平;钼基催化剂上的高硫合成气制甲硫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高肖汉;苯环羟基化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毛建拥;空气氧化β-异佛尔酮过程中的催化剂开发及机理探讨[D];浙江大学;2009年
9 付小刚;石墨烯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赵伟;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新型、绿色、可回收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亮;手性阳离子开环冠醚催化剂对二级砜的不对称β消除[D];重庆大学;2015年
2 肖洁;CO_2加氢合成甲醇CuO-ZnO基催化剂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敖乌兰;Au-Pd/γ-Al_2O_3催化剂在合成亚胺反应中的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彭艳;水热法合成Ni/ZrO_2催化剂及其加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崔园园;高效纳米铜锆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召艳;新型含钨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己二酸合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范睿;锰基氧化物制备及其选择催化氧化氨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传方;新型负载钛催化剂聚合行为研究及聚合产物结构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9 欧阳东红;改性SBA-15分子筛及其负载型钌基催化剂在苯选择性加氢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5年
10 司动磊;聚合单体AAEM和DAAM的合成[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1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8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