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以量子点为基础构建的荧光探针与抗癌药物及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4:10

  本文关键词:以量子点为基础构建的荧光探针与抗癌药物及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点 荧光探针 开关模型 硫酸多粘菌素B 中性红 盐酸拓扑替康 藏红T DNA


【摘要】:量子点(Quantum dots,简称QDs)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光、电化学性质的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本实验体系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以巯基乙酸(Thioglycollic acid,简称TGA)、谷胱甘肽(Glutathione,简称GSH)作为修饰剂的核壳型CdTe/CdS QDs和单核型CdTe QDs,并且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简称XRD)表征所合成的水溶性QDs的形貌和粒径特征。利用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a,简称F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简称UV-vis)、共振瑞利散射(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简称RRS)和三维高斯作图方法探讨了QDs与抗生药物及生物大分子(硫酸多粘菌素B、hs-DNA和盐酸拓扑替康)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本文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以量子点与硫酸多粘菌素B之间电子转移为基础构建的荧光可逆探针检测DNA本文设计了一个用于检测DNA的荧光开关模型,其原理是利用反应体系中硫酸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sulfate,PMBS)和DNA之间的反应作为内部信号,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 QDs的荧光变化作为外部信号。由于PMBS和GSH-CdTe QDs之间发生了光诱发的电子转移过程,PMBS可以有效地猝灭GSH-CdTe QDs的荧光,也就形成了荧光开关模型的关闭状态。而随着DNA的加入,PMBS内嵌入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中形成新的络合物并从量子点表面剥离,使得被猝灭的GSH-CdTe QDs的荧光恢复,进而形成了荧光开关模型的打开状态。相应的实验结果显示出GSH-CdTe QDs-PMBS体系相对恢复的荧光强度值与浓度范围在0.059~(-1)5.0μg·mL~(-1)的DNA溶液呈线性比例关系。同时,该种检测DNA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37和检出限0.4605 ng·mL~(-1)。这种双向调节的荧光探针,克服了单向调节探针模型中普遍存在的选择性难题,并且能较好地应用于DNA生物分析检测。2基于盐酸拓扑替康、中性红和量子点相互作用的荧光可逆调控研究盐酸拓扑替康(简称THC),中性红(简称NR)和巯基乙酸修饰的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TGA-CdTe/CdS QDs)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调控一个荧光可逆变化的体系奠定了基础。运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FL)、共振瑞利散射(RR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得出的相关实验结果反映出随着NR浓度的增加,TGA-CdTe/CdS QD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伴随着RRS强度的增强,但加入了THC后,由于羧酸盐THC和NR之间较强的共价结合生成了更为稳定的络合物,促使NR从QDs表面剥离,所以TGA-CdTe/CdS QDs-NR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与此同时,通过分析TGA-CdTe/CdS QDs和NR反应过程的光谱变化和实验数据可以有效地推断出整个体系的反应机理,多种类型的光谱手段组合使用有助于检测量子点的荧光可逆变化,也促进了一种探讨喜树碱类药物与染料之间相互反应新方法的建立。3由量子点和吩嗪染料组装成的双向调控荧光探针:DNA检测的对比研究一个用于检测DNA的双向调控荧光探针开关模型是基于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 QDs的荧光变化而设计的。首先在荧光关闭阶段,光激发的GSH-CdTe QDs与藏红T(简称ST)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引起QDs荧光显著地被ST猝灭,在加入DNA后,ST和DNA之间强的结合力使得ST内嵌入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中并形成新的络合物而QDs表面剥离。因此,可以通过观察QDs-ST组合探针的荧光恢复情况来推断DNA的量,即是整个系统呈荧光开启状态。利用该方法检测DNA得出的检出限为10.8 ng·m L~(-1),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与此同时,不管是常见的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亦或是氨基酸都不能对该检测体系产生明显的干扰影响。由此得出,这个简单的、快速的、灵敏的并且选择性好的双向调控荧光探针能出色的应用于生化DNA检测分析。
【关键词】:量子点 荧光探针 开关模型 硫酸多粘菌素B 中性红 盐酸拓扑替康 藏红T DNA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R9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 引言10
  • 2 量子点概述10-14
  • 2.1 量子点发光理论基础10
  • 2.2 量子点合成方法10-11
  • 2.3 量子点修饰剂11-12
  • 2.4 量子点组合探针12
  • 2.5 功能化量子点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12-14
  • 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14-16
  • 参考文献16-22
  • 第2章 以量子点与硫酸多粘菌素B之间电子转移为基础构建的荧光可逆探针检测DNA22-42
  • 1 引言22-24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4-25
  • 2.1 仪器24
  • 2.2 试剂24-25
  • 2.3 实验过程25
  • 3 结果与讨论25-37
  • 3.1 合成的GSH-CdTe QDs的光谱特性25-26
  • 3.2 优良的GSH-CdTe QDs荧光猝灭剂-PMBS:荧光关闭过程26-31
  • 3.3 最佳反应条件31-32
  • 3.4 hsDNA诱发的GSH-CdTe QDs-PMBS体系荧光增强:荧光打开模式32-35
  • 3.5 QDs-PMBS组合荧光探针检测hsDNA35-37
  • 4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第3章 基于盐酸拓扑替康、中性红和量子点相互作用的荧光可逆调控研究42-56
  • 1 引言42-43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43-44
  • 2.1 仪器43
  • 2.2 试剂43-44
  • 2.3 实验过程44
  • 3 结果与讨论44-52
  • 3.1 合成的TGA-CdTe/CdS QDs的光谱特性44-45
  • 3.2 优良的TGA-CdTe/CdS QDs荧光猝灭剂-NR45-49
  • 3.3 最佳反应条件49-50
  • 3.4 THC和TGA-CdTe/CdS QDs-NR组合体系的相互反应50-51
  • 3.5 共存物质的影响51-52
  • 4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第4章 由量子点和吩嗪染料组装成的双向调控荧光探针:DNA检测的对比研究56-76
  • 1 引言56-58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58-59
  • 2.1 仪器58
  • 2.2 试剂58
  • 2.3 实验过程58-59
  • 3 结果与讨论59-69
  • 3.1 合成的GSH-CdTe QDs的光谱特性59-60
  • 3.2 QDs和ST之间的反应60-64
  • 3.3 最佳反应条件64-65
  • 3.4 选择ST作为猝灭剂的原因65-66
  • 3.5 QDs-ST组合荧光探针检测hsDNA66-69
  • 4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6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6-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超 ,朱俊杰 ,陈洪渊 ,王雪梅 ,陆祖宏;Spectroscopic and Spectro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Interaction of Nile Blue with DNA[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2年01期

