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磁性多级核壳型LDH负载PdAu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的合成及碳—碳偶联性能

发布时间:2017-08-29 00:23

  本文关键词:磁性多级核壳型LDH负载PdAu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的合成及碳—碳偶联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PdAu合金 Fe_3O_4 LDH 磁性多级核壳结构 高分散 小尺寸 Heck偶联 Ullmann偶联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摘要】:负载型单/双金属催化剂催化碳-碳偶联反应是精细化学品合成中不可或缺的高效方法之一,受到催化及有机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简单的多元醇还原-吸附固载法制得系列磁性多级核壳结构负载型双金属PdAu合金催化剂PdAux/Fe_3O_4@MAl-LDH(LDH:水滑石),通过综合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结构,考察了催化剂的碳-碳偶联反应性能及循环使用性能。重点探讨了[Au]/[Pd]摩尔比(x)与磁性核壳载体LDH层板组成元素(M=Mg、Ni、Co)对催化剂组成-结构、形貌及表面电子密度的影响,揭示了催化剂的结构与反应性能的本质关联。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首次将多元醇还原的PdAux-PVP合金纳米粒,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预制载体上,得到系列蜂巢状磁性多级核@壳结构双金属合金催化剂PdAux/Fe_3O_4@MgAl-LDH(x=[Au]/[Pd]=0.11、0.16、0.48)。表征结果表明金掺杂可以①调变PdAu合金纳米粒的尺寸范围在1-3nm,PdAu0.16/Fe_3O_4@MgAl-LDH有最小尺寸~1.8 nm;②调节Pd0电子密度,PdAu0.16/Fe_3O_4@MgAl-LDH具有最高的Pd0表面电子密度;③调节合金纳米粒的表面元素组成,PdAu0.16/Fe_3O_4@MgAl-LDH且有最大的表面Au含量,因而最有利于抑制Pd0的氧化。(2) PdAu0.16/Fe_3O_4@MgAl-LDH对Heck偶联反应表现出最高活性(TOF:245 h-1),是单金属催化剂Pd/Fe_3O_4@MgAl-LDH的4倍,归因于其最小的合金粒子尺寸、最高的Pd0表面电子密度和最大表面金含量及其对Pd0的保护。XPS与TGA-MS确认了ArPdAuxI中间体,证明卤苯-苯乙烯Heck反应发生在磁性催化剂PdAu合金纳米粒表面上。(3)将PdAu0.16/Fe_3O_4@MgAl-LDH用于溴苯-苯乙烯偶联反应,发现Ullmann自偶联成为主反应。因而进一步探究了载体层板元素种类对Pd Au0.16/Fe_3O_4@M(Mg、Ni、Co) Al-LDH催化剂催化溴苯Ullmann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u0.16/Fe_3O_4@CoAl-LDH活性最高(107h-1),归因于合金纳米粒与壳层CoAl-LDH间更强的相互作用。(4)该类磁性多级核@壳结构负载PdAu双金属合金催化剂通过外加磁场分离循环使用5次,活性无明显降低,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易回收与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绿色催化剂。
【关键词】:PdAu合金 Fe_3O_4 LDH 磁性多级核壳结构 高分散 小尺寸 Heck偶联 Ullmann偶联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33
  • 1.1 PdAu双金属催化剂概述15-21
  • 1.1.1 PdAu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类型15-17
  • 1.1.2 PdAu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7-20
  • 1.1.3 PdAu双金属催化剂的应用20-21
  • 1.2 磁性多级核@壳结构载体材料概述21-25
  • 1.2.1 磁性多级核@壳型LDH基材料及其组装方法22-24
  • 1.2.2 磁性多级核@壳型LDH基材料的应用24-25
  • 1.3 卤代芳烃的Heck与Ullmann偶联反应研究现状25-31
  • 1.3.1 Heck与Ullmann偶联反应特点25-26
  • 1.3.2 Heck与Ullmann偶联反应催化机理26-28
  • 1.3.3 Heck与Ullmann偶联反应的催化剂种类28-31
  • 1.3.3.1 单金属催化剂28-30
  • 1.3.3.2 双金属催化剂30-31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31-33
  •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31-32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32-33
  • 第二章 磁性多级核壳结构负载PdAu合金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33-49
  • 2.1 引言33
  • 2.2 实验部分33-36
  • 2.2.1 实验试剂33-34
  • 2.2.2 样品合成34-36
  • 2.2.2.1 磁核Fe_3O_4的制备34
  • 2.2.2.2 磁性多级核@壳型载体Fe_3O_4@MgAl-LDH的制备34-35
  • 2.2.2.3 磁性多级核@壳型催化剂PdAu_x/Fe_3O_4@MgAl-LDH的制备35-36
  • 2.2.3 合成样品的物化性能表征36
  • 2.3 结果与讨论36-47
  • 2.3.1 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分析36-40
  • 2.3.2 催化剂的形貌与孔结构分析40-43
  • 2.3.3 催化剂PdAu合金纳米粒分析43-46
  • 2.3.4 催化剂的磁性分析46-47
  • 2.4 本章小结47-49
  • 第三章 磁性多级核壳结构负载PdAu合金纳米粒的Heck偶联性能49-71
  • 3.1 引言49
  • 3.2 实验部分49-51
  • 3.2.1 实验试剂49-50
  • 3.2.2 性能评价与机理研究涉及的表征方法与仪器50-51
  • 3.2.3 Heck偶联反应性能评价51
  • 3.2.4 Heck偶联反应机理实验51
  • 3.3 结果与讨论51-68
  • 3.3.1 Heck偶联反应条件的优化51-56
  • 3.3.1.1 碱种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51-52
  • 3.3.1.2 溶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52-53
  • 3.3.1.3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53-54
  • 3.3.1.4 AuPd合金化作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54-56
  • 3.3.2 催化剂的拓展反应研究56-57
  • 3.3.3 催化剂结构和性能关联57-64
  • 3.3.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57-61
  • 3.3.3.2 原位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DRIFTS)分析61-63
  • 3.3.3.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分析63-64
  • 3.3.4 Heck偶联反应机理64-67
  • 3.3.5 循环利用性67-68
  • 3.4 本章小结68-71
  • 第四章 载体组成调控PdAu合金催化剂Ullmann偶联性能71-83
  • 4.1 引言71-72
  • 4.2 实验部分72-73
  • 4.2.1 化学试剂72
  • 4.2.2 样品合成72
  • 4.2.2.1 磁核Fe_3O_4的制备72
  • 4.2.2.2 磁性多级核@壳型载体Fe_3O_4@M(Ni、Co)Al-LDH的制备72
  • 4.2.2.3 磁性多级核@壳型催化剂PdAu_(0.16)/Fe_3O_4@M(Ni、Co)Al-LDH的制备72
  • 4.2.3 合成样品的物化性能表征72-73
  • 4.2.4 Ullmann偶联反应实验73
  • 4.3 结果与讨论73-82
  • 4.3.1 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分析73-76
  • 4.3.2 催化剂的形貌与孔结构分析76-78
  • 4.3.3 催化剂PdAu合金纳米粒分析78-80
  • 4.3.4 催化剂的Ullmann偶联反应活性评价与文献对比80-82
  • 4.4 本章小结82-83
  • 第五章 结论83-85
  • 创新点及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5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95-97
  • 发表及已投稿的论文95
  • 会议论文95
  • 专利95-97
  • 致谢97-99
  • 作者和导师简介99-100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英哲;余良;孙春领;;季胺型三相催化剂[J];河南化工;1989年02期

