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Karsted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9 14:23

  本文关键词:新型Karsted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铂配合物 色度 硅氢加成 乙烯基硅油


【摘要】:有机硅材料凭借着其独有的结构具有环境友好性、绝缘性、低表面张力等特点,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电子封装、日化用品、建筑等众多方面。硅氢加成是获得它们的主要手段之一,工业上一般采取Pt-异丙醇配合物(Speier催化剂)应用于硅氢加成反应,但该体系的催化剂用量大、另外一些加成产物的色泽度深,限制了它们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故而高性能的硅氢加成催化剂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合成了两种Karstedt型的Pt催化剂:Pt-烯丙基聚醚配合物(Pt-APE)催化剂与Pt-乙烯基硅油配合物(Pt-Vi-PDMS)催化剂,其中配体乙烯基硅油(Vi-PDMS)采用了一种两步法的新型合成工艺。将Pt-APE催化剂应用于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中通过Si-H转化率、产物外观、产物色度、FT-IR考察其性能;将Pt-Vi-PDMS催化剂应用于加成型硅橡胶的制备中通过固化产物的硬度、透光率考察其性能。第一部分:以烯丙基聚醚(APE)、H2PtCl6、异丙醇为原材料,得到Pt-APE催化剂。探讨了Pt-APE催化剂的配合时间、m(Pt):m(APE)、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应用于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中,优化其硅氢加成温度、时间及Pt-APE催化剂的投入量等因素。研究发现,经催化剂Pt-APE催化得到的聚醚改性硅油,产物外观近似无色透明,Si-H转化率为95.18%,色度为23Hazen,相对于传统的Speier催化剂,其催化剂的使用量更少,在产物色度、Si-H转化率、产物外观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二部分:配体乙烯基硅油采用了两步法的新合成工艺(水解缩聚、再缩聚)。以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材料,探讨了水解缩聚温度、n(H2O):n((CH3)2Si(OC2H5)2)、催化剂HCl的用量对水解缩聚工艺的影响;其次优化了再缩聚的工艺条件,通过FT-IR、1H-NMR等对所合成的乙烯基硅油进行表征。第三部分:以H2PtCl6、乙烯基硅油、异丙醇为原材料,得到Pt-Vi-PDMS催化剂,在加成型硅橡胶的制备中,研究发现低粘度的Pt-乙烯基硅油配合物(Pt-Vi-PDMS)催化剂的性能最佳,相对于Speier催化剂,其性能有大幅度提升,当催化剂用量为8ppm时,其固化产物的透光率为93.67%,固化产物的硬度为73shore。
【关键词】:铂配合物 色度 硅氢加成 乙烯基硅油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8
  • 1.1 引言12
  • 1.2 有机硅简述12-14
  • 1.3 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14-20
  • 1.3.1 铂配合物催化剂14-18
  • 1.3.2 负载铂催化剂18-19
  • 1.3.3 其他过渡态金属催化剂19-20
  • 1.4 硅氢加成机理20-22
  • 1.4.1 自由基加成20-21
  • 1.4.2 配位加成21-22
  • 1.5 硅氢加成的应用22-25
  • 1.5.1 聚醚改性硅油23-24
  • 1.5.2 加成型硅橡胶24-25
  • 1.5.3 硅烷偶联剂25
  • 1.6 硅氢加成的影响因素25-26
  • 1.7 研究意义与目标26-27
  • 1.7.1 研究意义26
  • 1.7.2 研究目标26-27
  • 1.8 研究内容27-28
  • 第二章 铂-烯丙基聚醚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28-42
  • 2.1 引言28
  •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28-29
  • 2.2.1 实验原料28-29
  • 2.2.2 实验设备29
  • 2.3 铂-烯丙基聚醚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29-30
  • 2.4 铂-烯丙基聚醚配合物催化剂的应用30
  • 2.5 铂-烯丙基聚醚配合物的应用工艺流程图30-31
  • 2.6 分析与测试31-33
  • 2.6.1 硅氢转化率的测定31-32
  • 2.6.2 色度的测定32
  • 2.6.3 红外谱图表征32
  • 2.6.4 浊点测定32
  • 2.6.5 表面张力的测定32-33
  • 2.7 结果讨论与分析33-41
  • 2.7.1 红外图谱分析33-34
  • 2.7.2 配合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34
  • 2.7.3 配合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34-35
  • 2.7.4 催化剂中Pt的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35-36
  • 2.7.5 硅氢加成温度的影响36-37
  • 2.7.6 硅氢加成时间的影响37
  • 2.7.7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37-38
  • 2.7.8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38-39
  • 2.7.9 催化剂在不同聚醚改性硅油中的应用39-40
  • 2.7.10 黄变因素讨论40-41
  • 2.8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乙烯基硅油的合成42-57
  • 3.1 引言42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42-43
  • 3.2.1 实验材料42-43
  • 3.2.2 实验设备43
  • 3.3 实验步骤43-44
  • 3.3.1 端羟基硅油的合成43-44
  • 3.3.2 乙烯基硅油的合成44
  • 3.4 工艺流程图44-45
  • 3.5 分析与测试45-47
  • 3.5.1 乙烯基含量的测定45-46
  • 3.5.2 乙烯基封端效率的测定46
  • 3.5.3 红外谱图表征46-47
  • 3.5.4 NMR表征47
  • 3.5.5 热重表征47
  • 3.5.6 粘度的测定47
  • 3.6 结果讨论与分析47-55
  • 3.6.1 端羟基硅油合成条件的优化47-50
  • 3.6.2 乙烯基硅油合成条件的优化50-54
  • 3.6.3 红外谱图分析54
  • 3.6.4 核磁谱图表征54-55
  • 3.6.5 乙烯基硅油的热重分析55
  • 3.7 本章小结55-57
  • 第四章 铂-乙烯基硅油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57-64
  • 4.1 引言57
  •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57-58
  • 4.2.1 实验材料57
  • 4.2.2 实验设备57-58
  • 4.3 实验步骤58-59
  • 4.3.1 铂-乙烯基硅油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58
  • 4.3.2 铂-乙烯基硅油配合物催化剂的应用58-59
  • 4.4 铂-乙烯基硅油配合物催化剂的应用流程图59
  • 4.5 分析与测试59
  • 4.5.1 固化性能测试59
  • 4.5.2 透光性能测试59
  • 4.6 结果讨论与分析59-62
  • 4.6.1 催化剂的选择59-60
  • 4.6.2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60-61
  • 4.6.3 催化剂性能的比较61-62
  • 4.6.4 固化产物对比图62
  • 4.7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与展望64-66
  • 结论64-65
  • 论文创新之处65
  •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75
  • 附件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慧娟;钙催化剂负载步骤对蒸汽气化过程改性李壳活性炭多孔结构的影响[J];林产化工通讯;1999年06期

