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掺杂铈基载体的性质及其负载铜催化剂的CO还原NO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过渡金属掺杂铈基载体的性质及其负载铜催化剂的CO还原NO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过渡金属阳离子 Ce_(20)M_1O_x CuO/Ce_(20)M_1O_x 催化性能 热稳定性 反应机理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过渡金属阳离子掺杂铈基复合氧化物及其负载铜基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物化性质、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对CO还原NO反应的影响,并且以上述探讨为基础,通过N2吸附-脱附(N2-physisorption)、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和脱附(H2-TPR和O2-TPD)、原位红外吸附(in situ DRIFTS)和NO+CO模型反应等表征手段重点探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一系列Ce2oM1Ox (M= Zr, Cr, Mn, Fe, Co, Sn)复合氧化物,结果表明,将MX+掺入到Ce02晶胞中增大了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变价金属阳离子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催化性能。就这点而言,这些变价金属阳离子的掺杂导致Ce2oM1Ox复合氧化物的氧空位、还原能力和化学吸附02-物种增加,而这些在该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Ce2oCr1Ox样品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性能,这主要由于其具有最佳的还原能力和较多的化学吸附02-物种,并且其重要原因也许与氧空位和它相邻的Ce3+和Cr3+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负载CuO后的Cu/Ce20M1Ox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相应载体相比都得到大幅度增加。对于新鲜催化剂,与Cu/CeZr和Cu/CeO2样品相比,掺杂变价的MX+更有利于增加样品的氧空位、表面不饱和金属阳离子的含量和还原能力,其中Cu/CeMn和Cu/CeSn样品表现出了较好的潜能;样品老化后,Cr6+、Mn4+和Co3+掺杂后的样品所体现出的上述物化性质较差,但是Zr4+、Fe3+和Sn4+的掺杂与其他掺杂的金属阳离子相比,体现了较好的热稳定性。无论是新鲜还是老化,Cu/CeSn样品均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这与其结构保留程度、氧空位、表面化学吸附氧含量、表面不饱和金属阳离子含量和还原能力息息相关。最后,为了进一步理解CO和NO探针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结合对其物化性质的表征结果和原位红外技术,初步提出了CO还原NO反应在Ce2oM1Ox复合氧化物和Cu/CeSn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过渡金属阳离子 Ce_(20)M_1O_x CuO/Ce_(20)M_1O_x 催化性能 热稳定性 反应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7
- 1.1 引言10
- 1.2 NO_x和CO的来源及危害10-11
- 1.3 NO_x的消除方法11-14
- 1.3.1 NO直接分解11-12
- 1.3.2 H_2,NH_3还原NO12
- 1.3.3 H_2、NH_3和C_xH_y的SCR消除NO12-13
- 1.3.4 CO还原NO反应13-14
- 1.4 CO还原NO反应机理14-15
- 1.5 CeO_2的结构性质及其在CO还原NO中的应用15-17
- 1.6 铜基催化剂在CO还原NO中的研究17-19
- 1.7 论文设计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9-20
- 1.8 参考文献20-27
- 第二章 不同金属阳离子掺杂对Ce_(20)M_1O_x(M=Zr,Cr,Mn,Fe,Co,Sn)复合氧化物在CO还原NO反应上的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比较研究27-51
- 2.1 前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30
- 2.2.1 催化剂制备28-29
- 2.2.2 催化剂表征29-30
- 2.2.3 催化剂活性评价30
- 2.3 结果与讨论30-46
- 2.3.1 质构表征(N_2-physisorption)30-31
- 2.3.2 结构表征(XRD,LRS和UV-vis DRS)31-34
- 2.3.3 体相和表面组成(ICP-AES和XPS)34-37
- 2.3.4 氧化还原行为和脱附研究(H_2-TPR和O_2-TPD)37-39
- 2.3.5 催化活性39-41
- 2.3.6 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之间可能的关系以及不同变价金属阳离子之间的影响比较41
- 2.3.7 CO和NO与部分催化剂作用的原位红外结果41-44
- 2.3.8 CO还原NO可能的反应机理44-46
- 2.4 小结46
- 2.5 参考文献46-51
- 第三章 不同金属阳离子掺杂对Cu/Ce_(20)M_1O_x(M=Zr,Cr,Mn,Fe,Co,Sn)催化剂的还原、吸附和CO还原NO性能的比较研究51-81
- 3.1 前言51-52
- 3.2 实验部分52-53
- 3.2.1 催化剂制备52-53
- 3.2.2 催化剂表征53
- 3.2.3 催化剂活性评价53
- 3.3 结果与讨论53-75
- 3.3.1 催化活性53-55
- 3.3.2 质构表征(N_2-physisorption)55-57
- 3.3.3 结构表征(XRD,LRS和UV-vis DRS)57-60
- 3.3.4 体相和表面组成(ICP-AES和XPS)60-63
- 3.3.5 氧化还原行为和脱附研究(H_2-TPR和O_2-TPD)63-65
- 3.3.6 金属阳离子掺杂和催化性能之间可能的关系以及不同变价金属阳离子之间的影响比较65-67
- 3.3.7 CO和NO与部分催化剂作用的原位红外结果67-73
- 3.3.8 CO还原NO可能的反应机理73-75
- 3.4 小结75
- 3.5 参考文献75-81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致谢83-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麟端;陈美娜;;介绍一种制取硫化氢的简便方法[J];化学通报;1960年04期
2 金灵芬;对金属阳离子水解性的定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舒友琴,袁道强;饮料中六种金属阳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00年02期
4 舒新兴;金属阳离子盐的水解性[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4年04期
5 张淑云;;大孔沸石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1992年03期
6 蒋华良,朱维良,谭小健,陈建忠,翟宇峰,刘冬祥,陈凯先,嵇汝运;阳离子-π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Ⅲ.碱金属阳离子-苯复合物体系的量子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1999年08期
7 孙丽梅,陈忠;金属阳离子的化学键合特性对捕收剂吸附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3期
8 黄韬;朱玉莲;戴雪芹;张岐;黄燕;;设计合成亚胺类化合物用于金属阳离子逻辑门识别及双控荧光分子开关构建[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9 叶萱;冯化成;;金属阳离子和硫酸铵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J];世界农药;2013年04期
10 高晶 ,郑惠 ,陈艳美 ,于淼;金属阳离子水解趋势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孟军;造纸污水将不再横流[N];科技日报;2001年
2 平集;美发明去除纸浆木质素新工艺[N];消费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长顺;过渡金属掺杂铈基载体的性质及其负载铜催化剂的CO还原NO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张丽;毛细管电泳法在金属阳离子和有机分子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8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7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