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电化学发光体系和氧荧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混合电化学发光体系和氧荧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化学发光 鲁米诺 钌联吡啶衍生物 铱金属配合物 荧光猝灭 氧化学传感
【摘要】: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具有可控性好、灵敏度高、和使用的仪器简单廉价等优点,因此,在生物传感分析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是建立在单一电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的基础上,这不利于拟同时检测多组分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方法的建立,也限制了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的发展。目前,在生物传感检测方面所应用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主要有鲁米诺(Luminol)-H_2O_2(过氧化氢)和Ru(bpy)_3~(2+)(氯化三(2,2'-联吡啶)钌(Ⅱ))-TPrA(三丙胺)体系,人们也在研究新的电化学发光物质,如铱金属配合物。为了研究电化学发光新体系,本学位论文以“混合电化学发光体系和氧荧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为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本课题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流控双极性电极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编号21275095)和“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一些基础问题的研究”(编号21475082)项目支持下完成的。本论文由引言和研究报告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为论文的引言部分;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该论文的研究报告部分和第四章结论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对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常见的发光机理和电化学发光体系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综述了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氧气传感器与及检测氧气的常见技术,荧光猝灭氧气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常见的荧光猝灭氧气传感材料的特点;简要综述了荧光猝灭氧气传感器在生物学方面的一些应用和氧气传感器在近儿年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混合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在对传统的鲁米诺-过氧化氢和钌联吡啶衍生物-三丙胺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研究混合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当TPrA的浓度为35 mM,H_2O_2的浓度为1mM时,可以对Luminol和Ru(bpy)_3~(2+)两种信号物质进行良好的电位分辨、实现电化学发光同时检测。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发光体系:Luminol-TPrA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做了研究,研究表明低浓度的Luminol对TPrA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极大地增强作用;在高浓度Luminol存在的情况下,Luminol自身的电化学发光增强,TPrA的电化学发光减弱;同时TPrA能较弱地促进Luminol的电化学发光增强。该体系可应用以氨类物质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该研究工作为双电位分辨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性资料。第三章“铱金属配合物(pq)_2Ir(psa)检测氧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实验中发现氧对本实验室新合成的铱金属配合物(pq)_2Ir(psa)(主配体,中文名称:2-苯基喹啉,英文名称:2-phenylquinoline,英文缩写:pq;辅助配体,中文名称:4,6-二酮-6苯基己酸,英文名称:4,6-dioxo-6-phenylhexanoic acid,英文缩写:psa。)的荧光强度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基此,研究了(pq)_2Ir(psa)的光物理性质,在乙腈和水溶液中对O_2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乙腈还是水溶液中,O_2对(pq)_2Ir(psa)的荧光都具有猝灭作用,在乙腈中的猝灭常数K_(SV)=52.47,与文献121~123中报道的金属配合物的荧光猝灭常数相比,铱金属配合物(pq)_2Ir(psa)的猝灭常数较大;可用于氧气的检测。通过紫外光谱的分析,O_2对(pq)_2Ir(psa)荧光的猝灭属于动态猝灭。还研究了(pq)_2Ir(psa)自身的耐光性,(pq)_2Ir(psa)对溶解氧猝灭的可逆性。最后,使用(pq)_2Ir(psa)对HeLa细胞进行染色,并评价HeLa细胞中的含氧量。实验结果表明,(pq)_2Ir(psa)可以穿过HeLa细胞的细胞膜,并给细胞质染色,在绿激发(520-550nm)波长下,发橙红色的光。该研究工作为该试剂电化学发光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氧荧光传感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 鲁米诺 钌联吡啶衍生物 铱金属配合物 荧光猝灭 氧化学传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37
- 1.1 电化学发光体系研究进展9-19
- 1.1.1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9-10
- 1.1.2 电化学发光机理10-11
- 1.1.3 电化学发光定量分析的基础11-12
- 1.1.4 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优点12-13
- 1.1.5 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进展13-19
- 1.2 基于荧光猝灭氧气传感方法研究进展19-35
- 1.2.1 概述与氧气传感技术19-22
- 1.2.2 荧光猝灭的氧气传感与检测原理22-25
- 1.2.3 荧光猝灭氧气传感检测的定量基础25-26
- 1.2.4 基于荧光猝灭的氧气传感方法的研究进展26-35
- 1.3 本文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35-37
- 第2章 混合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37-49
- 2.1 引言37-38
- 2.2 实验部分38-40
- 2.2.1 化学试剂与仪器38-39
- 2.2.2 溶液的配制39-40
- 2.2.3 电极的处理方法40
- 2.2.4 电化学发光测量方法40
- 2.3 结果与讨论40-48
- 2.3.1 四组分混合体系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40-42
- 2.3.2 不同组分的溶液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42-46
- 2.3.3 鲁米诺-三丙胺双组份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46-48
