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β-二酮—席呋碱-Ln配合物的掺杂与共聚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22:15

  本文关键词:基于β-二酮—席呋碱-Ln配合物的掺杂与共聚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alen类席呋碱 β-二酮 物理掺杂 化学键合 稀土杂化发光材料


【摘要】:本论文依托合成得到的Salen类席呋碱配体H2L~1 (H2L~1= N,N'-Bis(salicylidene)cyclohexane-1,2-diamine)和两个β-二酮类配体HL2 (HL2= (Z)-3-methyl-1-phenyl-4-(2,2,2-trifluoro-l-hydroxyethylidene)-1H-pyrazol-5(4H)-one)与HL3 (HL3=4,4,4-trifluoro-l-(thiophen-2-yl)butane-l,3-dione),分别与Zn(OAc)2·2H2O、 LnCl3·6H2O (Ln=La, Nd, Yb, Er, Eu, Tb或Gd)在Py (Py=pyridine)或4-vinyl-Py (4-vinyl-Py=4-viny1-pyridine)存在的条件下自组装,分别得到三个系列的18个新的异二核稀土配合物:系列一[Zn(L~1)(Py)Ln(L2)3](Ln=La,1; Nd,2; Yb,3; Er,4; Gd,5; Eu,6; Tb,7);系列二[Zn(L~1)(4-vinyl-Py)Ln(L2)3] (Ln=La,8; Nd,9; Yb,10; Er,11; Gd,12; Eu,13; Tb,14)及系列三[Zn(L~1)(4-vinyl-Py)Ln(L3)3] (Ln=La,15; Gd,16; Eu,17; Tb,18)。在对上述18个配合物通过采用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X-射线单晶衍谢(XRD)等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首先,将系列一中配合物[Zn(L~1)(Py)Ln(L2)3] (Ln=La,1; Nd,2; Yb,3; Er,4; Gd,5)物理掺杂于E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制备得到杂化材料PMMA@[Zn(L~1)(Py)Ln(L2)3] (Ln=La,1; Nd,2; Yb,3; Er,4; Gd,5)。其次,利用系列二[Zn(L~1)(4-vinyl-Py)Ln(L2)3] (Ln=La,8; Nd,9; Yb,10; Er,11; Gd,12; Eu,13; Tb,14)及系列三[Zn(L~1)(4-vinyl-Py)Ln(L3)3] (Ln=La,15; Gd,16; Eu,17; Tb,18)配合物单体上vinyl的存在,在AIBN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催化作用下,分别与MMA (methyl methacrylate)、NVK (vinyl-carbazole)或ST (styrene)二元自由基共聚合,得到系列PMMA、 PVK或PS支撑的键合型杂化材料Poly(MMA-co-[Zn(L~1)(4-vinyl-Py)Ln(L2)3]) (Ln=La, 8; Nd,9; Yb,10; Er,11; Gd,12)与Poly(MMA-co-[Zn(L~1)(4-vinyl-Py)Ln(L3)3]) (Ln=La, 15; Gd,16; Eu,17)、Poly(NVK-co-[Zn(L~1)(4-vinyl-Py)Ln(L3)3]) (Ln=La,15; Gd,16; Eu,17)和 Poly(ST-co-[Zn(L~1)(4-vinyl-Py)Ln(L3)3]) (Ln=La,15; Gd,16; Eu,17)。此外,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粉末衍射(PXRD)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及热稳定性能。
【关键词】:Salen类席呋碱 β-二酮 物理掺杂 化学键合 稀土杂化发光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22;O64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引言11
  • 1.2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11-15
  • 1.2.1 稀土配合物的敏化机理及能量传递过程11-13
  • 1.2.2 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13-15
  • 1.3 稀土配合物的应用15-19
  • 1.3.1 物理掺杂型稀土杂化材料15-16
  • 1.3.2 化学键合型稀土杂化材料16-18
  • 1.3.3 电致发光器件18-19
  • 1.4 研究目的和思路及创新点19-21
  • 1.4.1 研究目的19
  • 1.4.2 研究思路19-20
  • 1.4.3 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基于β-二酮-席呋碱-Ln的异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发光性能研究21-44
  • 2.1 引言21
  • 2.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21-22
  • 2.2.1 实验主要试剂及药品21-22
  • 2.2.2 实验主要仪器22
  • 2.3 表征测试手段22-23
  • 2.4 实验部分23-26
  • 2.4.1 水杨醛席呋碱配体H_2L~1的合成23
  • 2.4.2 新型β-二酮有机配体HL~2的合成23-24
  • 2.4.3 前驱体[Zn(L~1)(Py)]和[Zn(L~1)(4-vinyl-Py)]的合成24-25
  • 2.4.4 基于配体HL~2和前驱体[Zn(L~1)(Py]和[Zn(L~1)(4-vinyl-Py)]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25-26
  • 2.5 结果与讨论26-43
  • 2.5.1 配体和前驱体及配合物的表征26-32
  • 2.5.2 稀土配合物[Zn(L~1)(Py)Ln(L~2)_3]和[Zn(L~1)(4-vinyl-Py)Ln(L~2)_3]的结构表征32-38
  • 2.5.3 稀土配合物2-7和9-14的光物理性质测试结果38-41
  • 2.5.4 稀土配合物2-7和9-14的光物理性质分析41-43
  • 2.6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近红外光区异二核稀土配合物与MMA的掺杂和键合型杂化材料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44-72
  • 3.1 引言44
  • 3.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44-45
  • 3.2.1 实验主要试剂及药品44-45
  • 3.2.2 实验主要仪器45
  • 3.3 表征及测试手段45
  • 3.4 实验部分45-47
  • 3.4.1 以AIBN为催化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45-46
  • 3.4.2 稀土配合物1-5与PMMA有机掺杂型杂化材料的合成46
  • 3.4.3 稀土配合物8-12与MMA有机键合型杂化材料的合成46-47
  • 3.5 结果与讨论47-65
  • 3.5.1 掺杂型和键合型杂化材料的表征47-54
  • 3.5.2 掺杂型和键合型杂化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54-61
  • 3.5.3 能级图和能量传递过程61-63
  • 3.5.4 电子结构计算63-65
  • 3.6 本章小结65-66
  • 附表66-72
  • 第四章 可见光区异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MMA、NVK、ST的键合型杂化材料的表征和发光性能研究72-91
  • 4.1 引言72
  • 4.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72-73
  • 4.2.1 实验主要试剂及药品72
  • 4.2.2 实验主要仪器72-73
  • 4.3 实验部分73-76
  • 4.3.1 基于配体HL~3和前驱体[Zn(L~1)(4-vinyl-Py)]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73
  • 4.3.2 稀土配合物15-17与MMA、NVK和ST的键合型杂化材料的合成73-76
  • 4.4 结果与讨论76-89
  • 4.4.1 稀土配合物15-18的表征76-78
  • 4.4.2 键合型杂化材料的表征78-85
  • 4.4.3 稀土配合物15-18的发光性能研究85-86
  • 4.4.4 键合型杂化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86-88
  • 4.4.5 能级匹配和能量传递过程88-89
  • 4.5 本章小结89-91
  • 结论与展望91-94
  • 参考文献94-99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99-100
  • 致谢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城;;杂化材料与杂化技术[J];今日科技;1989年03期