2 张鹏 ,孟继本 ,龙江 ,松浦辉男 ,王永梅;Synthesis of Benzo [α]phenoxazin-5-o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DNA[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2年05期

3 陈绘丽 ,杨频;A Novel Cobalt(III) Mixed-polypyridyl Complex: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NA Binding[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2年12期

4 周莉,李树蕾,陈辉,黄可欣,聂毓秀;DNA Damage Effect of Mixed Rare Earth Changle Crossing Placenta Barrier on Rat Embryo[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年02期

5 陈婧,康敬万;Interaction between Eu(bpy)_3~(3+) Complex and DNA by Fluorophotometry[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年S1期

6 张强;企业DNA:核心竞争力[J];中国石化;2004年06期

7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with Complex of Eu~(3+)-Rutin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stry[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年04期

8 周春琼,邓先和,杨频;Interaction of Complex of Europium and Hbbimp with DNA[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年05期

9 ;Synthesis of a New Cobalt (II) Complex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N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5年04期

10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uchsin Basic and DNA[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ichael J.Siefkes;Cory O.Brant;Ronald B.Walter;;A novel real-time XL-PCR for DNA damage detection[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Hormonal Regulation and Tumorigenic Role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Dongmei Zhao;Fan Jin;Yuli Qian;Hefeng Huang;;Expression patterns of Dnmtl and Dnmt3b in preimplantational mouse embryos and effects of in-vitro cultures on their expression[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姜东成;蒋稼欢;杨力;蔡绍皙;K.-L.Paul Sung;;在聚吡咯微点致动下的DNA杂交行为[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白明慧;翁小成;周翔;;联邻苯二酚类小分子作为DNA交联剂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晔;杜智;杨斌;高英堂;;检测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应用前景(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红;郑江;王良喜;丁国富;鲁永玲;潘文东;罗平;肖光夏;;CpG DNA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EFFECTS OF Ku70-DEFICIENT ON ARSENITE-INDUCED 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AND CELL CYCLE ARREST[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经建;冀中华;蔡生民;;小沟结合方式中的DNA媒介电荷转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1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vofloxacine Hydrochloride and DNA mediated by Cu~(2+)[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满;平安:把“领先”作为DNA[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舒放;编织一个DNA纳米桶[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闫洁;英两无罪公民起诉要求销毁DNA记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何德功;日本制成诊断鱼病的“DNA书”[N];农民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巍巍;DNA样本也能作假[N];科技日报;2009年

6 周斌伟 邹巍;苏州警方应用DNA技术一年侦破案件1887起[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天笑;揭秘“神探”DNA[N];苏州日报;2011年

8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李福洋;破除法老DNA的咒语[N];东方早报;2011年

9 常丽君;DNA电路可检测导致疾病的基因损伤[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常丽君;效率和质量:“DNA制造业”两大障碍被攻克[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阳;基于质谱技术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及其氧化衍生物分析[D];武汉大学;2014年

2 池晴佳;DNA动力学与弹性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胡璐璐;哺乳动物DNA去甲基化过程关键酶TET2的三维结构与P暬蒲芯縖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寅洲;基于滚环扩增的DNA自组装技术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黄学锋;精子DNA碎片的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隋江东;APE1促进DNA-PKcs介导hnRNPA1磷酸化及其在有丝分裂期端粒保护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刘松柏;结构特异性核酸酶FEN1在DNA复制及细胞周期过程中的功能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王璐;哺乳动物中亲本DNA甲基化的重编程与继承[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9 齐文靖;染色质改构蛋白BRG1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龙湍;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分析和OsaTRZ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小鼠DNA模式识别重要受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刘瑞斯;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熊忠;芳香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王天帅;含DNA嵌入基团的新型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艾晓璐;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培;石斛、北豆根、肉桂的DNA条形码鉴定及铁皮石斛叶绿体基因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张小波;基于SNPs标记的猪肉DNA溯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胡翔宇;五唇兰居群遗传结构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9 黄晓苹;多苯并咪唑钴配合物-DNA凝聚体细胞摄取途径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雪;核酸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聚集的调控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4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54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