2 魏昭彬,赵秀阁,辛勤;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Ⅱ.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阿方;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催化剂 Ⅱ.手性有机催化剂[J];高分子通报;2005年06期

4 陈鹏;彭峰;;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09年04期

5 陆耘,,陈移山,符若文,曾汉民;以活性碳纤维为载体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二.镍系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1期

6 李桂花,王洪义,李铭岫;甲基丙烯醛氧化酯化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学;2005年07期

7 陆耘,陈移山,符若文,曾汉民;以活性碳纤维为载体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一.铜系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1期

8 王莹;侯党社;韩丽萍;马红竹;;钒改性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价值工程;2012年33期

9 松本英之;沈松源;;水蒸汽转化催化剂的劣化和寿命预测[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10 塔娜;沈岳年;王成;张雁冰;齐和日玛;;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金化;李栋梁;周光远;;多孔聚合物微球在烯烃催化剂负载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京刚;王悦;康静娜;尹世磊;;BaZrO_3催化剂的制备及负载后催化氧化NO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赵育榕;车春霞;谭都平;;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赵育榕;谭都平;景喜林;车春霞;;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思华;王亚明;缪应菊;史晓杰;;非贵金属铜系催化剂上氧化CO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唐博;吕仁庆;项寿鹤;;纳米Pd/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鸽;闫世润;乔明华;范康年;;载体对RuSnB催化剂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高明;陈献;汤吉海;崔咪芬;乔旭;;氯化氢氧化Ce-Cu-K/Y催化剂负载量对活性的影响及表征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传敬;金燕仙;伊晓东;翁维正;万惠霖;;VTeO/SiO_2催化剂的激光拉曼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玉龙;王刚;王斯晗;陈谦;张德顺;张宝军;;α-双亚胺Ni(Ⅱ)催化剂的聚合反应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丽;新型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娟;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催化剂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5年

3 黄征;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纳米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明宇;CO_2加氢合成甲醇Cu-Zn-Zr-O催化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田新龙;基于过渡金属氮化物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宁小媚;氮掺杂纳米碳负载Pt催化剂的结构调控与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田斐;可见光分解水制氢催化剂ZnIn_2S_4的改性及其Z型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闫新华;镍的二亚胺催化剂催化乙烯和α-烯烃的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胡宗敏;以二价金属钌的多吡啶络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有机化合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昌晶;多组多钴基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制氢技术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环;铁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DMC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谭方关;超临界甲醇中磁性催化剂液化木质素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史冉冉;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电化学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张涛;氯化镁/蒙脱土复合载体铁系催化剂的制备及乙烯聚合[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顾楠楠;热解钴酞菁催化剂降解染料及选择性催化氧化环己烯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肖丽;分子筛负载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王君;液相还原法制备Pt-Sn/γ-Al_2O_3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梁祺;异丁烷脱氢流化床催化剂制备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路亭亭;负载型金催化剂及金—银双金属催化剂低温条件下催化尾氯脱氢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韩武刚;SBA-16负载金属簇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53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53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