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联苯-2,4,4′,6-四甲酸构筑的三维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作用
本文关键词:由联苯-2,4,4′,6-四甲酸构筑的三维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联苯- ′ -四甲酸 -双(-吡啶基)-丙烷 镉配位聚合物 DNA作用
【摘要】:在水热条件下,以联苯-2,4,4′,6-四甲酸(C16H10O12,H4bptc)为主配体、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辅助配体,与氯化镉(Cd Cl2·2.5H2O)反应合成了2个三维镉配位聚合物{[Cd2(bptc)(H2O)3]·H2O}n(1),{[Cd2(bptc)(bpp)·H2O]·2.25H2O}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2个中心离子Cd(Ⅱ)同为六配位,均形成略有畸变的八面体结构;而配合物2尽管也具有双核结构,但不同于1的是其中一个中心离子构成略显畸变的八面体几何结构,另一个却构成五角双锥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情况,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强于配体。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关键词】: 联苯- ′ -四甲酸 -双(-吡啶基)-丙烷 镉配位聚合物 DNA作用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Y12B01003)资助项目
【分类号】:O641.4
【正文快照】: 0引言配位聚合物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对它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但对发展结构化学、合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于此类材料的开发应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由于此类化合物花样繁多,结构新颖,性能优异,在磁性[1-3],荧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丽琴,周剑章,吴玲玲,董平,林仲华;自组装DNA吸附取向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2期
2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tropsin and Double Stranded DNA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3年03期
3 郭东方,叶炎,曾正志;Interaction between Ternary Rare Earth Complexes of Cinnamic Acid and Phenanthroline with DNA by Spectroscopy[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年02期
4 胡中培;王呈坤;蓝文贤;李芳;曹春阳;;DNA骨架磷硫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张阳;陈欢;闻金燕;王湘利;王惠;计亮年;刘海洋;;水溶性羧酸咔咯铁(Ⅲ)配合物对DNA的氧化断裂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11期
6 ;Fabrication of the DNA/poly(3-methylthiophene) composite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tudy on the voltammetric behavior and determination of 8-hydroxy-2'-deoxyguanosin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9年11期
7 ;The Intercalative Binding Between Rivanol and DN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04期
8 ;DNA Cleavage by Copper (Ⅱ) Complexes Without added Coreactant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9年05期
9 陆琪 ,庞代文 ,胡深 ,程介克 ,蔡雄伟 ,施财辉 ,毛秉伟 ,戴鸿平;DNA-modified electrodes (Ⅶ)——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NA-bonded and DNA-adsorbed SAM/Au electrode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1999年04期
10 徐丽;何娟;闻伴康;罗简胜;潘堪尚;;钌(Ⅱ)配合物合成、表征与DNA相互作用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玲;李红卫;方炎;;DNA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国梅;庞月红;双少敏;;环糊精超分子组装与DNA的作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向清祥;杨孝容;熊俊如;陈家轩;李尚前;李艳;;含萘磺酰基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黄俊腾;张阳;刘海洋;;镓(Ⅲ)咔咯与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光谱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晔;汪志勇;;新型金属-DNA纳米杂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永洁;王雪松;;具有DNA光开关和光断裂双重活性的钌芳烃配合物[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欢;康天放;;电化学发光法研究1,2-二羟基萘与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8 宋凤瑞;刘宁;闫存玉;刘志强;刘淑莹;;DNA分子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非共价复合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小荣;邵娜;;DNA-Ag NCs发光机理的研究及其对溶菌酶的荧光传感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10 陈博;周翔;;β-取代阳离子卟啉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金伟;基于拓扑模型的DNA多面体自组装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席小莉;生物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二维核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成勇;多胺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叶素娟;基于DNA循环放大技术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分析方法研究及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5 闫f3姝;基于生物、有机、纳米材料的DNA检测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黄福建;聚电解质(DNA)表面吸附和相互作用及Toehold协助下的DNA链替换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李凡;基于无机纳米材料和DNA纳米结构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8 谭君;槲皮素金属配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祝宁宁;基于纳米粒子的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建蓉;构建DNA及银纳米簇荧光传感器用于金属离子及有机小分子的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7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5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