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切刻内切酶信号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5:39

  本文关键词:基于切刻内切酶信号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DNA生物传感器 切刻内切酶 量子点 电致化学发光 信号放大


【摘要】:利用切刻内切酶的酶切作用实现信号放大,结合量子点高效的电化学发光性能,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将捕获探针DNA(c-DNA)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后与目标DNA(t-DNA)互补杂交形成双链DNA,利用切刻内切酶Nt.Bst NBI特异性识别双链上的酶切位点(5'-GAGTC-3'),然后在c-DNA相应的切割位点(识别序列3'端后的4个碱基处)对其进行剪切,释放出目标链,参与下一轮的杂交及酶切,通过目标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信号放大。利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活化羧基化Cd Te量子点表面的羧基,与电极表面残留的c-DNA末端的氨基共价交联,通过测定捕获的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对目标DNA进行检测。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DNA浓度1μmol/L,杂交时间60 min,Nt.Bst NBI浓度0.5 U/μL,酶切反应时间4 h。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在2.0×10~(-13)~2.0×10~(-11)mol/L范围内,其对数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10~(-14) mol/L。人体血样加标回收率为96.4%~108.0%。
【作者单位】: 电磁化学功能物质广西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DNA生物传感器 切刻内切酶 量子点 电致化学发光 信号放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21165007,21375031)资助~~
【分类号】:O657.1;TP212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低浓度特定DNA序列的超灵敏检测在临床诊断、基因突变检测等生物学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4]。与荧光法[5]、石英晶体微天平法[6]、比色法[7]等众多的DNA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发光法因其方法简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丽琴,周剑章,吴玲玲,董平,林仲华;自组装DNA吸附取向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2期

2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tropsin and Double Stranded DNA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3年03期

3 郭东方,叶炎,曾正志;Interaction between Ternary Rare Earth Complexes of Cinnamic Acid and Phenanthroline with DNA by Spectroscopy[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年02期

4 胡中培;王呈坤;蓝文贤;李芳;曹春阳;;DNA骨架磷硫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张阳;陈欢;闻金燕;王湘利;王惠;计亮年;刘海洋;;水溶性羧酸咔咯铁(Ⅲ)配合物对DNA的氧化断裂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11期

6 ;Fabrication of the DNA/poly(3-methylthiophene) composite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tudy on the voltammetric behavior and determination of 8-hydroxy-2'-deoxyguanosin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9年11期

7 ;The Intercalative Binding Between Rivanol and DN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04期

8 ;DNA Cleavage by Copper (Ⅱ) Complexes Without added Coreactant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9年05期

9 陆琪 ,庞代文 ,胡深 ,程介克 ,蔡雄伟 ,施财辉 ,毛秉伟 ,戴鸿平;DNA-modified electrodes (Ⅶ)——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NA-bonded and DNA-adsorbed SAM/Au electrode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1999年04期

10 徐丽;何娟;闻伴康;罗简胜;潘堪尚;;钌(Ⅱ)配合物合成、表征与DNA相互作用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玲;李红卫;方炎;;DNA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国梅;庞月红;双少敏;;环糊精超分子组装与DNA的作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向清祥;杨孝容;熊俊如;陈家轩;李尚前;李艳;;含萘磺酰基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黄俊腾;张阳;刘海洋;;镓(Ⅲ)咔咯与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光谱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晔;汪志勇;;新型金属-DNA纳米杂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永洁;王雪松;;具有DNA光开关和光断裂双重活性的钌芳烃配合物[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欢;康天放;;电化学发光法研究1,2-二羟基萘与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8 宋凤瑞;刘宁;闫存玉;刘志强;刘淑莹;;DNA分子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非共价复合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小荣;邵娜;;DNA-Ag NCs发光机理的研究及其对溶菌酶的荧光传感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10 陈博;周翔;;β-取代阳离子卟啉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751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51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