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酸铵与LaHY固相反应机理
本文关键词:钼酸铵与LaHY固相反应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TG-DSC 固相反应 单相复合体 二苯并噻酚 加氢脱硫
【摘要】:采用TG-DSC技术研究了钼酸铵和La HY在空气气氛中的失重行为,考察了钼酸铵与La HY的固相反应机理,用XRD、BET和NH3-TPD对其物相结构、比表面积和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H4)6Mo7O24·4H2O分解产生的表相Mo物种借助固相反应以金属-氧簇定位在La HY分子筛体相笼中形成n Mo Ox·La HY单相复合体,引起分子筛的晶胞收缩,晶胞参数a0减小,比表面积下降。制备的n Mo Ox·La HY较相应La HY分子筛的弱酸中心变化较小,中强酸中心增加,强酸中心略有减少,总酸量增加。以质量分数为0.6%的二苯并噻吩/正癸烷溶液为模型反应物,评价了制备的n Mo Ox·La HY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负载Mo质量分数为5.0%制得的n Mo Ox·La HY催化剂在反应压力4.0 MPa,反应液时空速20 h-1,H2/原料液体积比500:1的实验条件下,290℃和310℃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转化率达到了56.38%和88.79%,较相应负载Mo质量分数为20.0%制备的Mo O3/Al2O3催化剂分别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表现出了较高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
【作者单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关键词】: TG-DSC 固相反应 单相复合体 二苯并噻酚 加氢脱硫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215002)~~
【分类号】:O643.12
【正文快照】: Received date:2016-03-31.Corresponding author:Prof.JIN Guangzhou,jinguangzhou@bipt.edu.cnFoundation item: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of China(2012CB215002).引言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趋势的不断加大以及政府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促进了炼油工艺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乐民;;固相反应中扩散动力学方程的新探讨[J];化学学报;1991年02期
2 郑丽敏;忻新泉;梅毓华;;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ⅩⅩⅩⅨ.四氰合镍酸钾与固体有机酸在室温下的固相反应[J];化学学报;1991年12期
3 杨水金,胡希定,张克立,孙聚堂,秦子斌;三氧化钨与二氯化钙的固相反应机理[J];无机化学学报;1993年04期
4 赵翰华,高逢君,史保川;固相反应合成铜钨硫原子簇化合物[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5 袁进华,忻新泉,戴安邦,张毓昌;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ⅩⅩⅡ.草酸铁与金属氯化物的固相反应[J];无机化学学报;1988年02期
6 袁进华,王晓平,忻新泉,戴安邦,张凯华,任家英;固相配位化学反应——ⅩⅩⅩ.室温下铁氰化钾的固相反应[J];无机化学学报;1991年03期
7 王晓平;忻新泉;;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ⅩⅩⅩⅡ—水五氨合钴(Ⅱ)、铬(Ⅲ)配合物与氢氧化钾固相反应[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8 赵玉清,辛世阳,张勇,刘宝全;固相反应还原银的研究(Ⅱ)[J];黄金;1999年08期
9 张兴法,陈祥迎;液—固相反应薄片颗粒的宏观动力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蔡艳华;;中低热固相反应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映恒;黄小佳;廖森;童张法;;两步法固相反应合成纳米晶磷酸锌锂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2 马望京;杨美红;高建华;王世飞;;室温固相反应制备草酸银纳米粉末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冷永刚;姜洪义;张联盟;;Mg_2Si_(1-x)Ge_x热电化合物的固相反应合成[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樊传刚;黄显怀;檀杰;李栋才;刘卫;陈初升;;SrCo_(0.8)Fe_(0.2)O_(3-δ)的制备及氧渗透性能表征[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鑫;孔隙度对固相反应合成的影响[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宫颂;磷酸盐系材料的制备及过程机理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2 蒋呈奎;几种低热固相反应的反应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罗文;超微气流粉碎作用下的低热固相反应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
4 曹菊芳;SiC/Fe-Al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赵学法;SiC/Ni-Al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高建杰;Si_3N_4/Ni(Fe)及其Al系金属间化物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7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1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