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氢键的可自愈合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的交联机理与可控合成

发布时间:2017-08-19 10:07

  本文关键词:基于氢键的可自愈合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的交联机理与可控合成


  更多相关文章: 超分子弹性体 聚硅氧烷 氢键-共价键混合交联网络 可控合成


【摘要】:氢键型超分子弹性体将具有可逆性质的氢键引入弹性体交联网络中,赋予材料可重复加工、可自愈合等特殊性能。从交联机理来看,氢键型超分子弹性体的设计思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链段部分聚集形成类似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微区交联网络;二是通过氢键构建具有三维体形结构的超分子交联网络。本课题组前期合成了一种主链上带有大量氢键基团,且不存在微观分相的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SESi),可以形成含有氢键的三维体形超分子交联网络。但是从材料的溶解性能来看,SESi的交联并非如文献中描述的完全依靠氢键,其交联机理仍有待完善。本文对原有SESi的合成路线进行简化,以端羧基硅油(PDMS-COOH2)、二乙烯三胺(DETA)、N-胺乙基咪唑啉酮(UDETA)和尿素为原料合成了结构更加清晰的SESi。利用1H-NMR、FT-IR以及GPC等手段对反应过程的监控,结合对氢键强度的测定、对材料粘弹性能的表征以及对交联过程的模拟,提出了更为准确的SESi交联机理。在与尿素反应的后期,一种之前被忽略的缩二脲结构生成,发挥共价交联的作用,使得材料的强度明显提升,最终形成具有(氢键-共价键)混合交联网络的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随后,我们从可控构建氢键-共价键混合交联网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异氰酸酯为固化剂制备新型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HSE的方法。并研究了共价交联程度与材料综合物理机械性能及自愈合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共价键在整个交联网络中发挥了稳固交联网络、提升材料强度的作用。而交联网络中的氢键则决定了交联网络的可逆性能,主要表现在影响材料自愈合过程中可恢复的强度。最后,从制备超分子弹性体复合薄膜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利用肉桂酰氯的光化学特性合成光固化型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制备具有交联程度差异的双层薄膜(BLF),研究了交联程度差异带来的粘性差异,并在表征其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对其用于伤口敷料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超分子弹性体 聚硅氧烷 氢键-共价键混合交联网络 可控合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4.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缩略词10-11
  • 第一章 绪论11-31
  • 1.1. 自愈合材料11-13
  • 1.1.1. 自愈合材料概述11
  • 1.1.2. 自愈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1-13
  • 1.2. 本征型自愈合材料13-25
  • 1.2.1. 基于可逆共价键的自愈合材料13-16
  • 1.2.2. 基于非共价键的自愈合材料16-18
  • 1.2.3. 氢键型超分子弹性体18-25
  • 1.3. 具有双交联网络的材料25-28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28-31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28-29
  • 1.4.2. 研究内容29-30
  • 1.4.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30-31
  • 第二章 氢键型超分子弹性体SESi的交联机理31-54
  • 2.1. 前言31-32
  • 2.2. 实验部分32-37
  • 2.2.1. 原料与试剂32
  • 2.2.2. 实验仪器32-33
  • 2.2.3. 超分子弹性体的合成33-35
  • 2.2.4. 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的合成35-36
  • 2.2.5. 测试方法36-37
  • 2.3. 结果与讨论37-52
  • 2.3.1. 超分子弹性体SESi的合成与表征37-44
  • 2.3.2. 氢键结合强度表征44-46
  • 2.3.3. 共价交联结构分析46-48
  • 2.3.4. 共价交联与材料性能关系48-50
  • 2.3.5. 超分子弹性体交联机理分析50-52
  • 2.4. 本章小结52-54
  • 第三章 具有混合交联网络的超分子弹性体的可控合成54-77
  • 3.1. 前言54
  • 3.2. 实验部分54-59
  • 3.2.1. 原料与试剂54-55
  • 3.2.2. 实验仪器55
  • 3.2.3. HSE的合成55-57
  • 3.2.4. 测试方法57-59
  • 3.3. 结果与讨论59-75
  • 3.3.1. HSE弹性体的合成59-61
  • 3.3.2. XRD测试61-62
  • 3.3.3. HSE的热性能62-65
  • 3.3.4. HSE的粘弹性能65-71
  • 3.3.5. HSE的力学性能与自愈合性能71-75
  • 3.4. 本章小结75-77
  • 第四章 光固化超分子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在双层复合薄膜中的应用77-93
  • 4.1. 前言77-79
  • 4.2. 实验部分79-84
  • 4.2.1. 原料与试剂79-80
  • 4.2.2. 实验仪器80
  • 4.2.3. BLF双层膜的制备80-81
  • 4.2.4. 测试方法81-84
  • 4.3. 结果与讨论84-92
  • 4.3.1. Coli的合成84-85
  • 4.3.2. Coli的固化85-86
  • 4.3.3. BLF双层膜的性能86-92
  • 4.4. 本章小结92-93
  • 结论93-94
  • 参考文献94-10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3-104
  • 致谢104-105
  • 附件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志刚;王玲珑;李明飞;;酸水体系共沸现象探究——“超分子”假说及其应用[J];化学工程;2009年12期

