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修饰的纳米硒靶向MCF-7细胞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秋水仙碱修饰的纳米硒靶向MCF-7细胞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秋水仙碱修饰纳米硒 MCF-7细胞 HUVEC 微管 抗血管生成 原子显微镜
【摘要】:硒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通过偶联或吸附对纳米硒进行各种修饰。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水平表征药物的细胞毒性是一种新兴的药物药效评估方法,本文制备了秋水仙碱修饰的纳米硒颗粒,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高倍透射电镜以及Nano-ZS纳米粒度仪对所制备秋水仙碱修饰纳米硒的形貌结构及稳定性进行表征,同时利用CCK-8、流式细胞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评价秋水仙碱修饰的纳米硒对乳腺癌MCF-7细胞毒性作用及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本课题主要获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有秋水仙碱分子存在的水溶液体系中,以壳聚糖(CS)为稳定剂和包覆剂,利用抗坏血酸还原亚硒酸钠的方法合成球形纳米硒颗粒,该纳米硒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0 nm,秋水仙碱通过其羧酸部分的-OH键与纳米硒表面发生作用并吸附到纳米颗粒的表面,从而使秋水仙碱成功稳定的修饰上纳米硒颗粒2.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秋水仙碱纳米硒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较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秋水仙碱纳米硒能抑制细胞增殖且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通过CLSM成像观察,秋水仙碱纳米硒能够显著破坏MCF-7细胞微管网状结构,抑制纺锤体形成及细胞的迁移运动,同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秋水仙碱纳米硒作用细胞前后的细胞形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扫描成像,结果显示,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形貌发生显著性变化,细胞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膜表面平均粗糙度和膜表面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增大。3.秋水仙碱纳米硒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HUVEC)后,细胞存活率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秋水仙碱纳米硒能够诱导HUVEC的凋亡和坏死;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表明,药物能够阻碍HUVEC细胞小管生成,体内实验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实验说明,秋水仙碱纳米硒能够抑制血管生成。综上所述,秋水仙碱纳米硒通过破坏细胞微管动态平衡,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此外,秋水仙碱纳米硒还能够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这些结果表明,秋水仙碱纳米硒能够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
【关键词】:秋水仙碱修饰纳米硒 MCF-7细胞 HUVEC 微管 抗血管生成 原子显微镜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O613.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 原子力显微镜10-18
- 1.1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模式10-14
- 1.2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上的优势14-15
- 1.3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上的应用15-18
- 2 靶向微管的抗肿瘤作用18-21
- 2.1 微管的结构和作用19
- 2.2 微管蛋白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19-21
- 3 纳米硒的研究背景21-23
- 3.1 纳米硒的生物活性21
- 3.2 纳米硒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21-23
- 第二章 秋水仙碱修饰纳米硒的制备与表征23-31
- 1 前言23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3-25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23-24
- 2.2 实验步骤与方法24-25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25-29
- 3.1 紫外光谱结果25-26
- 3.2 红外吸收光谱结果26-27
- 3.3 纳米粒度表针结果27-28
- 3.4 透射电镜表征结果28-29
- 4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秋水仙碱纳米硒对人MCF-7 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31-45
- 1 前言31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31-35
-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31-32
- 2.2 细胞方法和步骤32-35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5-43
- 3.1 秋水仙碱纳米硒对MCF-7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分析35-36
- 3.2 细胞凋亡和坏死分布分析36-37
- 3.3 MCF-7 细胞周期分布分析37-39
- 3.4 细胞骨架微管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分析39-40
- 3.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秋水仙碱纳米硒对MCF-7 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40-41
- 3.6 原子力显微镜对MCF-7 形貌的的影响41-43
- 4 本章总结43-45
- 第四章 COL-Se NPs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与抗血管生成作用45-59
- 1 前言45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45-49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45-46
- 2.2 细胞方法和步骤46-49
- 3 结果与讨论49-57
- 3.1 CCK-8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分析49
- 3.2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结果分析49-50
- 3.3 细胞骨架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分析50-51
- 3.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秋水仙碱纳米硒对HUVEC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51-53
- 3.5 原子力显微镜对HUVEC形貌的的影响53-55
- 3.6 秋水仙碱纳米硒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55
- 3.7 秋水仙碱纳米硒抑制HUVEC小管的形成55-56
- 3.8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56-57
- 4 本章小结57-59
-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7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67-68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情况68-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洪伟,宋吉明;纳米硒的制备及其表征[J];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李志林;滑鹏敏;;复配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纳米硒[J];应用化工;2009年02期
3 白燕;李维嘉;吴雅琴;郑文杰;杨芳;;液相纳米硒微粒的性质及其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2期
4 郑文杰;黄亮;杨芳;白燕;;降解裙带菜多糖对纳米硒的形成与稳定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5 王润霞;周建庆;鲁文胜;李国喜;;碘化钾还原,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硒[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任月娜;茆广华;邹烨;冯伟伟;朱洋;顾晓云;陈瑶;吴向阳;仰榴青;;透明质酸纳米硒的制备与表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7 王润霞,张胜义,刘明珠;抗坏血酸还原法,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红艳,张胜义,张莉,曹稳根,王建华,史洪伟,卓馨,王聪;葡苷聚糖模板法制备纳米硒[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赵燕禹;郭英凯;齐国鹏;丁国彬;;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硒及其表征[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郭英凯;赵燕禹;王韬;孔小仪;;纳米硒粉的制备及表征[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风华;朱连勤;李玲;孙金全;陈甫;;纳米硒对蛋鸡血硒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母朝静;吴庆生;;同质异构纳米硒的同步仿生合成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康中云;陈顺卿;;红色纳米硒抗癌王中王[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文立;王福香;任慧英;朱风华;姜建阳;;纳米硒对肉鸡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敏思;罗海英;白燕;;草酸在纳米硒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研究[A];《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11月增刊3——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鸿程;张劲松;江桂斌;;纳米硒在Medaka(Oryzias latipes)体内的超富集及其氧化应激效应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皮江;蔡继业;;叶酸修饰纳米硒在MCF-7细胞中的毒性机理[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8 周艳晖;白燕;黄嘉茵;郑文杰;;纳米硒-蔗糖溶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纳米硒的诞生[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孙海香 宋保强 夏枚生 江娜;纳米硒 引入动物保健[N];农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孟育建;纳米硒:纳米和生物医药结合的典范[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纳米硒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吴伟;大连瓜农用纳米硒技术增产20%[N];农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华丽;纳米硒的生物利用和毒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胥保华;纳米硒对Avian肉鸡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吴华莲;糖类物质功能化纳米硒/碲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与抗氧化活性[D];暨南大学;2012年
4 彭敦耕;硒代硫酸钠的生物学性质和纳米硒在体内的尺寸效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英;纳米硒的制备和表征[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欣;腹腔注射纳米硒抑制小鼠腹腔内癌细胞增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3 朱海燕;秋水仙碱修饰的纳米硒靶向MCF-7细胞诱导其凋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4 李洋;纳米硒化黑木耳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6年
5 荣凤霞;纳米硒与铜、银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明珠;化学液相法合成纳米硒[D];安徽大学;2004年
7 刘红芳;乳酸菌源纳米硒的表征及生物学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周燕芬;液相中多糖—纳米硒体系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润霞;低热固相反应制备纳米硒[D];安徽大学;2004年
10 黄腊春;硒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9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5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