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节风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研究
本文关键词:肿节风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研究
【摘要】:目的:优化肿节风提取工艺,建立肿节风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提取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肿节风配方颗粒,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肿节风提取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每次1 h。异嗪皮啶转移率可达80%,迷迭香酸转移率可达50%;建立了肿节风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标示出6个共有峰,以峰4为S峰,各峰与其相对保留时间为0.32(峰1)、0.51(峰2)、0.56(峰3)、1.00(峰4)、1.08(峰5)、1.30(峰6)。结论:肿节风提取工艺合理,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特征鉴别肿节风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单位】: 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肿节风 制备工艺 特征图谱
【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项目(编号:20153BCB23047)
【分类号】:R283.6;O657.72
【正文快照】: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发展的新方向,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和药理实验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比传统中药汤剂具有基本相似,甚至更好的疗效和药理作用[1-4],并且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万华根;;肿节风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方法学研究[J];江西化工;2013年02期
2 杨波;孙卫民;薛大方;滕文锋;;ICP-MS测定肿节风中12种元素[J];光谱实验室;2008年03期
3 程会;汤庆发;陈飞龙;邢学锋;;UPLC测定不同粒度肿节风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年04期
4 张燕;陈长水;肖治燕;杨立坚;;肿节风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J];发光学报;2013年08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凯;雷丹;;中药肿节风的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楼少卿;斯金平;;肿节风解剖结构及粉末结构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艳君;秦华珍;;肿节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蒋红艳;杨元娟;何静;江尚飞;唐倩;兰作平;;肿节风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斯金平;吕达;闵芳;黄文华;朱观泉;;肿节风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6 陈燕军;李露;刘华凤;彭勃;金日显;;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制备及体外释药评析[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素香;吕圭源;陈素红;张胜娜;赵丽珊;;肿节风挥发油静脉给药亚微乳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达;斯金平;闵芳;黄文华;朱观泉;;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肿节风化学多样性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萍;李军;马双成;肖新月;张南平;王钢力;林瑞超;;HPLC法测定肿节风药材中异秦皮啶含量[A];2006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学术研讨会——《药物分析杂志》第二届普析通用杯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蜀武;周仕轶;丁维俊;;肿节风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 倩;消费者质疑“肿节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2 广西 叶冲;肿节风的临床运用[N];民族医药报;2001年
3 金国源;防癌抗癌中药——肿节风[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4 马燕;东兰做大桂西北药源基地[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潇;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及肿节风对其影响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财;中药肿节风的质量及应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潘宇明;中药肿节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陆红娅;中药肿节风药用成分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4 曲远均;肿节风有效部位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谌鑫;中药肿节风冻干粉针的制备以及分析鉴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吕达;肿节风地理种源变异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7 王冰岚;肿节风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晓飞;肿节风提取工艺及肿节风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许卓华;肿节风配方颗粒对小型猪腮腺放射防护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童家峗;肿节风与混淆品的鉴别及其药材质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8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6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