2 李旭华,袁荞龙,王得宁,应圣康;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3 徐炽焕;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商品化[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1期

4 李旭华,袁荞龙,王得宁;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2期

5 张启卫,章永化,陈守明,熊红兵,龚克成;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6 李宏途,张宏文,徐亚新,张开,金旭,周鑫,王静媛;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新型含有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7 王华林;李延红;翟林峰;史铁钧;盛敏刚;王继植;;可降解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Ⅲ.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降解[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8 凌伟;顾嫒娟;梁国正;;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9 刘镇;吴庆银;钟芳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10 李玉;于文志;韩兆让;刘春丽;余娜;崔琳琳;;PMMA/TiO_2-SiO_2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允伍;赵强;何坤欢;曾永飞;卜显和;;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构筑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苏忠民;;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实验合成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杨扬;赵超越;陈桥;吴刚;;高流动性星形聚酰胺杂化材料[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张翠娟;王明盛;郭国聪;;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林长亘;陈伟;宋宇飞;;不对称多酸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6 杨胜洋;李晴;王彩凤;陈莉;陈苏;;利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量子点—聚合物杂化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8 闫冰;;镧系光功能杂化材料多层次组装最新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10 王希渠;;特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杂化材料“武装”功能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沈轶伦;创造1+1>2的效应[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向梅 记者 刘們;纤维为你挡住紫外线[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陶婷婷;纤维业界领军人 学生眼中好师长[N];上海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丁晗;生物分子—金簇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生物医学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杨树华;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可控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孟维利;石墨烯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太阳电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吴莹;有机—钼磷酸功能分子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童霞;磷系三元杂多化合物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秦家强;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微相结构的形成、演化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毛辉麾;具有规整孔道结构的蒙脱土柱撑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9 曹元一;受阻酚的聚多态及聚合物/受阻酚阻尼杂化材料的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大海;交联有机硅氧烷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涂层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广强;石墨烯基多元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2 邹杏;偶氮苯/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及其对Fe_3O_4纳米颗粒电磁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邹美玲;硫属化钨/超细碳纤维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婷婷;超细碳纤维/铂基合金电解水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吴俊青;碳纳米杂化材料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及其在碳纤复材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6 於德山;主族金属构筑的光热响应型杂化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7 姚珂;纤维素/氧化铜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徐宪玲;氧化石墨烯/纳米氧化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马砚骄;氧化锌晶须负载纳米铜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刘莹;多色发光的稀土主—客体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9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19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