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含氰基和氟原子的多苯基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色谱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4:12

  本文关键词:含氰基和氟原子的多苯基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色谱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细管气相色谱 固定相 聚硅氧烷 Diels-Alder反应 色谱性能


【摘要】:气相色谱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且被普遍应用的分离手段,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农药、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扩大气相色谱应用范围,制备出柱效高、耐温性好、选择性优的色谱固定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因为侧链含有可以产生离域共轭大π键的以单键相连的四苯基苯基,且在四苯基苯基上引入了氰基、氟原子等极性取代基团,侧链基团的极化率增大,进而固定相与溶质分子间的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色散力等作用力增强,所以对极性或非极性的化合物、易极化的苯环或结构近似的异构体等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本论文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发展史,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分类及应用。综合叙述了毛细管柱的制备,固定相的涂渍及评价过程。(2)含氰基及氟原子的新型多苯基苯基固定相的合成。合成的主要过程为:以D4、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原料合成催化剂碱胶,然后在碱胶的催化作用下D4和D4Vi开环聚合,制备了乙烯基含量为10%,15%,20%的甲基乙烯基硅生胶;通过缩合,氧化,氰基取代等过程合成环戊二烯酮,再分别与不同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生胶反应,即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备出侧链含有氰基和氟原子的多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聚合物。在聚合过程有乙烯基剩余便于交联以此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性能。(3)评价毛细管柱。将合成的几种四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聚合物静态法涂渍到毛细管柱的内表面,评价其惰性,柱效,极性,耐温性,分离选择性。结果涂渍效率较高、柱效高,表明固定相良好的成膜性能及柱惰性良好。麦氏常数表明柱的中等极性,溶剂化参数表明固定相与溶质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如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氢键作用力,色散力等。(4)分离实际样品。几种色谱柱分别分离了芳烃异构体、单环芳烃、多环芳烃,脂肪酸酯类混合物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 固定相 聚硅氧烷 Diels-Alder反应 色谱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4.41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一章 绪论14-40
  • 1.1 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制备15-19
  • 1.1.1 毛细管柱的材料15-16
  • 1.1.2 毛细管柱的拉制16-17
  • 1.1.3 毛细管柱的处理17-18
  • 1.1.4 固定相的涂渍方法18-19
  • 1.1.5 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色谱柱19
  • 1.2 毛细管色谱柱的评价19-21
  • 1.2.1 评价毛细管柱的指标及测试物19-20
  • 1.2.2 评价毛细管柱的柱效20-21
  • 1.3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分类和特点21-26
  • 1.3.1 聚二甲基硅氧烷21-22
  • 1.3.2 甲基苯基聚硅氧烷22-23
  • 1.3.3 氰基和含氟类聚硅氧烷23-24
  • 1.3.4 离子液体固定相24-25
  • 1.3.5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类固定液25-26
  • 1.4 气相色谱技术的进展26-29
  • 1.4.1 全二维气相色谱26-27
  • 1.4.2 快速和便携式气相色谱技术27-28
  • 1.4.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28
  • 1.4.4 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GC-SPME)28-29
  • 1.4.5 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GC-FTIR)29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29-31
  • 1.5.1 研究意义29-30
  • 1.5.2 研究内容30-31
  • 参考文献31-40
  • 第二章 含氟原子及氰基四苯基苯基枝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与表征40-63
  • 2.1 实验试剂40-41
  • 2.2 所用仪器设备41
  • 2.3 制备甲基乙烯基硅生胶41-45
  • 2.3.1 制备碱胶41-42
  • 2.3.2 制备甲基乙烯基硅生胶42-45
  • 2.4 制备3,4-二(4-氰基苯基)-2,5-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CPPP)45-54
  • 2.4.1 制备4,4’-二溴苯偶姻47
  • 2.4.2 制备4,4’-二溴苯偶酰47-48
  • 2.4.3 制备CPBr48-49
  • 2.4.4 制备CPCN49-50
  • 2.4.5 制备不同含量的CPPP50-54
  • 2.6 制备3,4-二(2,5-二氟苯基)-2,5-二苯基接枝聚硅氧烷(FPPP)54-61
  • 2.6.1 制备4,4’-二(2,5-二氟)苯偶姻55-56
  • 2.6.2 制备4,4’-二(2,5-二氟)苯偶酰56
  • 2.6.3 3,4-二(2,5-二氟苯基)-2,5-二苯基环戊二烯酮(DPPF)的制备及表征56-58
  • 2.6.4 FPPP的制备及表征58-61
  • 参考文献61-63
  • 第三章 含氰基和氟原子的多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色谱性能的研究63-104
  • 3.1 测试试剂63
  • 3.2 实验仪器63
  • 3.3 制备毛细管柱63-66
  • 3.3.1 拉制弹性石英毛细管柱64
  • 3.3.2 毛细管柱的去活64
  • 3.3.3 配制固定相溶液64-65
  • 3.3.4 填充固定相溶液65
  • 3.3.5 抽真空挥发溶剂65
  • 3.3.6 毛细管柱老化65-66
  • 3.4 评价毛细管柱66-67
  • 3.4.1 评价柱效66-67
  • 3.4.2 评价惰性67
  • 3.4.3 评价柱热稳定性67
  • 3.5 不同接枝量的CPPP柱的色谱评价67-88
  • 3.5.1 柱效评价67-69
  • 3.5.2 CPPP的耐温性测试69-71
  • 3.5.3 CPPP色谱柱的极性71-75
  • 3.5.3.1 分子极化率71-73
  • 3.5.3.2 极性测试73-75
  • 3.5.4 溶剂化参数75-78
  • 3.5.5 Grob测试CPPP柱的色谱性能78-80
  • 3.5.6 CPPP柱分离实际样品80-88
  • 3.5.6.1 分离单环芳烃(MAHs)80-82
  • 3.5.6.2 分离芳烃混合物及PAHs82-84
  • 3.5.6.3 分离o~-,m~-,p~-苯取代异构体84-85
  • 3.5.6.4 分离脂肪酸酯及脂肪醇类化合物85-88
  • 3.6 不同接枝量的FPPP柱的色谱评价88-100
  • 3.6.1 柱效评价88-89
  • 3.6.2 FPPP的耐温性测试89-92
  • 3.6.3 极性测试92-93
  • 3.6.4 溶剂化参数93
  • 3.6.5 Grob测试CPPP柱的色谱性能93-95
  • 3.6.6 FPPP柱分离实际样品95-100
  • 3.6.6.1 分离单环芳烃(MAHs)95-97
  • 3.6.6.2 分离芳烃混合物97-98
  • 3.6.6.3 分离o~-,m~-,p~-苯取代异构体98-99
  • 3.6.6.4 分离脂肪酸酯类化合物99-100
  • 参考文献100-104
  • 致谢104-105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105-10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志钢,冯圣玉;聚硅氧烷辐射效应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2 王彦琳;陈关喜;冯建跃;;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低分子量高含氢聚硅氧烷的组成[J];分析化学;2008年08期

