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稀土及含三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7:17

  本文关键词: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稀土及含三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二硫代烯 稀土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化学性质 三联吡啶 荧光光谱


【摘要】:金属二硫代烯化合物及稀土化合物在光学、电学和磁性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制备金属二硫代烯桥联稀土双功能配合物为研究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合成双功能的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的稀土配合物。根据参考文献设计合成了含金属钴的二硫代烯化合物I (Cp*CoS2C2HPy)、化合物Ⅱ(Cp*CoS2C2(Py)2)、11,12-双(异丙基硫基)吡啶并[3,2-a2',3'-c]吩嗪(L1)。将L1分别与稀土硝酸盐Ln(NO3)3·xH2O(Ln=Sm、Eu、Tb、Dy、Nd、Yb)反应,得到系列未曾被报道的6个稀土配合物Ln-L1 (1a-1f)。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得到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化合物Ⅰ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化合物Ⅰ和Ⅱ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还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L1-Ln(1a-1f)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Ⅱ具有很好的可逆氧化还原性质,在电化学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荧光光谱测试表明L1可以敏化稀土离子发光,为进一步研究合成金属二硫代烯桥联的稀土双功能化合物提供了参考。二是设计合成了三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功能配合物。根据参考文献合成了4'-(4"-甲基苯)-2,2':6',2"-三联吡啶(L2)、4'-(N-萘甲基-4-吡啶)-2,2':6’,2”-三联吡啶(L3)和4'-((N-亚甲基苯-2,2':6',2"-三联吡啶)-4-吡啶)-2,2':6',2"-三联吡啶(L4)。其中L3和L4是新化合物,将这三个化合物分别与稀土硝酸盐Ln(N03)3·xH2O(Ln=Sm、Eu、Tb、Dy、Nd、Yb)反应得到未见报道的18个稀土配合物L2-Ln(2a-2f)、L3-Ln(3a-3f)、L4-Ln(4a-4f)。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得到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它们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体L2能够很好的敏化Sm3+、Eu3+、Tb3+、Dy3+、Nd3+、Yb3+的特征发光,而L3仅能敏化Eu3+、Tb3+、 Yb3+的特征发光,L4仅能敏化Eu3+、Tb3+的特征发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配体能级不匹配及配体荧光发射的掩蔽作用,致使L3和L4很难敏化Sm3+、Dy3+的特征发光。
【关键词】:金属二硫代烯 稀土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化学性质 三联吡啶 荧光光谱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43
  • 一、过渡金属二硫代烯12-29
  • 1.1 二硫代烯的反应种类13-18
  • 1.1.1 经典二硫代烯的反应13-14
  • 1.1.2 CpM(dithiolene)中以M-S为中心的反应14-16
  • 1.1.3 CpM(dithiolene)配合物配体中心的反应16-18
  • 1.2 过渡金属二硫代烯的研究进展18-29
  • 二、稀土配合物29-41
  • 2.1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29-31
  • 2.2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分类31-33
  • 2.3 三联吡啶衍生物配位金属配合物的研究33-37
  • 2.4 4'-(4"-吡啶)-2,2':6',2"-三联吡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37-41
  •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41-43
  • 第二章 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稀土配合物的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43-84
  • 一、实验部分43-51
  • 1.1 实验仪器43-44
  • 1.2 实验所用的试剂44
  • 1.3 配合物Ⅰ、Ⅱ及配体L1的合成44-49
  • 1.3.1 化合物[(Cp~*CoS_2C_2H)(Py)]Ⅰ的合成44-45
  • 1.3.2 化合物[(Cp~*CoS_2C_2)(Py)2]Ⅱ的合成45-47
