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磁性碳纳米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发布时间:2017-08-19 22:05

  本文关键词:磁性碳纳米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磁性碳纳米球 壳结构 蛋黄结构 表面分子印迹 二苯并噻吩


【摘要】:表面分子印迹吸附脱硫技术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油品深度脱硫技术之一,具有脱除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过程简便、绿色环保等优点。但是,纳米尺度吸附剂的有效回收利用是表面分子印迹吸附脱硫技术无法回避的技术难题。在回收的过程中,离心和抽滤是常用的分离方法,不仅耗时耗能,且会造成印迹材料的大量损失。本文从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应用后的回收利用着手,选取溶剂热法制备的具有磁性能的碳包覆四氧化三铁(Fe_3O_4@C)纳米球和退火后得到的含有丰富孔结构的Fe_3O_4@C(p-Fe_3O_4@C)为载体,制备了磁性碳基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MIP/Fe_3O_4@C和MIP/p-Fe_3O_4@C);并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以期得到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吸附性能优异的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MIP/Fe_3O_4@C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板分子的MIP/Fe_3O_4@C。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MIP/Fe_3O_4@C的结构形貌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接枝到Fe_3O_4@C表面,当模板分子与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5时,MIP/Fe_3O_4@C具有较好的形貌和分散性;吸附性能测试表明,MIP/Fe_3O_4@C对DBT无吸附能力,其主要原因是Fe_3O_4@C的表面性质导致DBT并未印迹到聚合物层中。2.退火处理对Fe_3O_4@C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退火碳化处理改善Fe_3O_4@C表面性质,同时制备p-Fe_3O_4@C。考察了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Fe_3O_4@C形貌结构的影响。当温度低于500℃时,Fe_3O_4@C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核 壳结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层变薄,孔径变小,Fe_3O_4@C表面形成丰富的微孔结构。当退火温度为600℃时,Fe_3O_4@C由核 壳结构转变为蛋黄结构。温度升至700℃时,碳与Fe_3O_4之间发生碳热还原反应,Fe_3O_4@C的结构被破坏。500℃下,Fe_3O_4@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退火时间对Fe_3O_4@C的形貌结构无明显影响。3.MIP/p-Fe_3O_4@C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以p-Fe_3O_4@C为载体,以DBT为模板分子制备了MIP/p-Fe_3O_4@C。通过表征发现印迹聚合物接枝到p-Fe_3O_4@C表面。吸附测试结果表明,298 K下,MIP/p-Fe_3O_4@C在3 mmol L-1的DBT正辛烷溶液中对DBT的吸附量为15.20 mg g-1,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in,印迹因子为1.62。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ich等温吸附模型。MIP/p-Fe_3O_4@C对DBT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选择因子为2.09。MIP/p-Fe_3O_4@C在重复利用5次后对DBT的吸附仍保持81.5%的吸附率,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关键词】:磁性碳纳米球 核 壳结构 蛋黄结构 表面分子印迹 二苯并噻吩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7.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32
  • 1.1 油品深度脱硫概述10-13
  • 1.1.1 油品中的硫化物10-12
  • 1.1.2 国内外油品脱硫标准12-13
  • 1.2 油品脱硫技术13-22
  • 1.2.1 传统脱硫技术13-15
  • 1.2.2 分子印迹脱硫技术15-22
  • 1.3 碳基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技术22-26
  • 1.3.1 碳微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22-23
  • 1.3.2 多孔碳微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23-24
  • 1.3.3 氧化石墨烯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24-26
  • 1.4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技术26-29
  • 1.4.1 Fe_3O_4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26-27
  • 1.4.2 改性Fe_3O_4基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27-29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29-32
  • 1.5.1 研究目的29
  • 1.5.2 研究内容29-32
  • 第二章 Fe_3O_4@C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32-48
  • 引言32-33
  • 2.1 实验部分33-38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33-34
  • 2.1.2 实验设备和仪器34-35
  • 2.1.3 实验过程35-36
  • 2.1.4 结构表征36-38
  • 2.1.5 吸附性能测试38
  • 2.2 结果与讨论38-46
  • 2.2.1 Fe_3O_4@C和MPS/Fe_3O_4@C的超微观结构和形貌38-39
  • 2.2.2 交联剂用量对MIP/Fe_3O_4@C形貌的影响39-41
  • 2.2.3 不同阶段产物的结构特征41-43
  • 2.2.4 吸附性能测试43-46
  • 2.3 本章小结46-48
  • 第三章 多孔Fe_3O_4@C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的制备和吸附性能48-78
  • 引言48-49
  • 3.1 实验部分49-53
  • 3.1.1 实验原料和试剂49
  • 3.1.2 实验设备和仪器49-50
  • 3.1.3 实验过程50-51
  • 3.1.4 结构表征51
  • 3.1.5 吸附性能51-53
  • 3.2 结果与讨论53-75
  • 3.2.1 退火处理对Fe_3O_4@C结构的影响53-64
  • 3.2.2 p-Fe_3O_4@C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64-68
  • 3.2.3 吸附性能测试68-75
  • 3.3 本章小结75-78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4.1 结论78-79
  • 4.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9-90
  • 致谢90-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亚岐,牟世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及其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国松,王颖臻,曹秋娥,丁中涛;非共价分子印迹体系的快速筛选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闫长领;卢雁;;核-壳结构蛋白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学军;许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迹的印迹效率及其评价[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车爱馥;吴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6 刘伟;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的研究与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9年02期

8 黄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许志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邓安平;;分子印迹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王红飞;张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迹功能材料[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富;杜学忠;;含糖配体二元单层膜增强靶向蛋白识别及其生物传感:表面分子印迹[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又文;黄招发;杨挺;;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人血清中的头孢硫脒[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文国;闫明;吴国是;刘铮;;溶剂对分子印迹介质吸附特性的影响: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苏海佳;谭天伟;;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红外谱图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设计高效分子印迹人工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坚;丁学全;潘勇;王艳武;赵建军;刘卫卫;;单[6-脱氧(1,10癸二硫醇)巯基]β-环糊精的分子印迹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周靖;侯建国;周汉坤;干宁;;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志勇;;辅助模板法合成均匀分子印迹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许秀竹;陈水挟;;罗丹明B分子印迹纤维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园;单慧燕;胡碧炜;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香;分子印迹与纳米修饰技术在生物、药物分子识别与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赵s钅,

本文编号:703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03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