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刚石大单晶中金属包裹体形态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0:20

  本文关键词:金刚石大单晶中金属包裹体形态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温高压 金属包裹体 金刚石大单晶


【摘要】:采用高温高压法对含有金属包裹体的金刚石大单晶进行了处理,发现在5.4 GPa的条件下,金属包裹体形态变化的温度区间与金刚石大单晶合成的温度区间具有一致性,约在1500~1650 K。在1525~1625 K这一温度范围内,金属包裹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形态都有向球体变化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包裹体形态最终会趋于稳定。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包裹体的稳定形态也不同,但包裹体高温下的稳定形态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同时包裹体的稳定形态也与处理前晶体中包裹体的原始形态有关。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处理前后金刚石中以孤氮为主的氮杂质存在形式未发生改变。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焦作华晶钻石有限公司;
【关键词】高温高压 金属包裹体 金刚石大单晶
【分类号】:O786
【正文快照】: (Received 15 March 2016)1引言金刚石集诸多优异性能于一体,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工业、科技、国防、医疗卫生等领域[1,2]。人造金刚石单晶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磨料级金刚石,其晶体粒度小于等于1 mm,另一类是宝石级金刚石,其晶体粒度大于1 mm[3]。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美华;毕宁;李尚升;宿太超;李小雷;胡强;贾晓鹏;马红安;;国产六面顶压机多晶种法合成宝石级金刚石单晶[J];物理学报;2013年18期

2 臧传义;王小敏;谌伦建;;优质立方六面体金刚石大单晶的表征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S1期

3 沈翔;黄漫;徐燕军;尹翔;柳成渊;罗锡裕;;从包裹体看我国金刚石质的大幅攀升[J];超硬材料工程;2012年04期

4 张洋;董凤霞;万素琴;谢晓军;宫丽晶;王运峰;邱利霞;;铁镍触媒合成金刚石内部包裹体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5期

5 陈奎;臧传义;陈立学;陈孝洲;吴杰;王杰;;优质立方六面体金刚石大单晶的生长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2期

6 秦杰明;;铁基触媒合成工业金刚石中包裹体研究[J];超硬材料工程;2009年06期

7 郑日升;方啸虎;刘瑞平;温简杰;;人造金刚石晶体中气态和固态包裹体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9年03期

8 郑友进;马红安;周林;秦杰明;贾晓鹏;;铁镍触媒合成的金刚石中包裹体的探讨[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奇;;高品级金刚石大单晶的合成及应用[J];超硬材料工程;2016年03期

2 刘博;臧传义;原亨馨;陈孝洲;李明;;金刚石大单晶中金属包裹体形态变化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6年05期

3 岳中琦;;奠基岩石“封闭应力”假说的气体包裹体和膨胀能力[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4期

4 刘剑红;陈美华;吴改;宫旎娜;;金刚石的晶体质量评定探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3期

5 郭晓昱;;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意义初探[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4年01期

6 王超;揭晓华;刘烨;徐江;陶洪亮;魏菊;;金刚石颗粒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铬镀层显微结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2期

7 栾洁玉;陈智群;宁艳利;李晓宇;郑朝民;;典型单质炸药晶体结晶品质的显微拉曼光谱法评价分析[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1期

8 张恒涛;肖长江;尚秋元;栗正新;朱玲艳;;温度梯度法合成金刚石大单晶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7期

9 陈奎;张莉;臧传义;郑喜贵;朱永刚;;快速合成立方六面体金刚石大单晶晶体的质量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04期

10 尚秋元;肖长江;栗正新;杨德威;郭增印;;CeO_2对铁基结合剂镀Ni金刚石节块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奎;臧传义;陈立学;陈孝洲;吴杰;王杰;;优质立方六面体金刚石大单晶的生长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2期

2 高峰;贾晓鹏;王琰弟;丁战辉;温戈辉;刘晓兵;马红安;;人工合成的400目细颗粒金刚石与破碎料的热稳定性比较[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8年03期

3 秦杰明,贾晓鹏,马红安,任国仲,望贤成,臧传义;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4年06期

4 秦杰明,马红安,任国仲,臧传义,贾晓鹏;用纯铁粉末触媒合成工业金刚石[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4年05期

5 方建锋,张晋远,金成海,柳春兰,朱瑞珍;人造金刚石中包裹体含量的测定[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继锡,李本超,傅家谟,刘德汉,彭平安;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03期

2 单强,牛贺才;扫描电镜-能谱在单个包裹体物质组成研究中的应用[J];岩石学报;2000年04期

3 张芳,李永蓓;包裹体成份分析样品的前处理[J];现代科学仪器;2000年05期

4 危国亮;张小芹;席翔涛;杜建平;;有机包裹体及其研究方法[J];吐哈油气;2000年04期

5 卢铁城,林理彬,朱居木;人工金红石单晶体中包裹体结构分析[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1期

6 张恩,彭明生;优化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包裹体的变化和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1期

7 赵厚银,王延斌,邵龙义;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2003年07期

8 赵厚银,王延斌,邵龙义;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彭卓伦,彭明生;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王强,徐志明,付晓文,朱兆军,林峰;有机包裹体分析方法进展及其问题和思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俊英;倪培;饶冰;张林松;;盐水包裹体的人工系统合成[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斌;;烃类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计算软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斌;;油气领域中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存在问题[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4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谢奕汉;范宏瑞;胡芳芳;;人造蓝宝石熔融包裹体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士振;;包裹体方法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张恩;彭明生;;红、蓝宝石中的包裹体致色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迪;欧光习;张敏;邱林飞;黎琼;;歧南次凹储层天然气包裹体成分特征及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牛贺才;单强;张海祥;;云南鹤庆苦橄岩熔融包裹体物质组成的研究[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10 张鼐;张水昌;罗平;肖廷荣;;有机包裹体成份色谱分期测试[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其勤 张美珍;单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马伟蓝;肉眼鉴定蓝宝石[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鹏雷;大别山甘家岭超高压不纯净大理岩:变质演化与大陆俯冲带的碳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葛云锦;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响应[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潘雪峰;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宫色;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徐仕海;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于增慧;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7 代军治;燕辽成矿带钼(铜)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桃;南大西洋中脊19°S附近玄武岩与斜长石斑晶熔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李桐林;包裹体对软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刘伟;四川盆地北缘MVT型铅锌矿床中热液流体的形成与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旭刚;若尔盖地区510-1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林鑫;西藏龙玛拉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伟;查干凹陷白垩系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流体分析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吴大伟;四川雪宝顶钨锡铍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吴建;新疆东准拉伊克勒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邢永亮;塔中26-82井区良里塔格组烃包裹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赵瑞华;塔中45井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厘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810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10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4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