2 许杨;康传清;高连勋;孟庆新;;超分子凝胶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J];应用化学;2013年01期

3 唐棣华;五十个分子构成十二面体超分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1期

4 ;基于“多肽-电化学探针”超分子复合物的蛋白质检测通用策略[J];分析化学;2013年04期

5 张荷兰;彭军霞;刘凯强;房喻;;胆酸超分子凝胶化学[J];化学进展;2011年08期

6 何振峰;艾惠;李豹;吴立新;;腺嘌呤对称修饰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超分子凝胶[J];科学通报;2012年32期

7 燕良;唐黎明;王毓江;;氢键结合超分子水凝胶的形成与结构调控[J];高分子学报;2006年05期

8 陈凯;金鑫;唐黎明;;超分子金属凝胶[J];化学进展;2010年06期

9 吴吉炜;唐黎明;陈凯;李斐;燕良;王毓江;;一种具有二维状组装体结构的氢键结合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J];高分子学报;2007年04期

10 文先红;郭明;;光谱法研究环糊精与艾地苯醌的超分子作用[J];光谱实验室;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涛;周义锋;黄春辉;;形貌和功能可调控超分子凝胶材料[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左景林;;含多硫富瓦烯基元配合物超分子的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吴立新;杨扬;陈海龙;;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反胶束的可控组装与解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刘一流;张希;;基于主体增强型非共价作用的超分子聚合[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李峰;何静;李殿卿;卫敏;张法智;段雪;;应用性能导向的超分子插层组装与产品工程[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鸣华;;界面组装体的超分子手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曾小平;靳磊;王宏;杨亚江;;超分子纤维和超分子金属凝胶原位增强聚氨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6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应用与产品[C];2013年

8 翁文桂;张欢;陈银军;林仰举;张玲星;高飞;;超分子与聚合物力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9 黄泽寰;杨柳林;刘一流;王治强;Oren A.Scherman;张希;;可控超分子聚合新方法:自分类识别驱动并控制的超分子聚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10 刘静;严军林;何盼丽;房喻;;多重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的创制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益波邋危玮;超分子自动组装技术有助生产高选择性靶向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李娜;超分子薄膜研究屡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记者 刘霞;科学家首次用光改变人造超分子手性[N];科技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曹红涛;见“微”知著[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爽;点击反应用于超分子水凝胶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刘国锋;苯丙氨酸衍生物水凝胶的手性调控、多重响应设计及细胞可控粘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万鹏博;刺激响应性超分子界面[D];清华大学;2011年

4 罗来斌;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及其环糊精超分子研究[D];南京大学;1996年

5 肖旺;基于超分子作用力的智能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1年

6 Kother Osman Ashiry;由二吡啶基配体及二羧酸配体构筑的一系列超分子网络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浩;基于超分子作用的苯硼酸基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形状记忆水凝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崔玉琳;氢键与疏水聚集作用力协同诱导的高强度、形状记忆型超分子水凝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曹建华;超分子组合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水相中对氨基酸的检测[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杨莹;超分子溶剂萃取技术在邻苯二甲酸酯总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孔德云;基于哒嗪酮并四硫富瓦烯的超分子液晶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静;基于(聚)离子液体超分子凝胶的研制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7 犹阳;基于氢键的可自愈合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的交联机理与可控合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付成;荧光光谱研究超分子水凝胶的组装与解组装[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高见;偶氮超分子聚合物薄膜:激光诱导表面起伏光栅[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清;超分子溶剂液液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中有机物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0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00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