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BiOBr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

发布时间:2017-08-16 21:20

  本文关键词:BiOBr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BiOBr (001)面 Bi_2S_3 CdSe 量子点 光催化


【摘要】: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也是许多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以其环保、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应对和解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二氧化钛(TiO2)是目前光催化领域中最为广泛研究的半导体催化剂。然而,由于其较大的带隙能(3.2 eV),只能被紫外光(λ380 nm)激发,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开发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成为许多研究者的新方向。在本文中,以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OBr为研究对象,通过晶面/形貌调控、原位复合、量子点沉积复合等途径进一步促进了BiOBr的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和拓宽其光响应范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比表面积和光电流测试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形貌、晶相结构、光吸收性能、表面元素分析、比表面大小、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体系:(1)具有高(001)面暴露率的BiOBr正方片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甲基橙(MO)的研究。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调节混合溶剂中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制备出不同形貌的BiOBr晶体,其(001)面暴露率不同。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实验,研究其光催化活性与(001)面的暴露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当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1时,合成的BiOBr正方片具有(001)面的暴露率高,比表面积较大的优点。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BiOBr正方片样品表现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001)面暴露率是影响光催化活性主要因素,比表面积大小是影响活性的次要因素。(2)BiOBr@Bi_2S_3的原位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甲基橙(MO)的研究。以乙二醇为溶剂,溶剂热法合成BiOBr空心微球,以Na2S为硫源,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在BiOBr表面原位合成Bi_2S_3,制备出新型BiOBr@Bi_2S_3核壳结构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控制硫源的量,探讨不同Bi_2S_3含量的BiOBr@Bi_2S_3复合样品光催化降解MO活性。研究表明,复合样品都展现了强的可见光响应。与单纯的BiOBr和Bi_2S_3相比,所有的BiOBr@Bi_2S_3复合样品在可见光下的降解活性都显著增强。当Bi_2S_3摩尔百分比为8%时,BiOBr@Bi_2S_3样品光催化活性最高。BiOBr@Bi_2S_3样品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Bi_2S_3和BiOBr表面间形成的紧密异质结,加快了光生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对降解过程中活性物种的分析可知,?O2-起主要作用。(3)QDs-CdSe/BiOBr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可见光还原Cr(VI)性能研究。首先通过醇热法制备BiOBr微球,并用硅烷偶联剂修饰使其表面带正电;在碱性条件下对Se粉进行还原,用巯基乙酸修饰制备表面带负电CdSe量子点溶胶。利用化学浴沉积法,通过静电作用将CdSe量子点沉积在BiOBr微球表面。通过二者的复合,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并拓宽光吸收范围,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的光催化活性。探讨不同CdSe量子点的负载量对BiOBr微球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光催化还原Cr(VI)实验表明,所有复合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比纯的BiOBr活性都有所提高。其中5wt%QDs-CdSe/BiOBr的样品,在60 min内降解率达到90%;此外,重复性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催化稳定性能。
【关键词】:BiOBr (001)面 Bi_2S_3 CdSe 量子点 光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光催化氧化还原技术10-14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机理11-12
  • 1.1.3 光催化还原制氢机理12-13
  • 1.1.4 光催化还原Cr(VI)机理13-14
  • 1.2 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14-19
  • 1.2.1 卤氧化铋的结构及性质14-15
  • 1.2.2 卤氧化铋的制备方法15-16
  • 1.2.3 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研究中的问题16
  • 1.2.4 BiOBr的改性研究16-19
  • 1.3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19-22
  • 1.3.1 选题依据19-20
  • 1.3.2 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22-28
  • 2.1 试剂与仪器22-23
  • 2.1.1 主要实验试剂22-23
  • 2.1.2 主要实验仪器23
  • 2.2 催化剂的表征23-28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23-24
  • 2.2.2 透射电镜(TEM)分析24
  • 2.2.3 能量散射X射线谱测试(EDS)24
  • 2.2.4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24
  • 2.2.5 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分析24-25
  • 2.2.6 荧光(PL)光谱分析25
  • 2.2.7 光电流响应25
  • 2.2.8 光催化性能测试25-28
  • 第3章 具有高活性(001)面的BiOBr纳米正方片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28-38
  • 3.1 引言28
  • 3.2 实验过程28-29
  • 3.3 结果与讨论29-37
  • 3.3.1 晶相结构29-30
  • 3.3.2 形貌特征30-33
  • 3.3.3 光学性质33-34
  • 3.3.4 比表面积分析34
  • 3.3.5 光电流响应34-36
  • 3.3.6 光催化活性36-37
  • 3.4 小结37-38
  • 第4章 BiOBr@Bi_2S_3的原位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38-48
  • 4.1 引言38
  • 4.2 实验过程38-40
  • 4.2.1 BiOBr空心微球的制备:38-39
  • 4.2.2 BiOBr@Bi_2S_3复合微球的制备:39
  • 4.2.3 样品的光电流测试39
  • 4.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39
  • 4.2.5 表征39-40
  • 4.3 结果与讨论40-47
  • 4.3.1 样品的晶体结构40-41
  • 4.3.2 样品的形貌41-42
  • 4.3.3 样品的光吸收性能42
  • 4.3.4 样品的比表面积42-43
  • 4.3.5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43-44
  • 4.3.6 样品的光电流分析44-45
  • 4.3.7 样品的荧光分析45-46
  • 4.3.8 光催化反应活性物种分析46-47
  • 4.4 小结47-48
  • 第5章 QDs-CdSe/BiOBr微球的制备及其光还原Cr(VI)活性研究48-58
  • 5.1 引言48-49
  • 5.2 实验过程49-50
  • 5.2.1 QDs-CdSe/BiOBr样品的制备49
  • 5.2.2 表征49
  • 5.2.3 样品的光电流测试49-50
  • 5.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50
  • 5.3 结果与讨论50-56
  • 5.3.1 形貌表征50-51
  • 5.3.2 晶相结构51-52
  • 5.3.3 光吸收性质52-53
  • 5.3.4 荧光分析53-54
  • 5.3.5 光催化性能研究54-55
  • 5.3.6 光催化活性稳定性测试55-56
  • 5.3.7 光电流响应分析56
  • 5.4 小结56-58
  • 第6章 论文总结58-60
  • 参考文献60-68
  • 致谢68-70
  • 个人简历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雷华;高素莲;张斌;;量子点的合成、毒理学及其应用[J];环境化学;2008年05期

2 王富;刘春艳;;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4期

3 伊魁宇;王猛;邵明云;;量子点作为离子探针的分析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1期

4 罗慧;李曦;方婷婷;刘鹏;;量子点的毒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9期

5 田瑞雪;武玲玲;赵清;胡胜亮;杨金龙;;碳量子点的氨基化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1期

6 ;“量子点”晶体将推动部分物理工艺的进步[J];光机电信息;2002年10期

7 徐万帮;汪勇先;许荣辉;尹端l,

本文编号:685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685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