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8:03

  本文关键词: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淀粉 三甲基硅基 取代度 性能 疏水


【摘要】:淀粉因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稳定、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羟基,但羟基大都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因此,淀粉不溶于冷水且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低。为了改善淀粉的应用性能,利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使之具有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疏水性等性能并可拓宽淀粉的应用领域。将淀粉进行甲硅烷基化可赋予淀粉许多新的性能,如:溶解性、疏水性、热稳定性等。但是,原淀粉颗粒结构紧密,只有表面极少量的羟基可与有机硅试剂发生反应,不足以改变淀粉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原淀粉进行降解,降解后的蜡质玉米淀粉再与有机硅试剂进行硅烷化反应。本文采取先糊化后降解的方法制备降解淀粉,糊化温度为90℃、糊化时间为1h、HCl酸水解温度为60℃、HC1水溶液浓度为0.5 mo1·L-1、水解时间为5h条件下对原淀粉进行了降解,降解后的淀粉重均分子量Mw为4.3×104,分子量分布为9.0。采用降解蜡质玉米淀粉作为原料,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为有机硅醚化剂,以Cu(NO3)2·3H2O为反应催化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对淀粉进行了疏水化改性。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Cu(NO3)2·3H2O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其中包括HMDS转化率、产物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HMDS与无水葡萄糖单元(AGU)摩尔比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0℃,体系质量百分比10%(W/V),n(Cu(NO3)2·3H2O)/n(HMDS)=2.1%,在该条件下,调节HMDS与AGU摩尔比,可制备不同取代度的三甲基硅基淀粉醚。对不同取代度的三甲基硅基淀粉醚进行了FT-IR和1HNMR表征,验证了产物结构和取代度值正确。对产物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溶解性、疏水性、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DS=2.68的的三甲基硅基淀粉醚其在四氢呋喃(THF)、氯仿(CHCl3)、丙酮中的溶解度分别为33.4、20.5、26.2;疏水性的研究中接触角最高达130.88°;热稳定性研究中最大降解温度达408℃;玻璃化转变温度Tg研究中对于DS=1.63和DS=2.59的产物,其Tg分别为89.9℃和109.1℃。
【关键词】:淀粉 三甲基硅基 取代度 性能 疏水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6.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研究进展10-25
  • 1.1 含羟基化合物的硅醚化10-17
  • 1.1.1 硅醚化羟基化合物的概述10-12
  • 1.1.2 常用的含硅试剂12-13
  • 1.1.3 常用的催化剂13-14
  • 1.1.4 硅醚的研究进展14-17
  • 1.2 淀粉及其硅醚化17-24
  • 1.2.1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17-18
  • 1.2.2 淀粉的降解18-20
  • 1.2.3 淀粉的改性方法20
  • 1.2.4 淀粉的疏水化改性20-22
  • 1.2.5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研究现状22-23
  • 1.2.6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应用及展望23-24
  • 1.3 本论文设计思想24-25
  • 2 实验部分25-30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25-26
  • 2.2 蜡质玉米淀粉的降解及性能测定26-27
  • 2.2.1 蜡质玉米淀粉的降解26
  • 2.2.2 降解蜡质玉米淀粉的分子量测定26-27
  • 2.2.3 降解蜡质玉米淀粉的溶解性测定27
  • 2.3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制备及性能测定27-30
  • 2.3.1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制备27
  • 2.3.2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取代度测定27-28
  • 2.3.3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红外表征28
  • 2.3.4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1H NMR表征28
  • 2.3.5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分子量测定28
  • 2.3.6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溶解性测定28
  • 2.3.7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疏水性测定28-29
  • 2.3.8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热稳定性测定29
  • 2.3.9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29-30
  • 3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30-66
  • 3.1 蜡质玉米淀粉的降解30-31
  • 3.2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合成条件研究31-66
  • 3.2.1 六甲基二硅氮烷与淀粉进行硅烷化反应条件的选择33-57
  • 3.2.2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红外表征57-58
  • 3.2.3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1H NMR表征58-59
  • 3.2.4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分子量的测定59
  • 3.2.5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溶解性的测定59-60
  • 3.2.6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疏水性测定60-62
  • 3.2.7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热稳定性测定62-64
  • 3.2.8 三甲基硅基淀粉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64-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4-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红,傅和青;淀粉研究及其在包装上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4年04期

2 郑全福;滕玉辉;陈晓波;;淀粉改性的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3 张光华,顾玲,韩萍;淀粉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对造纸白水的絮凝作用[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新波,吴佑实,张淑红,李春芳;新型脲-双醛淀粉黏合剂的制备[J];化工进展;2003年12期

5 刘晓艳;刘全校;曹国荣;;我国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制备与应用[J];西南造纸;2006年06期

6 赵凯;谷广烨;;淀粉消化性分析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年09期

7 王晓广;石婷婷;陈波志;;γ射线辐照技术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J];纺织导报;2008年11期

8 金罗云;张福;;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进行改性制备助凝剂的研究[J];盐业与化工;2010年02期

9 赵波;仇丹;王楠楠;高志杰;;分析仪器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10年11期

10 夏宇;邓学良;周文化;林亲录;;魔芋淀粉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艳;刘全校;曹国荣;许文才;;纸包装材料用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制备工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2 汪劲波;朱新生;严明;;聚乙烯醇改性热塑性淀粉的结构与性能[A];PPTS2005塑料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瑞宇;物理新技术对天然淀粉改性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朱立红 傅和青;淀粉在包装业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4年

3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杜志鑫;淀粉“变”塑料[N];湖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婵;淀粉疏水改性基团分布及其构效关系[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兴训;淀粉及淀粉基材料的热降解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颖;新型淀粉膜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峗;基于涡流技术的干法淀粉变性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周琼;微孔淀粉材料优化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邢国秀;淀粉二元酸单酯类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蒲华寅;等离子体作用对淀粉结构及性质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东方;阴离子淀粉的合成与分散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武宗文;淀粉复合变性及浆纱应用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10 王旭青;物理化学方法改性淀粉在造纸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瑞珍;酶解法研究三种薯类淀粉的壳层和小体结构[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晓霞;加工条件和聚氨酯结构对新型热塑性淀粉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福思;双醛淀粉基树脂胶合机理与工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王雅琦;醛基淀粉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林;淀粉/WPU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慧;淀粉基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吕元娣;青稞淀粉及其改性产品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8 郑斌;淀粉包覆改性碳酸钙填料及其在复印纸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9 郭洪梅;超微粉碎处理对杂粮(豆)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曹玮;新型淀粉螯合剂的制备及对Cd(Ⅱ)吸附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9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89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b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