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荧光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壳聚糖荧光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
【摘要】:壳聚糖(CS)纳米粒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易降解、缓释等特点,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荧光碳量子点(CQDs)作为荧光标记物已大量用于给药微粒和肿瘤细胞的标记研究。本文通过高温热解法合成了荧光CQDs,采用一步离子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碳量子点(CS-CQDs)荧光纳米粒,并以CS-CQDs为载体负载5-氟尿嘧啶(5-Fu)获得5-Fu-CS-CQDs纳米粒。实验考察了CQDs、CS-CQDs、5-Fu-CS-CQDs纳米粒的制备条件,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并对纳米粒的荧光性能、载药性能、细胞毒性等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简要综述了纳米载体、壳聚糖纳米粒及CQD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课题的研究意义。2、分别采用高温热解柠檬酸法和微波加热甘油法合成了CQDs。二者在365 nm的紫外光下都有较强的蓝绿色荧光,其中高温热解法合成的CQDs粒径约5 nm,紫外吸收峰在330 nm处,最大激发波长为365 nm,最大发射波长约460 nm,而微波法合成的CQDs粒径约11 nm,紫外吸收峰在260 nm处,最大激发波长为310 nm,最大发射波长约456 nm,高温热解法优于微波法;高温热解法合成高荧光强度CQDs的适宜条件为加热温度180℃,反应时间30 min,所得CQDs含有大量羧基,其荧光强度随体系p H的增加而增加;CQDs在低浓度时(200μg/m L)对SMMC-7721细胞毒性较小,可用于细胞荧光标记。3、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了CS-CQDs荧光纳米粒。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壳聚糖浓度为2.5 mg/m L(20 m L),CQDs溶液体积为2 m L,终点p H为5.0,反应时间为2 h,此时所得CS-CQDs荧光纳米粒粒径较小,约290 nm左右,分散均匀,稳定性良好;CS-CQDs纳米粒的荧光强度随CQD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CS-CQDs荧光纳米粒对SMMC-7721细胞毒性较小,可用于细胞成像。4、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了5-Fu-CS-CQDs载药荧光纳米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制备条件:壳聚糖浓度为3 mg/m L(20 m L)、5-Fu浓度为5mg/m L、CQDs溶液体积为2 m L、终点p H值为5.0、反应时间为2 h,此时5-Fu-CS-CQDs荧光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最大,分别为34.69%和28.71%;5-Fu-CS-CQDs载药纳米粒粒径范围为200~600 nm,CQDs含量越高体系荧光强度越大;在p H=7.4的PBS缓冲溶液中,5-Fu-CS-CQDs荧光纳米粒48 h内累积释药量约36.82%,与5-Fu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另外5-Fu含量越高,药物突释越明显;CQDs的用量越多,药物释放速率越小;药物释放速率与溶出介质的p H值成反比;5-Fu-CS-CQDs的体外释药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细胞实验说明5-Fu-CS-CQDs纳米粒具有和5-Fu原料药相似的杀伤SMMC-7721细胞的作用,同时兼具细胞显像功能。
【关键词】:壳聚糖 纳米粒 碳量子点 5-Fu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60.4;O63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引言12
- 1.2 纳米载体技术在药剂学上应用12-16
- 1.2.1 纳米载体的定义13
- 1.2.2 纳米载体的特性和优点13
- 1.2.3 纳米载体的分类及制备13-16
- 1.3 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16-20
- 1.3.1 壳聚糖的结构和基本性质16-17
- 1.3.2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17-18
- 1.3.3 壳聚糖纳米粒的应用18-19
- 1.3.4 壳聚糖纳米粒的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19-20
- 1.4 碳量子点的研究进展20-23
- 1.4.1 碳量子点的简介20-21
- 1.4.2 碳量子点的合成21-22
- 1.4.3 碳量子点的应用22-23
- 1.5 5-氟尿嘧啶的研究概况23-24
- 1.5.1 5-氟尿嘧啶简介23
- 1.5.2 5-FU-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23-24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24-26
- 1.6.1 研究目的24
- 1.6.2 研究内容24-26
- 第二章 荧光碳量子点的合成及性能研究26-43
- 2.1 引言26
- 2.2 试剂和实验仪器26-28
- 2.2.1 实验试剂26-27
- 2.2.2 实验仪器27-28
- 2.3 实验部分28-30
- 2.3.1 碳量子点的合成28
- 2.3.2 细胞实验28-30
- 2.4 样品的表征30
- 2.5 结果与讨论30-42
- 2.5.1 两种合成方法的荧光30-31
- 2.5.2 粒径分布31
- 2.5.3 紫外-可见(UV-Vis)、荧光(PL)光谱分析31-37
- 2.5.4 红外光谱分析(FT-IR)37-38
- 2.5.5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光谱分析38-39
- 2.5.6 透射电镜(TEM)图39
- 2.5.7 X射线衍射分析(XRD)39-40
- 2.5.8 MTT实验结果40
- 2.5.9 细胞的荧光强度40-41
- 2.5.10 细胞成像41-42
- 2.6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CS-CQDs荧光纳米粒的合成及性能研究43-57
- 3.1 引言43
- 3.2 试剂和实验仪器43-44
- 3.2.1 实验试剂43-44
- 3.2.2 实验仪器44
- 3.3 实验部分44-46
- 3.3.1 CS-CQDs荧光纳米粒的合成44-45
- 3.3.2 CS-CQDs荧光纳米粒的表征45-46
- 3.4 结果与讨论46-56
- 3.4.1 不同实验条件对CS-CQDs荧光纳米粒粒径的影响46-50
- 3.4.2 CS-CQDs荧光纳米粒的稳定性50-51
- 3.4.3 CS-CQDs复合纳米粒的荧光光谱分析(PL)51
- 3.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51-52
- 3.4.5 红外光谱分析(FT-IR)52-53
- 3.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53
- 3.4.7 细胞实验的结果分析53-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载药壳聚糖荧光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57-77
- 4.1 引言57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57-58
- 4.2.1 实验试剂57-58
- 4.2.3 实验仪器58
- 4.3 载药壳聚糖荧光纳米粒的合成58-61
- 4.3.1 5-Fu-CS-CQDs的合成方法58-59
- 4.3.2 5-Fu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59-60
- 4.3.3 载药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60
- 4.3.4 载药粒子的体外释放实验方法60-61
- 4.3.5 5-Fu-CS-CQDs载药荧光纳米粒与 5-Fu原料药的MTT实验61
- 4.3.6 载药荧光纳米粒的表征实验61
- 4.4 结果与讨论61-76
- 4.4.1 单因素实验考察,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各因素的影响规律61-63
- 4.4.2 正交实验结果63-66
- 4.4.3 5-Fu-CS-CQDs 荧光纳米粒的粒径分布66
- 4.4.4 载药纳米粒的荧光光谱分析(PL)66-68