- 2.4 结论48-49
- 第3章 铱金属配合物(pq)_2Ir(psa)检测氧分析新方法的研究49-65
- 3.1 前言49
- 3.2 实验部分49-52
- 3.2.1 试剂、仪器和溶液配制49-51
- 3.2.2 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量方法51
- 3.2.3 除氧和通氧方法51
- 3.2.4 细胞成像操作51-52
- 3.3 结果与讨论52-64
- 3.3.1 乙腈中(pq)_2Ir(psa)的紫外光谱52-53
- 3.3.2 乙腈中(pq)_2Ir(psa)的荧光光谱53-54
- 3.3.3 乙腈中(pq)_2Ir(psa)的耐光性54
- 3.3.4 荧光测量参数的选择54-55
- 3.3.5 乙腈中不同浓度O_2对(pq)_2Ir(psa)荧光强度的影响55-59
- 3.3.6 乙腈中(pq)_2Ir(psa)的荧光对O_2响应的可逆性59-60
- 3.3.7 乙腈中不同浓度O_2对(pq)_2Ir(ps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60-61
- 3.3.8 水中(pq)_2Ir(psa)的紫外光谱61
- 3.3.9 水中(pq)_2Ir(psa)的荧光光谱61-62
- 3.3.10 水中不同浓度O_2对(pq)_2Ir(psa)荧光强度的影响62-63
- 3.3.11 水中不同浓度O_2对(pq)_2Ir(ps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63
- 3.3.12 (pq)_2Ir(psa)对HeLa细胞的染色和荧光成像63-64
- 3.4 结论64-65
- 第4章 结论65-67
- 4.1 结论65
- 4.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7
- 致谢77-79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浩;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2年06期
2 唐志华;熊海涛;王铎;吴迎春;;铈(Ⅳ)-抗坏血酸-奎宁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和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2009年10期
3 陈季武,胡天喜;产生和检测~1O_2的化学发光体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4 支正良,于山江,华万森,陈守文,杨绪杰,陆路德,江信;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1997年12期
5 聂峰,何云华,赖普辉;高碘酸钠-过氧化氢-盐酸黄连素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0年09期
6 孙金余,王溪溪;氨基苯甲酸-过氧化氢-铁(Ⅱ)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王溪溪,孙金余;氨基苯甲酸—过氧化氢—铁(Ⅱ)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祝兴华,何云华,刘梅,杜建修,吕九如;锰C-抗坏血酸甲醛-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4年06期
9 柳玉英,于振安;光泽精-丙酮-过氧化氢-银(Ⅰ)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分析化学;1992年04期
10 杨敏丽,,孟红霞;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晓芳;章竹君;;一种新的化学发光体系(Luminol-K_2MnO_4)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福林;章竹君;罗丽荣;;鲁米诺-高碘酸钾-己烯雌酚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海龙;海春旭;柏桦;梁欣;;氯化钴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羟自由基的建立[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陈惠;林金明;;碳纳米材料在碳酸盐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丁保君;范姝艾;武文钊;杨凤林;;腐殖酸对化学发光体系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刘维舟;周全英;郁丰善;陈芳;;铽敏化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普卢利沙星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岳巧丽;宋正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快速测定皮克水平NO_2~-[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伟清;聂星语;曾鸿雁;陈烨;何德勇;刘丽君;;L-半胱氨酸的氧自由基化学发光体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慕苗;张琰图;刘珍叶;齐广才;;纳米金催化Luminol-AgNO_3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甲巯咪唑[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芳;王志华;吕超;;不同阴离子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镁铝碳酸根水滑石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舟;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瑞波;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在含氧多环芳烃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3 陈培云;Ag(Ⅲ)配合物化学发光体系与发光机理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Zoumana Sekou Traore;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海霞;Luminol-H_2O_2-Laccase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乙酰胆碱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奕璇;纳米金、纳米银参与的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3 蒋光富;混合电化学发光体系和氧荧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何超;氧自由基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5 刘美林;溴酸钾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凌波;藉六偏磷酸钠/次氯酸钠增敏的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钱莉;贵金属及半导体纳米粒子在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8 贾亮平;高效液相色谱酸性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药物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9 赵利霞;固体氧化剂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魏改莉;几种常见化学发光体系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2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6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