2 李永存;;铜铁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3年07期

3 杜星球;钱东;;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8期

4 王丽;李云庆;杨柳娜;郭成;王家喜;;磁性纳米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2009年01期

5 鲁亚东;王艳华;金子林;;以聚乙二醇为载体的催化剂及为反应介质的催化反应体系[J];有机化学;2006年02期

6 禹大龙;张玉芳;李秀艳;;磁性碳基固体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年10期

7 ;从失效催化剂分离和回收金属[J];稀有金属;1997年02期

8 冉然;;在液相中实现连续多相催化反应的方法[J];辽宁化工;1978年04期

9 ;催化剂及助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11期

10 汤长青,杜新玲,王伟;合成乳酸正丁酯的主要催化剂述评[J];化学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家宽;朱新锋;肖波;王秀萍;;大颗粒纳米晶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钱大新;武石化催化剂回收有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镇;新型酸功能化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在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张杏梅;非对称席呋碱—锌催化剂对环氧化物与二硫化碳共聚制备聚硫代碳酸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袁静;生物质平台化合物高效还原转化的铜基催化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刘敏;手性salen催化剂的膜固载与不对称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立;纤维结构化纳米Au-Pd催化剂的原电池反应制备及其催化气相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催化性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隆继兰;金属有机骨架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液相加氢和氧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奚江波;高性能负载型钯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杨兵;绿色高效循环催化剂的环境友好制备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宋彦磊;碳水化合物催化降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邹锐;铑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敏;铼催化邻二醇脱氧脱水制备烯烃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志强;高效清洁酰基化催化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谭晓荷;液相苯加氢新型Ru-B/MOF催化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邹敏;碳水化合物在双液相体系中降解转化为5-HMF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国强;咪唑型离子液体衍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6 吴晓涵;Fe_3O_4/C复合物制备及其负载Pt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晔;温控自分离纳米金催化剂在醇类的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玄;单糖转化制备5-羟甲基糠醛用催化剂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9 赵璞君;乙炔氢氯化反应铜系催化剂的反应机理[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张绪立;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0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50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