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光子晶体能带操控和微波传输性质

发布时间:2017-09-14 06:29

  本文关键词:光子晶体能带操控和微波传输性质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子晶体 能带 界面态 拓扑转变


【摘要】:光子晶体(PC)是介电材料周期排列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电磁波传播性质的操控。类似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及其带隙,光子晶体也具有这一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光子晶体能带的性质以及如何操控能带,从而实现对电磁波传输的控制。在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光子晶体概念。光子晶体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诸如实现光子晶体波导和负折射。其次是介绍光子晶体能带的性质和能带操控的方法。同时,也会介绍光子晶体的等频率曲线,等频率曲线是表征系统性质的一个有效方法。再者介绍光子晶体样品制备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在微波频段开展光子晶体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在论文第二章中我们通过调控光子晶体实现能带反转,用三种方法在二维光子晶体中实现了确定性界面态。不同于其他构建界面态的方法如对光子晶体进行表面修饰、运用光子晶体异质结构,我们能构建的光子晶体界面态具有确定性而且更容易实现。光子晶体表面阻抗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两个光子晶体形成界面态的条件是两者表面阻抗相加为零。而且我们将表面阻抗和体能带的几何相位(Zak相位)联系起来,通过调控体能带的几何相位就可以决定两个光子晶体在共同带隙处是否存在界面态。我们的结果在光子晶体表面散射性质和体能带的性质以及形成界面态之间提供了一个新的深刻的见解。值得重点指出的是我们用二维光子晶体实现界面态的这一系统可以在微波段实验中实现,并且理论和实验能够很好的吻合。我们还用光子晶体界面态实现多带波导,即在同一波矢不同频率下同时实现了界面态,这在光子晶体波导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在第三章中,介绍光子晶体等频率曲线的拓扑转变的性质。我们调控各向异性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打破在布里渊区中心三重简并的狄拉克锥色散,光子晶体的等频率曲线因此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各向同性的介质材料中等频率曲线是圆形,并且随着频率的改变,等频率曲线会变大或者变小,在狄拉克点处就变成了一个点。然而在我们的系统中随着频率的变化等频率曲线会出现椭圆、双曲线、线性相交的线许多种不同形状,这意味着我们的光子晶体结构具有更多更有趣的性质。我们运用线性相交的等频率曲线这一性质在实验中实现了光束分裂,并且光束分裂的角度可经由光子晶体柱长宽比调控。通过调控等频率曲线就实现对光束的任意调控。我们还用各向异性光子晶体实现了隐身,通过处处旋转不同的光子晶体介质柱组成的光子晶体来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就可以实现对任意形状的物体的隐身,并且被隐身物体的大小可以达到波长的十倍多。虽然我们的实验是在微波频段开展,但由于只是使用了折射率有限的介质材料,随着纳米科学和微加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光子晶体结构完全可以扩展到红外和可见光波段从而实现更多的应用。最后,我们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并简要讨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光子晶体 能带 界面态 拓扑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73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7
  • 1.1 光子晶体概述10-13
  • 1.2 光子晶体能带操控原理13-16
  • 1.3 光子晶体能带操控方法16-20
  • 1.4 光子晶体实验手段20-21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21-23
  • 参考文献23-27
  • 第二章 光子晶体中的确定性界面态27-52
  • 2.1 光子晶体波导概述27-31
  • 2.2 二维光子晶体中确定性界面态31-39
  • 2.3 反转结构的光子晶体实现界面态39-43
  • 2.4 光子晶体实现多带波导43-47
  • 2.5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第三章 各向异性光子晶体的拓扑变化52-65
  • 3.1 引言52-53
  • 3.2 各向异性光子晶体拓扑变化性质53-57
  • 3.3 光束分裂以及隐身应用57-60
  • 3.4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5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舟 ,严寒 ,小平;光子晶体[J];光机电信息;2002年12期

2 易小菊;控制光子的“半导体”——光子晶体[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李蔚;光电子技术的又一重大发展——光子晶体及其应用[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3年06期

4 胡兴军;杨燕;;光子晶体的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情况[J];集成电路应用;2004年10期

5 蒋锐 ,曹三松;光子晶体可能成为磁激发器[J];激光技术;2004年03期

6 开桂云,董孝义,秦玉文,何杰,巴恩旭,汪美林;《全国光子晶体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与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J];光电子·激光;2005年08期

7 孙涛涛;金碧辉;;光子晶体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5期

8 李会玲;王京霞;宋延林;;光子晶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自然杂志;2009年03期

9 陈义;李晋成;;光子晶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色谱;2009年05期

10 章从福;;日本科学家开发出生产高质量光子晶体新技术[J];半导体信息;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忠泽;赵祥伟;朱蓉;;基于光子晶体的生物分子编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娄建勇;徐铁军;徐宝连;邰伟莹;;异质缺陷光子晶体的高性能光捕获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志远;刘荣鹃;傅晋欣;;磁光光子晶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京霞;崔丽影;田恩涛;江雷;宋延林;;大面积、高强度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葛建平;;胶体光子晶体的磁组装及显示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马龙;;光电子学新技术-光子晶体[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汪河洲;;光子晶体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胡小永;江萍;杨宏;龚旗煌;;飞秒超快速可调谐有机光子晶体微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顾忠泽;刘兆彬;赵祥伟;;可用于生物分子编码的自组装光子晶体[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志兵;叶永红;;光子晶体中光学微腔的发光调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正根;光子晶体学俏然崛起[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周济;光子晶体:光信息时代的“半导体”[N];中国电子报;2005年

3 张孟军;攀登光子晶体高峰的人[N];科技日报;2004年

4 刘霞;美制成兼具电学光学性质的光子晶体[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丛林;聚合物光子晶体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华凌;耐上千摄氏度高温的光子晶体问世[N];科技日报;2012年

7 杨健;中科院取得光子晶体理论创新[N];人民日报;2003年

8 ;我国光子晶体中原子自发辐射特性研究获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新华;可变色塑料薄膜开发成功[N];福建科技报;2007年

10 ;穿上变色塑料薄膜“新衣”,食品变质一看就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宏;光子晶体应用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王昕;平面光子晶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晓玲;光子晶体在生化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李岩;光子晶体及其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5 李文超;折射率可调的光子晶体及实验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冷晗阳;利用二维及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调控倍频光波和纠缠光子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葛潇尘;基于光子晶体和人造表面等离子体的谐振腔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邢慧慧;可调带隙光子晶体/液晶光功能材料的制备及调控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傅涛;等离子体填充金属光子晶体Cherenkov辐射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朱海滨;光子系统中非互易传输现象及光子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龙;光子晶体热控涂层的力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范卉青;多孔硅表面缺陷腔光子晶体的传感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谢望;铁酸铋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田天;基于化学反应的多功能光子晶体体系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徐坤;基于三维光子晶体微球液相芯片化学发光法检测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乔娜;光子晶体复合结构增强宽带光吸收和发光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s,

本文编号:848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48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