- 4.4.5 X射线衍射分析(XRD)68
- 4.4.6 红外光谱分析(FT-IR)68-69
- 4.4.7 载药粒子体外释放的结果分析69-72
- 4.4.8 对释放结果模型拟合结果72-73
- 4.4.9 MTT实验结果分析73-75
- 4.4.10 不同给药浓度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75-76
- 4.5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全文总结77-79
- 5.1 全文总结77-78
- 5.2 创新点78
- 5.3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雨,赵维强,李超英;新型眼用纳米粒给药载体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5年06期
2 金英华;;纳米粒的靶向修饰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年12期
3 吴恒;孙颖;于晖;段友容;张志荣;;5-氟尿嘧啶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J];华西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4 张红岭;朱玲;刘伟;樊予惠;张振中;;氧氟沙星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稳定性考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5 唐世福;蒋国强;于洋;丁富新;;含胆酸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修饰制备肝癌细胞靶向纳米粒[J];精细化工;2011年11期
6 耿丽娟;唐丽华;游本刚;邵轶男;李玲;;α-常春藤皂苷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3期
7 张玮;高静;朱全刚;张敏;王晓宇;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8 ;口服纳米药粒问世[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年02期
9 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张慧珠;张其清;;叶酸靶向乙酰普鲁兰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丛龙波;黄雅洁;岳鹏飞;袁海龙;;纳米粒载药系统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静;张玮;储藏;王晓宇;张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针递送的PLGA纳米粒在人皮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洁;刘青锋;冯程程;沈烨虹;邵夏炎;田志强;周佳辰;张奇志;;马铃薯凝集素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经鼻入脑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朱铉;李福男;苏美琴;;巯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纳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静;张玮;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贤;陶炜兴;陈钧;蒋新国;;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介导多肽药物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潇;;眼用氟尿嘧啶纳米粒制剂的制备[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胡豫;;组织因子靶向性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血栓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学明;徐元龙;陈国广;韦萍;;1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大鼠的药物动力学[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继云;廖美华;陶蓉蓉;杜永忠;楼宜嘉;韩峰;;脂质纳米粒递药系统对脑内自噬-溶酶体信号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液体中的纳米粒子可用于存储信息[N];科技日报;2014年
2 王小龙;纳米粒子可经水果等食物进入人体[N];科技日报;2013年
3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白毅;新型药物纳米输送系统研究取得多项创新[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华凌;磁电纳米粒子可传递药物直入大脑[N];科技日报;2013年
6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上海中药研究所制备出氟苷新型给药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放射性纳米粒子可定向附着杀灭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3年
10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丽;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韦伟;新型功能性油脂的生物催化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瑶;组织因子靶向纳米粒介导光化学梗塞法治疗实体淋巴瘤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琳;基于氨基酸转运体LAT1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构建和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6年
5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赵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外行为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袁弘;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药物载体经胃肠道转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陈洁;马铃薯凝集素修饰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经鼻入脑的递药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藤;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硬膜外释药特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峻;新型骨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欢;介孔碳球纳米粒用于阿霉素传递系统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胡慧中;甘草次酸修饰的PEI-PLGA的合成及其作为纳米粒载体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5 杨涛;复合诊疗纳米粒用于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郭苗;载Cypate多功能纳米粒在肿瘤多模式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孙川;靶向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初步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薛君;AFP单抗修饰的载DCN PLGA纳米粒对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婷先;基于结合型寡聚核苷酸构建药物与基因共载纳米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黄丽;Cypate/DOX-SiO_2纳米粒用于肿瘤诊疗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8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5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