3 李景晟,林思聪,芮敏娟,雷雪莲,王大琦,姚素芳,卜木兰,徐马林;电子器件包封用聚硅氧烷树脂的合成[J];高分子通讯;1978年02期

4 于学玉;;氟化聚硅氧烷的应用[J];辽宁化工;1987年03期

5 梁志能;;用于化妆品的聚硅氧烷[J];广州化工;1992年01期

6 ;我国上半年聚硅氧烷进口量大幅增长[J];有机硅材料及应用;1999年05期

7 范召东,谢择民;星形聚硅氧烷的热稳定性研究和结构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0年05期

8 付善菊,韩哲文,吴平平;聚硅氧烷热稳定性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1年01期

9 安秋凤,李临生,陈孔常;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制备及其柔软性能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年04期

10 ;中科院化学所制备梯形聚硅氧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有机硅氟资讯;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丽;张庆思;冯圣玉;孔祥正;;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柯清平;何涛;李雪梅;;结晶性聚硅氧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孙殿明;杨肇敏;任忠杰;闫寿科;;双极性交替聚硅氧烷作为溶液可加工的深蓝色磷光发光二极管主体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4 朱庆增;戚桂斌;方竞男;李军星;冯圣玉;韩志超;;聚硅氧烷空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赖祖亮;武培怡;;聚硅氧烷界面取向红外光谱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孙兴荣;卢海峰;冯圣玉;;含氯甲基聚硅氧烷的合成[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7 郑战江;王虎;王彩云;徐利文;;功能性聚硅氧烷应用于绿色合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8 张兰英;赵涵;陈小芳;沈志豪;范星河;周其凤;;新型侧链腰接型液晶聚硅氧烷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王惠钢;王国栋;陈平;郑小明;;活性空心聚硅氧烷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在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吴萌;黄淼;高杨文;姚叶锋;陈群;徐敏;;高荧光强度聚硅氧烷材料的合成与机理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胜华;氟化有机硅树脂涂料[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秀兰;全球聚硅氧烷需求增长强劲[N];中国化工报;2001年

3 李媛;清除尾气的生态漆即将面市[N];中华建筑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含傒酐衍生物及羧基的聚硅氧烷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姜绪宝;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氨酯三元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惠钢;聚硅氧烷纳米胶囊的模板合成、结构功能化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蒋红梅;聚硅氧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孙晓杰;离子液体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及气相色谱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郝丽芬;纤维织物基有机(氟)硅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7 罗振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涂层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皓;耐高温聚硅氧烷增容剂的制备及其在PC/ABS合金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维虎;基于PEO-b-PDMS-b-PEO与FPEO-b-PDMS-b-FPEO水性聚氨酯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于永明;羟烷基聚硅氧烷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琳;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吴春勇;索烃状与大环状聚硅氧烷高化学选择性合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于明东;环保自清洁型硬质保护涂层的制备与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欢;两种含氟四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董鑫怡;聚硅氧烷@聚酰亚胺核壳微球增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李同国;苯基—哌嗪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7 贺新新;含氰基和氟原子的多苯基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色谱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美莹;聚芳酯—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低温增韧聚碳酸酯[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姚洪涛;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贾中锋;乙酰氧乙基聚硅氧烷的合成、性能与降解动力学[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0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60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