  • 1.3.3 配体L1的合成47-49
  • 1.4 配合物的合成49-51
  • 1.4.1 稀土配合物Ⅰ、Ⅱ-Ln(Eu,Tb)的合成49-50
  • 1.4.2 配合物Ln-L1(Ln=Sm 1a,Eu 1b,Tb 1c,Dy 1d,Nd 1e,Yb 1f)的合成50-51
  • 二、结果与讨论51-69
  • 2.1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反应条件51-53
  • 2.1.1 双-(3-乙炔)吡啶的合成反应条件51-52
  • 2.1.2 化合物[(Cp~*CoS_2C_2H)Py](Ⅰ)和[Cp~*CoS_2C_2(Py)_2](Ⅱ)的反应合成条件52
  • 2.1.3 配体L1的反应合成条件52
  • 2.1.4 稀土配合物Ⅰ、Ⅱ-Eu、Tb的合成反应条件52
  • 2.1.5 配合物Ln-L1的反应合成条件52-53
  • 2.2 配体及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53
  • 2.2.1 化合物[(Cp~*CoS_2C_2H)Py](Ⅰ)和[Cp~*CoS_2C_2(Py)_2](Ⅱ)的稳定性与溶解性53
  • 2.2.2 配体L1和配合物1a~1f的稳定性和溶解性53
  • 2.3 配合物的谱图分析53-69
  • 2.3.1 红外谱图分析53-55
  • 2.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55-57
  • 2.3.3 ~1H-NMR数据分析57-58
  • 2.3.4 质谱分析58-60
  • 2.3.5 配合物L1-Ln(Ln=Sm 1a,Eu 1b,Tb 1c,Dy 1d,Nd 1e,Yb 1f)的荧光光谱60-64
  • 2.3.6 化合物的Ⅰ(Cp~*CoS_2C_2HPy)和Ⅱ([Cp~*CoS_2C_2(Py)_2])电化学性质分析64-65
  • 2.3.7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65-66
  • 2.3.8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与衰减曲线66-67
  • 2.3.9 配体L1的磷光光谱分析67-69
  • 三、单核金属钴二硫代烯的DFT计算69-77
  • 3.1 化合物Ⅰ的DFT计算69-76
  • 3.1.1 计算模型及方法69
  • 3.1.2 结果与讨论69-73
  • 3.1.3 化合物Ⅰ的电子光谱73-76
  • 3.2 L1-Co二硫代烯的DFT计算76-77
  • 3.2.1 计算模型及方法76
  • 3.2.2 结果与讨论76-77
  • 四、尝试过的反应77-82
  • 4.1 金属钴二硫代烯的合成78-79
  • 4.2 含邻菲罗啉金属镍二硫代烯的合成79-80
  • 4.3 [1,3]二硫[4,5-i]吡啶并[3,2-a:2',3'-C]吩嗪-12-酮的合成80-81
  • 4.4 [1,3]二硫[4,5-i]吡啶并[3,2-a:2',3'-C]吩嗪-12-硫酮的合成81
  • 4.5 1,2-二吡啶乙烷-1,2-二酮81-82
  • 4.6 1,2-二吡啶乙烷-1,2-二酮二硫代烯化合物的合成82
  • 五、小结82-84
  • 第三章 三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84-125
  • 一、实验部分85-95
  • 1.1 仪器与试剂85-86
  • 1.1.1 实验仪器85
  • 1.1.2 实验主要试剂85-86
  • 1.2 配体的合成86-90
  • 1.2.1 配体L2的合成86-87
  • 1.2.2 配体L3的合成87-88
  • 1.2.3 配体L4的合成88-90
  • 1.3 配合物的合成90-95
  • 1.3.1 配合物L2-Ln(Ln=Sm 2a,Eu 2b,Tb 2c,Dy 2d,Nd 2e,Yb 2f)的合成90-91
  • 1.3.2 配合物L3-Ln(Ln=Sm 3a,Eu 3b,Tb 3c,Dy 3d,Nd 3e,Yb 3f)的合成91-93
  • 1.3.3 配合物L4-Ln_2(Ln=Sm 4a,Eu 4b,Tb 4c,Dy 4d,Nd 4e,Yb 4f)的合成93-95
  • 二、结果与讨论95-123
  • 2.1 合成配体及配合物的反应条件95-96
  • 2.1.1 配体L2-L4的合成反应条件95-96
  • 2.1.2 配合物的合成反应条件96
  • 2.2 配体及配合物的溶解性与稳定性96-97
  • 2.3 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质分析97-123
  • 2.3.1 系列化合物的红外谱图分析97-99
  • 2.3.2 核磁数据分析99-100
  • 2.3.3 化合物的质谱分析100-104
  • 2.3.4 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104-106
  • 2.3.5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106-107
  • 2.3.6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107-117
  • 2.3.7 配合物的荧光寿命与衰减曲线117-121
  • 2.3.8 配合物的磷光光谱分析121-123
  • 三、小结123-125
  • 第四章 总结125-127
  • 参考文献127-136
  • 致谢136-137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37-138
  • 附录138-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周轶平;罗敏;李玛琳;;稀土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稀土学报;2014年02期

