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食用植物油光谱与质谱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典型食用植物油光谱与质谱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食用植物油检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GC-MS
【摘要】:近年来,各种食用油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曝光以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食用油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研究食用油检测新方法已成为食品发展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加强对食用油进行安全检测。围绕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提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典型植物油中色素添加剂、农药残留、塑化剂污染等问题开展研究,并通过建立基于光谱和质谱技术检测模型,探索一种基于光谱和质谱的实用、快捷和高效的检测技术方法。本文研究对于深入研究食用油的安全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辣椒油中色素添加剂罗丹明B吸收光谱检测方法与实验研究:基于导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系统研究了辣椒油、罗丹明B及其混合溶液的二阶导数吸收光谱,通过分析罗丹明B二阶导数吸收光谱特征峰得到辣椒油中罗丹明B检测模型函数,并通过计算回收率、检出限和定量限等评价参数值与原始吸收光谱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基于二阶导数光谱技术能够实现辣椒油中罗丹明B的快速检测,同时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函数相关系数大于0.99,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原始吸收光谱法进行比较,二阶导数光谱法更为有效。(2)食用植物油中农药残留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系统研究了农药(多菌灵、代森联、百菌清)、植物油(菜籽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及其混合溶液荧光光谱特征,通过分析混合溶液荧光光谱荧光特征峰得到农药残留预测模型函数,并通过得到的回收率、检出限、定量限、相对标准偏差等参数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农药之间的模型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油中多菌灵模型函数回收率最优为99.26%,最低检出限为7.07×10-4mg/ml,最低定量限为21.42×10-4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8%;植物油中代森联模型函数回收率最优为100.90%,最低检出限为9.28×10-4mg/ml,最低定量限为28.12×10-4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52%;植物油中百菌清模型函数回收率最优为100%,最低检出限为4.87×10-4mg/ml,最低定量限为14.76×10-4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27%。根据农药荧光光谱特征峰,利用荧光光谱可以得到植物油中药物残留模型函数,药物浓度和荧光强度都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基于荧光光谱技术能够实现植物油中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利用荧光光谱直接对植物油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快速分析与无损检测的需要,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和无损检测的特点,本文研究为该食用植物油中该类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3)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检测分析与应用:采用液液萃取耦合固相萃取前期处理技术,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食用植物油中3种常见的PAE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市场上所售不同品牌、不同塑料包装的食用油进行抽样检测,对得到的模型函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本文研究的食用油中PAEs的检测方法,为食用油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对食品安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检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GC-M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TS2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注释表13-14
- 第一章 绪论14-19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 食用油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15-18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其结构18-19
- 第二章 分析方法及理论基础19-38
- 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理论19-21
- 2.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概述19-20
- 2.1.2 朗伯-比尔吸收定律20
- 2.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20-21
- 2.2 荧光光谱基本理论21-23
- 2.2.1 荧光光谱概述21
- 2.2.2 荧光的产生与分类21
- 2.2.3 荧光光谱主要参数21-22
- 2.2.4 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应用22-23
- 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基本理论23-26
- 2.3.1 GC-MS概述23-24
- 2.3.2 GC-MS系统组成24-25
- 2.3.3 定性与定量分析25-26
- 2.3.4 GC-MS的应用26
- 2.4 数据处理方法研究26-37
- 2.4.1 光谱数据平滑和滤波26-30
- 2.4.2 光谱数据导数分析30
- 2.4.3 数据回归分析30-37
- 2.4.3.1 线性回归分析30-33
- 2.4.3.2 主成分回归分析33
- 2.4.3.3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33-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辣椒油中罗丹明B添加剂吸收光谱检测与分析38-45
- 3.1 引言38-39
- 3.2 检测方法与实验39-40
- 3.2.1 试剂和样品39
- 3.2.2 实验仪器39
- 3.2.3 检测方法39-40
- 3.3 结果与分析40-44
- 3.3.1 辣椒油和罗丹明B吸收光谱40
- 3.3.2 罗丹明B含量与吸光度相关性建模40-41
- 3.3.3 二阶导数光谱法检测辣椒油中的罗丹明B41-43
- 3.3.3.1 辣椒油和罗丹明B溶液二阶导数光谱41-43
- 3.3.3.2 罗丹明B含量与吸光度相关性建模43
- 3.3.4 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43-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植物油中农药残留荧光光谱检测与分析45-62
- 4.1 引言45-47
- 4.2 方法与实验47-48
- 4.2.1 试剂和样品47
- 4.2.2 实验仪器47-48
- 4.2.3 实验方法48
- 4.3 结果与讨论48-60
- 4.3.1 农药荧光光谱实验研究48-50
- 4.3.1.1 激发波长的确定48
- 4.3.1.2 农药荧光光谱48-49
- 4.3.1.3 植物油的荧光光谱49-50
- 4.3.2 植物油中农药残留荧光光谱特征50-60
- 4.3.2.1 植物油-多菌灵混合液光谱50-53
- 4.3.2.2 植物油-代森联混合液光谱53-57
- 4.3.2.3 植物油-百菌清混合液光谱57-60
- 4.4 本章小结60-62
- 第五章 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GC-MS检测分析与应用62-72
- 5.1 引言62-63
- 5.2 方法与实验63
- 5.2.1 试剂与样品63
- 5.2.2 实验仪器63
- 5.3 实验方法63-65
- 5.3.1 样品配置63
- 5.3.2 仪器设置63
- 5.3.3 样品前期处理63-64
- 5.3.4 定性与定量分析64-65
- 5.3.4.1 定性分析64
- 5.3.4.2 定量分析64-65
- 5.3.5 空白实验65
- 5.4 结果与讨论65-70
- 5.4.1 萃取次数的确定65-66
- 5.4.2 方法线性检测66
- 5.4.3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66-68
- 5.4.4 实际样品的测定68-70
- 5.5 本章小结70-7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2-76
- 6.1 论文工作总结72-74
- 6.2 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3
- 致谢83-8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晓明;张欣;冯春野;唐毅锋;丁卓平;;油脂同步荧光光谱检测及橄榄油掺假鉴别[J];中国粮油学报;2015年09期
2 刘燕德;靳昙昙;王海阳;;基于拉曼光谱的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快速定量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9期
3 刘玉兰;王莹辉;张振山;杨书平;;电导率法快速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5年06期
4 郑睿行;祝华明;黄立超;鲍利锋;梅凯;;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及迁移规律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5年02期
5 阮华;荣维广;宋宁慧;吉文亮;刘华良;马永建;;QuEChERS-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34种农药残留[J];分析化学;2014年08期
6 崔之益;易立飒;李文锋;奚如春;;基于电导率变化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探讨[J];中国油脂;2014年04期
7 支敏;陆鑫;李红霞;马玉发;;食用油品质检测方法的综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刘燕德;靳昙昙;;食用油质量检测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4年01期
9 王玲玲;侯玉泽;职爱民;李文君;胡骁飞;邓瑞广;;食品中百菌清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年07期
10 汪运明;陈华勇;杨继国;杨博;王永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油中角鲨烯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746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4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