2 钟昀,章伟光,任天辉;二正辛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摩擦学性质研究[J];化学通报;2001年06期

3 杨云峰,高保娇,徐立,王晓刚;铕(Ⅲ)—4VP光致发光稀土配合物单体的制备[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6期

4 李媛媛,闫涛,王冬梅,杜斌,魏琴;稀土配合物与基质材料的复合(二)[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媛媛,闫涛,王冬梅,杜斌,魏琴;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及其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孙勇;陈明清;陆天虹;Mitsuru Akashi;黄晓华;;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体系中镧钆掺杂稀土配合物谱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4期

7 周红缨;;稀土配合物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06年06期

8 李现伟;翁家宝;曹胜光;郑雪琳;;四元羧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广州化工;2007年01期

9 刘艳红;朱保华;;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陶栋梁;李慧珍;崔玉民;贾亚丽;刘少轩;徐怡庄;王永忠;陈继堂;师瑞娟;张文保;乔雪玲;孙文中;张宏;;具有荧光传感器性能的稀土配合物制备和性能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张珂;徐怡庄;高宏成;吴瑾光;陶栋梁;高新;王振家;徐叙tb;;苯甲酰水杨酸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2 任吉民;裴奉奎;王文韵;;氨基酸稀土配合物~(13)C稀土诱导位移规律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3 朱兵;王志强;吴亦洁;李新民;张树功;赵大庆;倪嘉缵;;锗-132的稀土配合物对单核苷酸的断裂作用[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4 王梦溪;任艳平;龙腊生;;噻吩二羧酸稀土配合物的离子热合成、结构及磁性[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萃;李文华;张人杰;;运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掺杂稀土配合物胶束的微胶囊[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凤英;赵永亮;;杯[8]芳烃硝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唐瑜;闫旭焕;王琴;徐君;马宇飞;田昊;柳佃义;王海平;黄晓光;;稀土配合物复合发光材料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张明杰;王序昆;荆煦瑛;王积涛;;五(三苯基氧化磷)、二(四氯化铁)氧化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谱学性质[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9 朱文庆;李卓;瞿芳;陈浩军;;溶剂热法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10 侯克玲;曹运珠;魏东明;张财顺;邢永恒;;系列新颖的刚柔多羧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西林;一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N];郴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凯明;基于香豆素和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分子传感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栾芳;环己二胺缩邻香兰素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董艳萍;N-乙基-3-吲哚三氟甲基β-二酮稀土配合物分子磁性及荧光[D];黑龙江大学;2016年

4 崔放;稀土配合物的复合与组装[D];吉林大学;2008年

5 齐民华;取代茚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极性单体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冬梅;含稀土配合物聚合物透明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邦玉;席佛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鑫;稀土配合物的分子内能量转移途径及掺杂聚合物的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高媛媛;具有慢磁弛豫行为的新型单核和双核稀土配合物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石梅;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其锋;水杨酸稀土配合物橡胶防老剂的制备、结构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康洁;基于铱纳米粒子的光控开关及含有氮杂环配体的稀土配合物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包俊;稀土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佘文洁;以氮为中心的含磷三足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王晓苗;稀土配合物对β-羟丁酸荧光识别检测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6 史元元;基于点击化学的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琳乐;半刚性膦酸酯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结构调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贾蕊;席夫碱3d-4f和4f-4f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朱天宇;多齿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孙鸥;以席夫碱和β-二酮构筑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5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55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